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C_4H_4N_2O_2S)和相应的稀土硝酸盐Ln(NO_3)_3·6H_2O(Ln=Ce;Sm)合成了2个配合物[Ln L_3(H_2O)_2]n,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表明:2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每个中心金属离子Ln(Ⅲ)与5个噻二唑甲酸根(L~-)中的6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8,形成一个三角十二面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2.
在水溶液中,调节pH至6.3,合成了高氯酸钇与L-脯氨酸的配合物[Y4(HPrO)4(PrO)2(μ3-OH)4(H2O)7](CIO4)6@6H2O单晶,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菱形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b=c=12.786 3(15)A,α=β=γ=100.217(17)0,V=1977.0(4)A3,Z=1,最终偏差因子R1=0.086 9,wR2=0.220 3.每个晶胞以四个Y3+通过四个μ3-OH-离子、六个脯氨酸羧基桥联成四核簇状结构.其中三个Y3+每个均与三个μ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两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8;另一个Y3+与三个μ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一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吡嗪-2-甲酸根为配体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CPY)2(H2O)2](XPY=吡嗪-2-甲酸根).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5.439(2),b=10.861(5),c=10.361(4)A°;β=98.283(6)°.在该配合物中,每个吡嗪-2-甲酸根提供一个羧基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配位于Cu(Ⅱ)离子而形成一平面四方形,而两个水分子分别配位于该四方形平面的上下方,形成一畸变的配位八面体.该晶体的CCDC号码是255527.  相似文献   

4.
使用吡嗪-2-甲酸和高氯酸锌合成了单核配合物[Zn(pyr)2(H2O)2](Pry=吡嗪-2-甲酸根阴离子),并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定,获得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相关晶胞参数为:a=5.2789(17)A,b=11.097(4)A,c=10.318(3)A,β=99.350(4)°.该配合物中的锌原子被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所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配位八面体,其中两个配位氧原子来自于水分子而其它配位原子则由吡嗪-2-甲酸根配体提供.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个锰(Ⅱ)-亚氨基二乙酸配位聚合物{Mn[(CH2COO)NH(CH2COOH)]2(H2O)2}n(1),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四方晶系,P 4ˉ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09 7(3)nm,b=0.810 6(3)nm,c=0.953 2(3)nm;α=β=γ=90°.每个Mn(Ⅱ)离子与4个羧酸根上的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构成八面体构型,通过亚氨基二乙酸桥联成2维结构.配合物1的磁性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很好的磁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碱式碳酸铜、3-羟基-1-金刚烷甲酸(HOC10H14COOH)和邻菲啰啉为原料,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2(HOC10H14COO-)2(phen)4].(HOC10H14COO-)2·17H2O.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C92H126Cu2N8O29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227 31(4)nm,b=1.657 44(6)nm,c=2.322 78(8)nm,α=93.604(2)°,β=92.518(2)°,γ=95.370(2)°,V=4.689 0(3)nm3,Z=1,Mr=3 826.12,F(000)=2 020,Dc=1.355 g.cm-3,μ=0.487 mm-1.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与2个邻菲啰啉中的4个氮原子和1个配位3-羟基-1-金刚烷甲酸根中的羧基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5.  相似文献   

7.
采用羟基丁二酸铜与5-硝基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新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Hhbd)(Nphe)]·H2O}·3H2O(其中Hhbd=羟基丁二酸根,Nphe=5-硝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7651(3)nm,b=1.9229(3)nm,c=1.2427(19)nm,β=99.50(3)°,V=4160.4(11)A3;Z=8;最终偏离因子R1=0.0573,wR2=0.1169.配合物中每个铜(Ⅱ)原子与来自5-硝基邻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紧邻单元通过邻菲罗啉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籍羧基氧原子与配位水分子、未配位的羟基氧原子与羧基氧原子形成O-H…O氢键的连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红色荧光配合物Eu(NO3)3(Phen)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c(#7)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161(2)nm, b=1.7963(4)nm, c=1.3042(3)nm, α=90.00(0)°, β=100.57(3)°, γ=90.00(0)°.晶胞体积V=2.5704(9)nm3,Z=4. 晶体密度Dc=1.805g·cm-3.最终的偏离因子R=0.0293.中心Eu3 离子为10配位,配位原子分别为3个NO-3根的6个氧原子和2个中性螯合配体Phen的4个氮原子,构成高度畸变的双冠四方反棱柱体,或双冠四边形顶蝶形底扭棱柱体.  相似文献   

9.
粘液酸镧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凝胶法成功地合成了粘液酸镧(La_2(C_6H_8O_8)_3·6.5H_2O)晶体。样品经过热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定及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了分子和晶体结构。晶胞参数:a=b=10.254(3)A,c=8.894(2)A,V=809.97A~3,Z=1,空间群为P 3、分子结构对称性为C_3,其三重轴沿C轴方向。每个配体中有六个氧原子参与配位,其中四个为羧基氧,另外两个为a-羟基氧。La原子的配位数为9,与其配位的9个氧原子分处于三个垂直于C方向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上。从总体来看,该化合物的晶体呈三维无限延续的网状结构,而La_2L_3做为一个重复单元。  相似文献   

