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技潮》2002,(6)
顾名思义,“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而不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甚至是有害的活动。回忆过去乃至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发展”的历史。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很低、浪费很大;对环境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
聂恩来  马小平 《科技信息》2008,(11):132-132
当今工业文明对居住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动了住区的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方向。“绿色建筑”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它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等特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推动住区的可持续设计。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注重清洁生产和环保和绿色消费,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其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制效率。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实现途径、操作模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探索,不断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支撑,核心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废寝忘食进一步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提出:持续发展可按“阶段式跃迁”模式推进,并同时满足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诸方面的几个基本约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人类需要改变现行的生产、消费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5.
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己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已掀起了绿色税制改革的热潮,对此结合我国税收实际,分析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特点,以期对研究和加快建立我国一整套较完整绿色税收体系的立法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发资源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人类拥有的资源量陡然下降,人类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而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国际社会在积极寻求全人类持续发展的良策。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资源与环境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源和环境是开发与建设的对象。正确理解“资源”与“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常华 《科技智囊》2009,(8):26-37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皮尔斯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少尚之 《华东科技》1996,(10):24-24
什么是“绿色” “绿色”这个词汇近来突然从国外到国内大量涌现到我们面前,人们从报章、杂志、新闻媒介不断地听到诸如: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技术、绿色工业,甚至绿色政府行为等等新名词。 显然,这些“绿色”不是在描叙实际的色彩,甚至也不是指环境园林的绿化,这里的“绿色”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象征,是清洁无公害、对环境无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地球资料的合理使用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保护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保护资源与环境,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战略。专家预言:21世纪,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将成为世界市场营销的主流。 塑料制品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白色污染”,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人类已开始向“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发起挑战,发展绿色环保替代产品,从  相似文献   

10.
郭耕 《科技潮》2007,(12):28-29
绿色、科技、人文是2008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其中“绿色”是和平之色、是生命之色、是生态之色,绿色奥运的内涵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同时广泛地开展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支撑,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提出:持续发展可按“阶段式跃迁”模式推进,并同时满足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诸方面的几个基本约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人类需要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消费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绿色物流将倍受关注。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重要药用野生资源出现了渐危、濒危甚至灭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中草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应明确中草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从增强保护意识、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保护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中医药的科研、教育等方面入手,实现中草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持续林业与白龙江林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刘发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730070)“持续发展”的理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布展大会上被183个国家一致接受,是当代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领域中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与利...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大自然》第2期刊载了《什么是生态旅游?》一文,二位作者皆姓金,文章是好文章,我这里称之为“金文”。金文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作了全面阐述,并提出“旅游经营者需要在生态原则下,在满足自己企业的经济利润目标的同时应担负起生态保护和资源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我认为这一提法应作调整,即“生态旅游经营者需要在生态原则下,以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为目的,着眼于本企业持续发展的经济利润目标,与自然保护区经营者协调合作。”从我国生态旅游现状看,以我管隙之见,提出以下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9,(6)
优秀活动“十佳”示范奖 活动名称学校名绿色教育行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小学收集鸟类邮票,开展爱鸟活动山西省太谷师范附属小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敖吉乡职中宝山区中小学“万童行动献绿草,创建生态新宝山”科普活动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红领巾再生公司浙江省嘉兴市郊区大桥乡中心小学“我们与淮河”系列科普活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少年宫环保教育系列活动湖北省荆州沙市大赛巷小学湘西南山区野菜资源考察和野菜培育、开发、标本制作实…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经济是区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绿色经济体系结构是绿色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区域绿色经济体系是由经济子系统、人和社会子系统、自然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三个子系统通过彼此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与区域外系统间通过文化、物质、能量、信息等相互交换和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是通过改变原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轨迹,有效强化经济系统的绿色功能,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传统区域经济体系向绿色经济体系演化和转变,需要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政策支撑体系.广东要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构建广东绿色经济体系,优化和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加快广东经济的创新驱动,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福建县域经济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走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矛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学等原理,努力增强资源的再生能力,不断改善制约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使社会经济得以持久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繁衍的场所和丰富多样的资源。对工程地质环境的研究、开发、综合规划合理利用,以及加强管理和保护,对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极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