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型岩石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三轴流变仪,包括加载框架,加载框架内设有若干三轴压力室,各三轴压力室的压头分别与轴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个三轴压力室通过油管与围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三轴压力室内的试样通过水管与孔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个三轴压力室的外壁上设有电加热部,电加热部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轴压伺服控制系统、围压伺服控制系统、孔压伺服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均和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通过电路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试样的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以测量试样在不同的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的流变变形。该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进行多组不同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的流变试验。  相似文献   

2.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型岩石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三轴流变仪,包括加载框架,加载框架内设有若干三轴压力室,各三轴压力室的压头分别与轴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个三轴压力室通过油管与围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三轴压力室内的试样通过水管与孔压伺服控制系统连接;各个三轴压力室的外壁上设有电加热部,电加热部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轴压伺服控制系统、围压伺服控制系统、孔压伺服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均和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通过电路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试样的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以测量试样在不同的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的流变变形。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进行多组不同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的流变试验。  相似文献   

3.
龚光松  吴涛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64-65,78
为了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PID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EP3C5E144C8为控制核心,采用数字PID算法,通过PWM技术控制系统的温度.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25℃~60℃范围内设定系统的温度,稳定状态下温度波动控制在±0.1℃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温度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中普遍存在的大惯性、纯滞后的实际情况,采用把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式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温度模糊控制系统.同时,设计时考虑到温度控制系统升温时一般温度偏差负值较小,因此模糊控制器误差的论域采用了正负不对称取法,以简化控制规则和控制器.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很好地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5.
高颖 《科技促进发展》2012,8(7):109-111
刻蚀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集制冷、加热、检测、控制为一体的温度循环控制系统,其利用温控的循环液体控制工作平台的温度,是一个典型的循环温度控制系统。本文从原理、制冷控制系统和压力损失等方面对该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为相关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温沐浴装置主要由控制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冷水供水管道系统、热水供水管道系统、电动阀门系统、文本显示系统、温度检测系统组成。温度检测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为整个系统实时检测温度;冷热水供水管道系统与电动阀门系统相连,通过调节阀门开度调节水温;电动阀门系统再与控制系统相连,接受控制系统的命令;该本显示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显示状态,并可通过文本修改温度等参数;红外感应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感应有无人用水。该发明控制系统通过读取传感数据,进行相应动作,达到迅速,准确,实时的调节水龙头出水温度,增强用水舒适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针对环境控制系统特点的脉宽-模糊复合控制方案;使用Matlab软件的Fuzzy工具箱和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脉宽调节、PID控制、模糊控制和复合控制等4种控制模型,其中模糊控制模型以混合后的温度与基准温度之间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通过模糊推理得到控制信号;输入温度阶跃信号对该4个控制模型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选取一组动态参数作为输入对复合控制模型的动态响应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脉宽调节系统的温度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电阻炉炉炉温系统存在的滞后大,非线性时变的特点,采取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中SIMULINK这个软件来搭建传统PID温度控制系统与自整定模糊PID温度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可知模糊PID控制系统相比传统PID控制系统,控制速度要快,稳定性要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设计了空调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以凌阳的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案。先经过手动设定需要的温度值,通过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送到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对压缩机的运行和停止工作状态的控制来实现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并设计了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对策,使空调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基于SPCE061A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容易实现产品模块化、智能化,便于与各种压缩机联结,显著提高了空调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锅炉主汽温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抗干扰性的需要,在研究模糊逻辑控制原理,过热器主蒸汽温控制系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主蒸汽温度PID控制器,结合模糊逻辑控制和传统串级PID控制各自优点,设计混合型模糊主蒸汽温度PID控制系统。简要介绍了Matlab软件,利用Matlab软件对一典型阶跃信号在传统串级控制和混合型模糊逻辑控制下分别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串级PID控制系统相比,主蒸汽温度模糊串级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调节品质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频加热弯管机在温度控制过程中温度波动范围大、推管速度与温度控制匹配度较低问题,本文对中频加热弯管机的加热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传递函数,采用双环控制器控制温度,并将变速积分PID控制技术引入中频加热弯管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环变速积分PID控制系统的具有较高的温度准确性和弯管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介绍低噪声电站上的独立散热系统结构,以及可控制风扇结构的散热温控系统,为了对水温进行控制,该系统设计了带有负反馈的闭环调节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使得发电机组、液压系统工作在正常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
温度的控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尝试设计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中档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糊PID方法进行温度控制,采用C8051F020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该系统能克服普通的单片机PID温度控制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阐述了该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原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给出了该系统的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14.
反馈式工业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软硬件设计控制现场温度与要求的温度曲线同步,以满足工业现场对于温度的要求。通过实际测试表明,设计的温控系统响应时间短,与要求的温度曲线吻合,是一种成本低,实现容易,便于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的模糊专家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温度控制系统的开发中,针对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多层次和大滞后等缺点,引入模糊专家系统的结构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调试过程中总结出的专家策略,即采用分段PID控制方法和动态变结构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模糊专家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控制效果好,温度超调量小,针对不同尺寸规格试样的控制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达到了冷轧带钢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染色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控制系统由微处理控制系统、温度检测转换模块、光电隔离模块以及键盘显示模块等模块组成.软件设计上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对布料染色过程中各个步骤温度的精确控制.经过实测,系统温度测量精度可达±0.1℃,控制的温度变化的速度偏差为±0.2℃.  相似文献   

17.
分析介绍低噪声电站上的独立散热系统结构,以及可控制风扇结构的散热温控系统,为了对水温进行控制,该系统设计了带有负反馈的闭环调节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使得发电机组、液压系统工作在正常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设计了西门子S7-200PLC和i FIX的锅炉温度监控系统.系统采用串级PID控制,实现了对温度的实时监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响应速度快、稳定时间短、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以STD工业控制机为基础设计的真空炉温度控制系统,对控制量的调节采用了模糊控制规律;系统在运行中因故中断后可重新启动,重新启动后可自动找到现时炉内温度,并以此温度开始按原温度曲线继续往下执行;系统还可显示和打印给定温度、实际温度、运行曲线、实时钟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89C52单片机的加工机温度控制系统。由于控制系统的关键与难点在于温度控制的精度和速度,它直接反映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加工机的温度特性,在分析了Bang—Bang控制与PID控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增量型PID控制与Bang—Bang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时间最优控制策略对加工机加热筒的温度进行控制。根据此控制策略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经验证,控制精度高、成本低、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