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通过多类技术比选,推荐金属萃取法作为实现金属的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树脂吸附法作为有机物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高级氧化法作为实现有机物降解的技术、机械蒸汽再压缩(MVR)作为盐分回收与分离的技术,进而集成一套以“金属萃取法-树脂吸附法-高级氧化法-机械蒸汽再压缩”为主体工艺的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处理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2.
 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精细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精细化工行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高盐、高毒、可生化性差,治理难度大及成本高,结晶废盐无处置去向等瓶颈问题,综述了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有机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脱盐技术及相关集成技术,预测了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板栗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木本粮食树种,结合无机肥速效性与有机肥持久性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培肥土壤、促进根系生长能起到重要作用。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板栗园土壤肥力及其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板栗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北迁西县8 年生板栗 ‘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 ‘Yanshanzaofeng’)为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质量占比设置6个处理: ①100%无机肥(C1),②75%无机肥+25%有机肥(C0.75O0.25),③50%无机肥+50%有机肥(C0.5O0.5),④25%无机肥+75%有机肥(C0.25O0.75),⑤100%有机肥(O1),⑥不施肥(CK),采用连续根钻法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样和根样,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根系功能性状等指标。【结果】 ①各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理化性状。O1处理0~40 cm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最高(5.97 g/kg),0~20 cm土层C1处理全氮含量最大(1.33 g/kg),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C0.25O0.75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 C 0 . 25 O 0 . 75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C/N值较C1和CK处理的分别提高38.81%、11.41%;与CK相比,平均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7.48%、47.49%、32.19%;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1.23%、13.85%;土壤容重降低11.23%。②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促进0~40 cm土层中平均细根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体积密度、比根长(P<0.05),且0~1 mm细根增多,各处理大小总体表现为C0.25O0.75>C0.5O0.5>C0.75O0.25,以C0.25O0.75处理0~40 cm土层中平均细根生物量密度最高(511.24 g/m3),较CK处理增加35.42%,较C1处理增加6.00%。高比例有机肥配施明显提高了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占比。③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及根系性状指标在3个主成分上均有较高的荷载值,不同处理下土壤肥力与根系指标优劣综合排序为C0.25O0.75>C0.5O0.5>C0.75O0.25>O1>C1>CK。【结论】 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的C0.25O0.75处理有效提高了土壤C/N、速效养分含量,0~1 mm细根增多,提高吸收根比例,是河北迁西县板栗园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火干扰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驱动因子,影响植被结构变化及森林演替方向,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周转产生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森林碳循环与碳平衡。笔者定量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科学阐明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为火烧迹地恢复与森林碳减排增汇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佛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化学分析法,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探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与分配过程。【结果】林火干扰对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有影响,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密度(P<0.05)。林火干扰的马尾松林土壤细根生物量均低于对照样地,变化趋势为重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只显著降低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和浅层细根生物量(P<0.05)。【结论】林火干扰减小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减少幅度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轻度林火干扰仅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和浅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变化。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产生了影响。林火干扰后马尾松林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仅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差异显著。活性有机碳含量各组分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加沿土壤剖面递减的幅度呈现一定差异,重度林火干扰后的递减趋势最强。此外,林火干扰还降低了马尾松林土壤细根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互花米草在不同锌处理条件下(250mg·kg~(-1)和1 000mg·kg~(-1))的生长状况和物理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锌浓度为250mg·kg~(-1)时,可以提高植物分蘖密度.在锌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相反,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却在增加.当锌浓度为250mg·kg~(-1)时,叶、茎、根状茎和细根的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当锌浓度为1 000mg·kg~(-1)时,其生物量却被抑制.互花米草中总锌、水溶性锌和水溶性锌/总锌都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草酸和枸橼酸是互花米草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酸,在叶片和细根中,草酸和锌的富集呈正相关.在互花米草的叶片中,有机酸(抗坏血酸和富马酸)和锌的生物富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有机酸(包括草酸、抗坏血酸、富马酸)可能在互花米草叶片中的锌富集和解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草酸可能和细根中锌的固定和锌从互花米草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的转移过程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藜(Chenopodium a1 b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条件,比对研究了6种不同基质条件下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对基质有机质含量、透气性无特别依赖性,缺少有机物的贫瘠土壤是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理想基质,认为水分是影响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实验还发现,基质有机物和透气性的增加能促进藜种子萌发率和株高提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1 Results Diphosphinoazines are very versatile,potentially up to tetradentate ligands,known to form complexes with many transition metals.Recently,we developed synthesis of diphosphinoazines with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phosphorus donor atoms.This fine tuning allowed to design novel catalytic systems for several organic reactions.Hydroamination of Michael-type substrates with select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amines revealed the reactivity of some amines in non-catalyzed reaction.Hydroamination of methyl m...  相似文献   

8.
