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磷贫碳酸锰矿石微生物脱磷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芽孢杆菌代谢产酸的生化特性.考察了其在富磷、缺磷及含磷酸钙的缺磷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摄磷、溶磷行为.结果表明:在富磷培养基中,细菌代谢产酸明显并能过量摄磷;在缺磷培养基中,细菌代谢受到抑制;在含磷酸钙的培养基中,细菌除能过量摄磷外,其代谢产生的酸具有显著的溶解磷酸钙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种芽孢杆菌脱磷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枯草,生尘芽孢杆菌代谢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两种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过量摄磷,溶磷行为,进行了高磷贫碳酸锰矿石微生物脱磷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更强的摄磷,溶磷作用,以生尘芽孢杆菌为菌种进行高磷贫碳酸锰矿石的脱磷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工程数据处理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及数据处理与建模的程序设计方法。给出了微生物工程中11种常用的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微生物清防蜡机理、菌种选育方法和现场实施步骤。针对双河油田的油藏特点,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清防蜡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磷铁矿还原焙烧降磷过程中脱磷剂成本高、用量大等难题,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高磷铁矿,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研究了组合脱磷剂对高磷铁矿提铁降磷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揭示提铁降磷机理.结果表明:加入13%碳酸钙和2%碳酸钠作为组合脱磷剂能代替传统脱磷剂,并获得了良好的脱磷效果.当原矿铁品位55.58%,含磷0.57%时,在推荐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93.25%,铁回收率90.75%、磷质量分数0.09%以及磷的去除率高达91.46%的粉状还原铁.加入的组合脱磷剂不仅促使铁氧化物中的磷组元向磷酸钙发生转变,使金属铁颗粒与磷酸钙界限明显,而且还能防止难以还原的铝尖晶石和铁橄榄石的生成,最终实现了磷的深度脱除和铁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6.
发展一种在接近自然状态下活体微生物的检测和识别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阐述了一种用于研究活体微生物图象采集,运动参数的处理系统,由一组富里叶光学和空间滤波器为基础的激光图象系统组成,包括一套CCD图象检测器,录象机和微机等,给出一套工业微生物在线快速检测用便携式激光显微图象采集装置的设计及试验系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染料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评述了用微生物处理染料废水的常用方法、处理效果、降解机理,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系列试验表明,严格控制高磷铸铁中各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孕育处理,可以达到用户对高磷铸铁的组织和性能要求。Si含量在2.0%~2.4%,Mn含量不小于0.57%时,基体中珠光体含量可达98%以上;当磷含量降到一定程度(0.63%)时,磷共晶呈断续网状;通过用Si Ba合金对铁水进行孕育,提高了石墨化能力,形成了A型石墨;另外,磷共晶量较高时,少量铁素体并不能降低铸件硬度。通过实验室小批量生产,经随机抽样检查铸件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稠油微生物降粘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君 《科技信息》2009,(12):315-316
稠油微生物降粘技术的机理可分为稠油组分降解降粘、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降粘和产小分子溶剂降粘三个方面。微量金属镍和钒的存在是造成稠油高粘的主要原因,若降低镍钒含量可大幅降低稠油粘度。研究表明,微生物可高效脱除稠油中金属镍和钒,因此提出微生物脱除稠油中微量金属镍和钒使稠油粘度降低的机理假设,即微生物对稠油中微量金属镍钒的脱除可能是微生物降粘机理的第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株链球菌石油降黏的情况,菌种最适生长条件为35℃,5%接种量,盐质量浓度2000mg/L;不同菌龄的离心菌体,除去菌体发酵液和含菌体发酵液分别与石油作用,可知菌体与其胞外代谢产物均有石油降黏效果,后者起主要作用;且含菌体发酵液与石油作用最佳条件为35℃,菌龄10h,与石油作用14h,转速160r/min,石油黏度由4000mPa·s以上降至500mPa·s。本实验表明实验菌种符合石油降黏条件,可用于进一步工业化微生物驱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对太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太湖沉积物,在室内通过辐照灭菌研究微生物对柱状沉积物总磷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混匀装柱后经辐照、添加可溶性淀粉等处理后放置一段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辐照柱状沉积物的pH值比未辐照的柱状沉积物pH值高,说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活动会影响沉积物的pH值;4个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值的变化十分相似,7~30 cm的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在沉积环境下微生物活性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小,决定氧化还原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沉积物的压实作用;4个混匀柱状沉积物经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在表层出现磷的聚集,而4~10 cm的总磷含量却低于平均值,这种变化表明在柱状沉积物表层出现了磷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系统中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而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系统除COD和除磷的效果。本文研究环丙沙星(CIP)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含磷废水的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对COD、总磷和磷酸盐去除率、相关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投加CIP时,UASB反应器对含磷废水COD去除率稳定在98%左右,当CIP增大到10 mg/L时,COD平均去除率下降到63.1%,总磷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对磷化氢的浓度影响较大;LB-EPS三维荧光图谱中出现了色氨酸蛋白及辅酶F420有关的特征峰,TB-EPS出现了类腐殖酸的特征峰。在CIP胁迫下,Chloroflexi是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门,进水CIP浓度为3、5和10 mg/L时,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3.13%、44.48%、39.96%;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是古菌的优势菌属,从而保证了UASB反应器的有效运行。