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规划的生态学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城市规划在设计思想及实践中应充分体现生态学思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及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城市规划的4个重要方面,都可以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指出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对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良好生态维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萍 《甘肃科技》2016,(21):58-59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城市的环境条件日益恶劣,空气质量逐渐降低,目前现代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成为城市建设很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城市发展现状提出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原理规划的具体内容,以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并根据现实探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CO2咸水层封存是减少人为CO2排放最有效的选择之一,是人工制造巨量碳汇的新型地质工程。全球商业化规模CO2封存项目和中试尺度的现场试验10年以上的平稳运行表明,CO2咸水层封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从CO2咸水层的封存机制、储量评价、监测和预测、安全评价和利用方面作了系统评述。水热实验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水-岩-CO2相互作用过程和CO2封存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但需要现场试验数据的验证。储量评价主要基于CO2溶解捕获原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不同尺度上方法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地震法为代表的地球物理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储层中CO2晕的形态,但价格昂贵不宜广泛应用,新方法的试验很有必要;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及时反映CO2注入后的运移及储层的响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需要监测孔;数值模拟方法能为CO2晕的运移形态和方向提供依据;需要依托一套适用性强的多种方法联用监测技术。安全评价技术包括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及各种模型建立,还需从公众认可度及加入大规模项目数据角度提高和完善。考虑到成本问题,CO2咸水层利用值得重视,特别是实现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CO2-EATER技术的发展。国外在CO2海相咸水层封存的技术发展较快,国内沉积盆地可用于CO2封存的咸水层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储层水化学、水文地质和矿物岩性特征与海相咸水层有很大差异,非均质性也较突出,需要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TiO2光催化剂具有禁带宽度较大、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等缺点,因而国内外关于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很多。本文综述了贵金属沉积、元素掺杂(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共掺杂)、复合半导体、表面光敏化、表面酸化等TiO2光催化剂改性方法及原理。其中,非金属掺杂和共掺杂改性可使TiO2光响应波长红移,同时保留TiO2对紫外光的响应,从而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叠加。最后展望了TiO2光催化剂改性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即兼顾生产成本,保持TiO2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并提高其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可拓论精典集合中“属于”和“不属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扩展到精准定量描述,依据大气质量等级标准和大气质量影响因子构造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实现关联函数逻辑域由(0,1)到(-∞,+∞)的扩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特征加权;考虑到大气样本并没有严格的属性,以及它们在形态和类属方面存在着中介性,确定了对人类生理健康影响较大的PM10、SO2、NO2、CO和降尘5项评价因子;建立变权可拓论的城市大气质量评价模型;新模型不仅可以体现城市大气质量整体等级水平,而且通过质量与等级的关联度可以辨识影响大气质量的主次要污染因子。以阜新市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为应用评价对象,将应用评价结果与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比较,给出新模型在大气质量评价应用中的适用性。应用型新模型的建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与治理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厦门马銮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生态规划变得愈来愈重要;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基础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厦门马銮湾地区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及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和小尺度区域生态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形成原子核结构的四项原理及相应的原子核周期律。这四项原理为:一是原子核有群子结构单元;二是形成原子核时群子通过热核聚合反应过程使核素结构有严格的排列顺序;三是原子核内群子结构间有动态共振作用;四是偶数群子稳定,而非偶数群子是引起总角动量和β+-衰变的根源。基于上述四项原理,提出了核群子结构基本单元有(PB),(PB2),(P2B3),并随着质子数Z的增加,核群子结构由(PB)k过渡到(PB)k(P2B3)l;由(PB)n(PB2)m过渡到(P2B3)s(PB2)t。从而导出了k(-t)=2n(s)-Z,k(-t)=Z-2l(m)的关系式。基于此,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原子核群子周期律。还发现,不管A,N,Z如何变化,有下列严格关系式:Z/N=(n+m)/(n+2m)或Z/N=(k+l)/(k+3l)并且Z=n+l。此公式高度地反映了所有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分布的整数规律。还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周期律得知:k,l,m,n,s,t均与核素群子(PB),(PB2), (P2B3),(P3B4)的2,3,5,7整数倍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烯胺为活化剂的混合胺水溶液脱碳需求,为满足工程计算和动力学研究之需,研究了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活化剂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吸收CO2 的反应机理,采用动态吸收法测定了CO2 在MDEA和TETA(2.7molMDEA + 0.3molTETA/L)混合胺水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吸收速率。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以机理为基础的该混合胺水溶液吸收CO2 的简化气-液平衡模型及吸收速率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到简化气-液平衡模型及吸收速率动力学方程中各相关参数的关联式。与实验值比较,CO2 平衡分压、CO2 在混合胺水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CO2 吸收速率的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均<10%,所得到的模型和方程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河中上游地区19个城市2007年SO2源排放总量和气象资料,利用MM5、CALPUFF数值模式系统,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长距离输送对北京SO2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城市间SO2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较大的有银川、石嘴山、中卫、吴忠和渭南、铜川、咸阳、宝鸡两个城市群。周围城市对银川年平均浓度的贡献占到二级标准的50%,对咸阳年平均浓度的贡献占到二级标准的44%。