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阐明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理、分异规律及维持机制。【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2块20m×20m的调查样地,研究中山针阔混交林的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分异规律。【结果】银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6科76属94种,长苞铁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1科78属103种,广东五针松混交林有30科43属66种,小叶罗汉松混交林有29科38属49种。银杉混交林的针阔叶树优势种分别是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重要值IV为34.86)、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47.70)、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27.69)、信宜杜鹃(Rhododendron faithiae,18.07);长苞铁杉混交林相应为长苞铁杉(63.44)、五列木(51.03)、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13.24);广东五针松混交林为广东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43.19)、五列木(59.09)、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44.49)、马蹄荷(26.10);小叶罗汉松混交林为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wangii,58.22)、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32.89),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66.31)。中山区4种混交林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苞铁杉混交林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广东五针松混交林(P0.05);其它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山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针阔混交林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优势种的针阔叶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是维持中山区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植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群落内不同物种是否具有一致的响应,对于这些问题仍缺乏更系统和完整的答案.中国东北针阔混交林位于凉温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物种对第四纪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调查东北针阔混交林物种谱系地理研究现状,并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及其周边群落的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2020年前,仅有23篇文章对27个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进行谱系地理研究.无论是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均未发现遗传多样性的纬度梯度格局.现有的数据表明,长白山西部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群落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冰期“原位避难”可能是东北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的普遍模式,但是具体的冰期避难所位置可能存在物种差异.由于文献数据是独立而分散的谱系地理研究,存在取样种群和分子标记以及覆盖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基于文献分析的群落水平遗传多样性格局结论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应开展以群落遗传多样性和群落形成历史问题为导向的系统设计,以期系统性地回答群落如何响应第四纪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土壤-植被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志刚 《科技信息》2008,(22):317-317
通过对比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分析,总结出营造针阔混交林优于针、阔叶纯林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四川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15个主要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并以全矩阵、半矩阵和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佳.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整体间的联结性;X~2检验可揭示出成对物种间联结的性质和程度;Ochiai,Dicc和Jaccard指数可表明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种间联结较复杂,但优势种间显著的正联结只存在于白毛新木姜子(Neolilsen ourola var.glauea)和广东山胡椒(Iindern knowlungensis)间;显著的负联结只存在于川灰木(Symplocos selchuanensis)和银木荷(Schima argenten)之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间联结性较低.另外,人为影响对种间联结性影响亦很大.  相似文献   

6.
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林分空间结构是次生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次生针阔混交林是张广才岭最主要的林分类型,运用大小比数、角尺度、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大小比数为0.497,平均角尺度为0.538,平均混交度为0.630;针阔混交林林木相邻个体在垂直方向上分化不明显,存在激烈竞争的中层;林木配置处于中度到强度混交水平之间,林分总体上属于聚集分布格局;次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已接近当地原始阔叶红松林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信阳笔架山北坡土壤动物的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09只,隶属于2门,14目,14科,其特点是:种类,数量丰富,分布规律明显,生态类型复杂,害虫类群占较大比例,而天敌类群呈弱势,建议有关知青主基层生产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保护害虫天敌类群,以生物手段防治林业虫害。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鼎湖山植物样带针阔混交林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主要木本植物种群发展趋势和种群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中,除马尾松随机分布外,其他主要乔木和灌木种群基本呈聚集分布。荷木是稳定种群,在垂直空间分布较均匀;马尾松是衰退种群,垂直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在当年生幼苗和苗木层没有个体出现。灌木显示出与乔木不同的更新策略,与乔木相比,灌木有大量的当年生幼苗和幼苗库,其当年生幼苗数量是乔木的19倍。若以相邻龄级个体数量比表示生长阻力,则乔木幼苗进入幼树阶段所受到的生长阻力较大,灌木在任何龄级都受到了较大的生长阻力。同时,灌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资源利用相似性和竞争强度高于乔木层种群。从聚集度指标看,随着龄级增加,乔木层种群聚集度逐渐减少,灌木层聚集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帽儿山地区纯林与混交林(红皮云杉纯林、长白落叶松纯林、胡桃楸和红皮云杉混交林、胡桃楸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和红皮云杉混交林、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土壤碳代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借助BiologMT技术,比较了纯林与混交林之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型中针叶林土壤微生物AWCD值优于与水曲柳混交林型。胡桃楸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地高于水曲柳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羧酸、氨基酸和糖类这3类碳源是导致微生物代谢呈现差异的主要碳源。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与水曲柳混交后对糖类、羧酸和氨基酸3种主要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导致AWCD值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胡桃楸针-阔混交林比水曲柳针-阔混交林以及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针阔混交林内10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为0.58-1.89克/克(鲜重)·小时,日平均耗水量为6.96-22.68克/克(鲜重),叶片含水量为70.7-82.6%,水分亏缺在10-40%之间;叶绿素含量为1.48-8.46毫克/克(干重),叶绿素a/b值在0.4-0.6之间。  相似文献   