KEGG功能分析表明,古菌与细菌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为主,提高进水CIP浓度后,膜运输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典型羊草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空间分布格局.0~5cm土壤微生物量磷为16.54 mg/kg,5~10 cm土壤微生物量磷为12.77 mg/kg,这两层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大的斑块分布,理论模型参数显示各变量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10~20cm土壤微生物量磷为9.75mg/kg,这层表现纯块金效应,土壤微生物量磷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 L容积的序批式反应器,考察高磷负荷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将进水磷负荷由10 g.m-3.d-1提高至40g.m-3.d-1后,系统的除磷能力得以提高:净除磷量由2.06m g.-g 1提高至2.25m g.-g 1(厌氧加磷运行方式)和2.41m g.g-1(好氧加磷运行方式)。污泥含磷量与污泥含糖量的变化表明,高磷负荷条件有利于聚磷菌获得竞争优势。在同为40g.m-3.d-1的磷负荷条件下,好氧加磷的运行方式更优越:既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磷负荷,也可以避免抑制释磷。  相似文献   

15.
反硝化聚磷菌的SBR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化为反应器细菌变化提供了指示作用.好氧段中硝化菌、亚硝化菌浓度明显比厌氧段的高.好氧段中亚硝化菌下降为原来的0.63倍,但硝化菌的浓度增加为最初的19.3倍.反硝化菌、聚磷菌的浓度比反硝化聚磷菌多.反硝化菌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第2段淘汰了常规的反硝化菌.反应器中有一定量的发酵菌和产乙酸菌,但无产甲烷菌.富集后聚磷菌的种类减少且集中,反硝化聚磷菌以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主,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次之.  相似文献   

16.
以杜塘水库大坝断面的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对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好氧/厌氧连续培养模拟实验,比较灭菌与非灭菌条件下,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磷、溶解性铁等离子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分析培养前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以及与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微生物对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沉积物主要在微生物的矿化作用下释放磷,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主要通过微生物还原沉积物中铁来促进磷的释放,微生物对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沉积物中有机磷和铁/铝结合形态磷是沉积物中较容易释放的组分;对培养前后异养好氧菌、有机解磷菌、无机解磷菌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培养条件下各种细菌明显增多,证实了沉积物中与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存在以及对磷元素释放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土壤有机磷素的有效性,并为微生物植酸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微生物植酸酶菌剂在不同培养时期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活性、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而且与植酸酶菌剂使用量显著相关;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培养至第32d后基本保持平稳;而土壤中稳性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均低于对照,与植酸酶菌剂使用量显著相关;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培养至第32d后基本保持平稳.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各处理的有机磷总量均低于对照,并随微生物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因此微生物植酸酶可以促进土壤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转化,乃至向无机磷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硝基苯废水难降解不易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硝基苯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使硝基苯发生降解,从而使其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区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了常绿阔叶林(EBF,海拔500 m)、针叶林(CF,海拔1 200 m)、亚高山矮林(SDF,海拔1 800 m)和高山草甸(AM,海拔2 100 m)共4种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作为实验样地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其中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EBF、CF、SDF和AM 4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磷年均值分别为12.35、14.63、23.98和31.99 mg/kg,除EBF与CF两种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磷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在0~10 cm土壤表层最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土壤层次中土壤微生物量磷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冬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在0~10 cm土层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沿海拔梯度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湿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季节性变异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20.
以汾河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灭菌与非灭菌对比方法,通过水体-沉积物体系"好氧-厌氧-投加还原剂"的对比连续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在水体-沉积物多相界面磷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好氧状态下沉积物中磷不发生明显释放;厌氧状态下,微生物以硫酸根为电子受体的生命活动引起周围环境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进而导致沉积物中磷和可溶性铁显著释放.在没有微生物的反应器内,只有当添加强还原剂使其氧化还原电位降至与前者同等水平时才发生明显释放.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分析表明,铁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在微生物作用下更容易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