10.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 ,P2 1/c,a=1 .2 1 0 3 (3 ) nm,b=1 .3 881 (4) nm,c=1 .1 886 (4) nm,β=1 0 8.5 4 8o,V=1 .883 6 (9) nm3 ,最终偏离因子 R1=0 .0 5 0 4 .测定结果表明 ,晶胞中每个不对称单位由两个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分子组成 ,两个分子中的酯基和苯基基本共平面 ;分子中的酚羟基氧原子 O(5 )和 O(6 )均与另一个不对称单位的羰基氧原子 O(3 )和 O(4)形成了分子间氢键 ,这表明分子在晶胞内堆积时 ,除了范德华力以外还靠氢键来维系 .  相似文献   

11.
BaO晶体中的Ba超微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额Ba对于一个激活良好的氧化物阴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在BaO晶体中可以有两种存在形式:氧缺位和Ba超微粒子。当BaO晶体中的氧缺位浓度超过临界值的时候,就开始有Ba超微粒子的形成和生长。从Ba超微粒子的角度讨论了文献中报道的与含有超额Ba的BaO晶体有关的各种实验结果。BaO晶体在2.0eV光子能量附近的光吸收是由Ba超微粒子引起的,而氧化物阴极具有较低的逸出功是因为有氧缺位的存在。氧化物阴极与S-1阴极有着类似的光电发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外界条件对Cu-ZnO/SiO2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反应中活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红外光谱-程序升温热脱附法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还原前的Cu-ZnO/SiO2催化剂中只有CuO和ZnO物相,还原活化后的CuO-Zno/SiO2催化剂中,CuO被还原Cu,ZnO被部分地还原;催化剂表面只有L酸中心,没有B酸中心,甲醇的吸附发生在L酸中心上。  相似文献   

13.
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秦岭特长隧道地区地下水可分为浅层风化裂隙水和下部构造裂隙水两类 ,两者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但前者还接受部分地表水补给。下部水平均补给高度在 2 1 0 0 m(岭南 )和 2 2 0 0 m(岭北 )左右。浅层水的循环深度在 5 0 m以内 ,水交替作用强烈 ;而下部水通常可达 80 0 m范围 ,局部更深 ,水交替缓慢。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表明 , 线平行导坑绝大部分集中涌水点的水量主要来自其自身所在下部含水系统的储存量 ,另一部分来自浅部含水系统地下水的补给量 ,两者的贡献目前大约分别为 66%和 3 4%。综合同位素研究结果 ,概化出隧址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某些含金石英脉成矿流体中的短链羧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黔东南某些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浸取液中的短链羧酸和无机组分,发现其中含有甲酸盐、乙酸盐和少量草酸盐,且C (甲酸盐)>C (乙酸盐)。所研究的石英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高于200℃。一元羧酸盐可能是中-高温成矿流体中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5.
用修正的UNIFAC模型对常压下甲酸乙酯和乙醇的汽液平衡进行估算,得到理论共沸组成为0.935(甲酸乙酯摩尔分数).与UNIFAC模型计算结果相比,修正的UNIFAC模型更接近实验值.常压下甲酸乙酯和乙醇存在共沸点,共沸温度为327.38K,不能用普通精馏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17.
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铁电体,在居里温度130 ℃附近介电常数最大,为了降低钛酸钡的居里温度,通常在钛酸钡中掺杂锶.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钛酸锶钡粉末,并且建立2×2×1的超晶胞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加,其XRD衍射峰向右偏移,说明钛酸锶钡的晶胞结构逐渐从四方相转变到立方相.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锶掺杂量增加,钛酸锶钡的晶胞参数逐渐减小;晶胞参数c与a的比值逐渐减小,与实验相符;Raman光谱特征峰的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掺杂后钛酸锶钡的自发极化程度逐渐减弱,Ti和O分别偏离晶胞体心和面心的位移逐渐减小.由于掺杂后钡原子被比其原子半径小的锶原子取代,使得晶胞参数变小,阻碍了Ti的自发偏移,Ti只需要较低的热振动能即可克服与O的库仑作用,稳定位于晶胞体心,居里温度(居里点)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乙酸钡、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La3+掺杂钛酸钡,通过物相分析、电镜分析、红外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其晶胞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改变. XRD分析表明:La3+掺杂可以增大钛酸钡的晶胞体积、晶格常数a.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样品直径约50~200纳米的颗粒,为更小的粒子团聚而成,粒径不均匀,有团聚.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制得的样品具有钙钛矿的钛氧八面体结构.电化学分析表明:La3+掺杂的钛酸钡可以增大钛酸钡的储电性能,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大,储电量逐渐增加.当La3+掺杂量达到0.002时,储电性能达到最优,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大,储电性能逐渐降低,但仍然比纯钛酸钡的储电性能好.  相似文献   

19.
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 Co/SiO_2催化剂上的 Kolbel-Engelhardt 反应,发现两个吸收峰(585,1390cm~(-1)).与甲酸的吸附比较证实,此两峰为甲酸根在金属钴原子上的吸附所产生的吸收峰,由此我们认为:甲酸根可能是 Kolbel-Engelhardt 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20.
滑模变结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模变结构系统中,有2个问题需要解决,①如何设计开关面或开关线,②滑模存在的条件。运用极点配置法设计开关面或开关线,可以使系统滑模时具有良好的性能。文章讨论了这种设计方法以及滑模存在的条件,并分析了滑模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