浅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娟 《泰山学院学报》2006,28(4):119-120
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把信息技术和美术课程整合,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有机整合,应寻求合适的整合点,并在教师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分析,基于钻孔资料进行暗色泥页岩及粉砂岩等的厚度统计,研究了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泥页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并通过木里煤田煤(岩)样热解实验、镜质体反射率实验,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一系列地化特征方面,分析木里煤田生成页岩气的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结果表明:木里煤田含煤岩系纯泥岩厚度百分比大于10%,细碎屑岩在地层中的百分比为31.98%~53.69%;该区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为0.520%~86.060%,有机质成熟度0.740%~1.851%,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干酪根。该研究对评价页岩气资源和促进木里煤田资源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获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均相稀土有机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可克服均相稀土有机金属络合物固有的稳定性差以及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和足够重视.着重介绍了非均相稀土三氟磺酸基有机金属催化剂和非均相稀土胺基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对将来稀土有机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FTlR spectrum data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indicate kerogen type end maturity, but also to determine organic facies of source rock. Aliphatic chain structure indices (ACSI) and an aromatic structure index (ASI) are introduced to divide sedimentary organic facies of different source rocks into three types: swamp, swamp-lacustrine and lacustrine facies. The indices also reveal the fine difference of the organic matters, such as kerogen types, petroleum potential and nature of hydrocarbon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ZnBr2重液浮选,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密度组分,对各组分检测透射光、荧光、X光衍射等,揭示不同组分有机质赋存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组分(密度ρ<1.6g.cm-3)以颗粒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与矿物无明显紧密结合关系;②,③组分(1.6g.cm-3<ρ<2.2g.cm-3,ρ>2.2g.cm-3)多见无定形有机质分散于细粒矿物相中,呈橙黄-亮黄色荧光,反映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紧密共生的赋存特征.进一步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分配的研究表明,①组分结合了烃源岩总有机质质量不到1%;②,③组分结合了烃源岩中90%以上质量的有机质.这反映了有机质和矿物颗粒共生的赋存形式在有机质保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二甲基二氧丙环(DMDO)的制备及DMDO典型的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微波能缩短DMDO的制备及化学反应作用,这将扩大其在造纸、有机分析、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以及精细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溴系精细化学品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溴的生产状态和产量的分布情况,叙述了溴的主要应用范围、含溴化学品的生产应用领域、各种含溴化学品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溴系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添加有机粘结剂G对制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粘结剂G使水在矿粉颗粒表面的润湿角降低,提高了矿粉的亲水性,强化了制粒过程;似粒子内部颗粒间受力分析表明,由于润湿角的降低使作用在润湿周边的界面张力以及毛细作用力增大,从而提高了似粒子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作为温和型固体酸催化剂,它在精细有机合成中作为酯化、烷基化反应的酸性催化剂应用最为广泛,此外它在水解、低聚、异构化、重排、环化、缩合等反应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发育大套优质烃源岩.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各个层段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研究对比,认为该区须家河组烃源岩除小塘子-马鞍塘组和须三、须五段主要的烃源岩段较为发育外,须二、须四段也发育相对较好的烃源岩,这些储层段中发育的烃源岩构成了成藏子系统发育的基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高,且随深度增大各项反映成熟度的指标值均逐渐增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的平面分布除丰谷地区须三段相对最高外,其他层段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碳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13年春、夏、秋、冬采集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表明,碳组分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在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在细粒子中累积效应明显。秋冬季存在二次有机碳污染。对8种碳组分丰度分析说明石家庄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样品燃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有机锌硒的麦芽富集方法, 以富锌硒麦芽为强化剂生产膨化玉米粉的配方和工艺过程。富硒麦芽生产的最佳条件: 亚硒酸钠溶液浸种浓度200ppm 、温度24 ℃~25 ℃、时间6h ~7h。麦芽中有机硒含量60ppm 以上。富锌麦芽生产方法基本一样。有机锌转化率高达905 。有机锌硒膨化玉米粉最佳配方: 玉米12kg、白砂糖01kg 、富锌麦芽汁859ml、富硒麦芽汁67ml。产品色泽浅黄, 口感细腻,玉米风味浓郁。每100g 产品中含有机锌4mg~5mg , 有机硒14μg ~15μg , 实为老少皆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