对周边城市SO2年平均浓度贡献超过二级标准10%的城市有:石嘴山对银川,吴忠对银川,渭南对咸阳、铜川,咸阳对渭南。长距离输送对北京有一定影响,其中年平均浓度贡献最大的是鄂尔多斯市0.00038mg/m3,包头市0.00032mg/m3次之,宝鸡市、延安市、银川市、中卫市、铜川市最小,为0.00001 mg/m3;SO2最大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的是鄂尔多斯市0.00540mg/m3,忻州市0.00414mg/m3次之,延安市0.00008mg/m3最小;SO2最大小时平均浓度贡献最大的是忻州市0.03708mg/m3,鄂尔多斯市0.01815mg/m3次之,中卫市0.00029mg/m3最小。因此,为提高空气质量,单一城市的污染控制规划和措施除考虑其对本地的影响外,还应充分考虑限定其对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氮气-甲烷以及氮气-正戊烷两种混合气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中的渗透过程进行了实验,并且分别利用Maxwell-Stefans (MS)方程与UNIQUAC方程的组合模型和Fick定律与Henry定律的组合模型模拟了该渗透过程。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凝性气体混合物(如N2、CH4等)的渗透过程,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对于含有可凝性气体(如C5H12)的混合物,则只有MS-UNIQUAC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旅游城市的不确定性多目标环境规划优化模型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分析了旅游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旅游环境系统规划优化方法,这是首次将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方法应用于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的城市环境规划领域。并相应地建立了旅游城市环境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系统规划优化模型(IFMOPOMTUE),既把各种环境要素和经济要素有机地整合入模型中,又充分考虑了旅游城市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人机交互式方法,将专家和决策者的意见落实在模型参数上  相似文献   

12.
在山地城镇中,地形地貌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及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重庆为例,利用遥感(RemoteSense,简称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技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LandEco—environmentIndex,LEI)模型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重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一小时经济圈明显好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盆地好于山区,城口县和巫溪县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大.这与重庆各地的土地利用、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也与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为城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的发展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一柄双刃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常常对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该文试图探讨基于生态景观系统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力图通过对城市斑块的保护,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完整性,构建完善、有机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依据理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市域景观生态系统结构,认为城市未来应按照“一城两区、一主一副”的总体思路,在完善现状老城区的基础上,向西南跳跃式拓展,构建多中心开敞组团式的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州增城市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对比Logistic回归、人工神经网络(ANN)、Autologistic回归三种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选用最佳拟合优度模型结合CLUE-S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通过2009年实际土地利用数据验证表明模拟结果较为理想,Kappa指数高达0.8637。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自然增长和优化战略两种情景模式,对增城市202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今后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发展轨迹的考察,研究了广州市中心城市地位的变迁.将广州市中心城市地位的变迁分为3个阶段,由稳步巩固到相对削弱再到逐步上升.认为这种变迁是由于国内外的大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广州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广州市城市发展的传统优势条件的利用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各方面的学者对中国各气候区的城市热岛、城市湿度、城市风场、降水及能见度、城市发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及微热环境的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研究应用中却存在一些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未解决.特别是中国有一半的城镇位于山区,对山地城镇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研究甚少.因此,以具有典型山地城市特征又处于亚热带气候区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山地城市的热气候特点以寻求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并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规划、建设健康的生态城市.结果表明,流体计算软件CFD可以用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周边的热环境好于重庆市中心,市中心的热环境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要特别重视生态城市形象。这是因为人们往绿色生态城市,希望享受清新、舒适,优美,安全和健康的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设计正是以生态学基础,对生态城市形象中的各种要素,运用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分析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从互联网通信技术、遥感卫星与导航技术、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方面归纳了基础设施建设新进展;论述了新型智慧城市在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城管、智慧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在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必须应对的顶层设计、网络安全、建设时序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人文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天津、南京7大城市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在内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深度思考。在梳理和辨析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国际文献分析指出两者在环境、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更加明显,这也显示出未来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研究必将呈现一定的交集。从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角度,韧性城市的实施具有更加直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中国城市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从形态布局、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生活4个维度提出中国韧性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