11.
0IntroductionConiferous forest in Southwest China con-stitutes the bulk of the second largestforest region(the so-calledsouthwest forest re-gion)of the country.As Southwest Chinais atthe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he Qinghai-TibetanPlateau andthe source area of many major riv-ers,forestsinthis region playanextremelyi m-portant role in preserving water and soil,pre-venting mountain disasters and regulating cli-mate[1-3]and act as an“ecological shield”forthe upper reaches of rivers such as the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被认为是经济可行且有效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黑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兴安岭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土壤黑碳的储藏分布特征,为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储量准确估算和森...  相似文献   

13.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研究了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首先是群落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其次是群落分布海拔的影响.而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并不一定直接决定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群落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估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及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采样准确获得九连山39种木本植物746个单株样本的地径(d)、树高(h)和木材基本密度(ρ),以及各器官(叶、枝、干)的地上生物量观测值,并按生活型将样本分为乔木组、小乔木组和灌木组3类,分别以d2、ρd2、d2h和ρd2h为自变量拟合模型,根据拟合模型的R2值和估计值的标准误(SEE)选择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九连山常见木本植物的木材基本密度在0.459~0.784 g/cm3之间; 推导的64个生物量模型都具有较高的R2值和较低的SEE值,据此选择出16个最优生物量模型。其中,小乔木组和灌木组的叶片和枝条生物量在只含自变量d时具有较高的R2值,而乔木组和小乔木组树干以及总的地上生物量在含自变量d、h和ρ时具有较高的R2值和SEE值。【结论】研究拟合的模型可准确估算该地区及相似地区常见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及灌木的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多样性-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后,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S,H,J)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Ⅰ却有上升趋势;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长,两个混交  相似文献   

16.
吉林蛟河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层是森林土壤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在森林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持水特性与演替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林场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固定监测样地中采用蛇形取样法均匀地选择5个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样方,并将每个样方内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凋落物取回实验室进行持水特性分析。采用室内浸水法计算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以及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并结合野外观测数据分析林下凋落物的持水特性与演替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的总蓄积量为成熟林(7.26 t/hm2)>近熟林(4.56 t/hm2)>中龄林(3.68 t/hm2),持水量大小为成熟林(21.23 t/hm2)<近熟林(35.24 t/hm2)<中龄林(47.71 t/hm2),持水率大小为成熟林(844.72%)>近熟林(742.58%)>中龄林(592.02%),有效拦蓄量为成熟林(31.32 t/hm2)>近熟林(20.52 t/hm2)>中龄林(11.98 t/hm2)。林分各演替阶段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与持水率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呈对数关系增长,吸水速率则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呈幂指数关系下降。研究表明,成熟林的持水性能最强,近熟林、中龄林持水性能依次减弱。不同演替阶段林分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与蓄积量大小排序一致,表明持水量、持水率与蓄积量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蓄积量越大,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越高,森林凋落物持水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气候变化加剧,未来西南地区针叶林分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进行未来气候下西南地区常见针叶树种适宜分布区研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西南地区常见的12种针叶树的气候适宜分布区。【结果】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西南地区12个树种的潜在分布,AUC值均达0.9以上; 2070年MPI-ESM-LR模式RCP4.5情景下西南地区12种常见针叶树种气候适宜区面积分布变化显著,包括冷杉、三尖杉、杉木、干香柏、柏木、水杉、云南松、红豆杉和福建柏在内的9个树种气候适宜区与气候最适区面积增加11.1%~412.8%;银杉和油麦吊云杉的气候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6.0%和32.8%,但气候最适区面积减少了0.8%和3.5%;云南油杉未来气候适宜区和气候最适区的面积则减少24.0%和29.1%。【结论】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广布树种的气候适宜区面积会得益于气候变化而扩大,但云南油杉和油麦吊云杉等一些西南特有乡土树种的气候适宜区面积则会因为气候变化而缩小,因此对特有乡土树种的保护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2015年6月对梵净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不同海拔树干附生苔藓植物螨类进行了调查,捕获螨类3 295只,隶属3亚目71科120属,分析了螨类类群组成、个体数量、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相似性、甲螨群落MGP和捕食性螨类MI指数等群落特征.结果显示,Achipteria为优势类群,Gamasiphis、Ololaelaps等为常见类群.螨类个体数、类群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1 700、1 500和1 300m.1 500与1 700m的相似性最大.无翅坚背和有翅孔背甲螨是甲螨群落主体.MI分布由大到小为1 700、1 900、1 300、1 500 m.研究表明梵净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树栖螨类与树生苔藓适应良好,随海拔高度增加群落差异性越大;研究区生态条件较好,螨类在该植被类型上采取了均衡发展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浙江凤阳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状况,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海拔分布范围(1 000~1 800 m)为准,选取中海拔(1 200 m)、中高海拔(1 500 m)、高海拔(1 800 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采用Biolog Eco法研究该林分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同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①在中高海拔处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并无显著变化(P>0.05); ②研究区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CH)、氨基酸类(AA)、聚合物类(PM),各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PA)和胺类(AM)碳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而对羧酸类(CA)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变化,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③土壤养分含量在中高海拔处最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中高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都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