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东部梅雨雨区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从气候学的角度,利用1961-2000年梅雨期我国东部180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生成了历年的梅雨期雨区,采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值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梅雨期雨区边界和面积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雨区边界在地域上的差异及其梅雨量与边界和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雨区边界的平均位置为:28.3°N~32.0°N,呈准水平的带状分布.雨区边界40年来经历了一个振荡期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期雨区逐渐北进;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雨区逐渐南撤,从地域上可将雨区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部分而且二者都存在主要周期为6年.雨区面积指数从变化趋势近40年来也只经历了一个振荡过程:6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为雨区面积指数的下降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为雨区面积指数的上升期,其主要周期为4年.在年际(6年)变化时间尺度上,梅雨量的变化落后面积指数的变化1~2年,雨区面积的变化落后于西部和东部雨区边界变化约1~1.5年;在年代际(16年)变化的时间尺度上雨区面积与雨区边界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反,梅雨量则表现出比雨区面积和边界变化更长的周期.总的来说,近40年雨区边界和面积指数受10年以下的周期影响较大.不论雨区边界还是雨区面积指数在80年代初期都为其突变期.  相似文献   

2.
开封市近6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君 《河南科学》2012,30(9):1327-1330
研究基于开封市195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Yamamoto检验法,探讨了开封近6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开封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1世纪头10年是开封市近6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开封市年及各季降水量除秋季外均呈上升趋势,以夏季降水增多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开封市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湿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王立人 《甘肃科技》2001,17(5):41-41
定西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该区地势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向,西南端的岷县海拔最高为2300m,东北部定西、陇西、通渭一带2000—1700m,降水随地势由南向北减少,年降水量岷县600mm,北部定西最少为410mm。本文以1961—2000年40年平均标准降水资料,主要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 1 年变化 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风雨特征,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很少,仅占年降水的6%,夏半年降水集中在雨季。全年降水分布呈单峰雨型,不同时段降水变化的差异很大。 1.1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最少是冬季12月份…  相似文献   

4.
对舟山市的台风灾害及其东部海岛台风降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素引起,历史上对舟山有较严重影响的台风占34.5%。台风降雨量大小与台风路径有很大的关系。台风在浙江中部的台州沿海登陆时,舟山东部海岛的降雨量最大。每年台风雨量占年雨量的1/4~1/3,但不同年份有很大的差别。地形对台风降雨量大小影响也很明显。最大台风降雨量出现在桃花岛。  相似文献   

5.
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全球时空特征比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5利用1950-1998年全球海洋同化分析资料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全球海气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上层海洋年际变化主要为位于热带太平洋的ENSO模态,年代际变化最显区域中纬度海洋、赤道外热带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及南半球高纬度区域;2)全球大气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尤其是两极地区,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气温异常和气压异常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气温增暖(变冷)常常伴随着气压的降低(升高);3)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发生在中高纬度陆地地区的大气年际变化和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的上层海洋年际变化没有一致性的内在联系,前主要表现为大气内部(浑沌)变化,而后主要为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ENSO变化;4)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全球海洋大气系统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均一致性地经历了一次跃变,其结果导致80年代以来,全球大范围地区(尤其是两极和西伯利亚地区)气温明显偏暖,赤道两侧的热带东太平洋、北美和南美西海岸及非洲西海岸等海域海表温度偏高,伴随着这种全球大范围背景增暖现象,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气温具有变冷趋势,而中纬度北太平洋和南半球高纬度海域海表温度也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是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变化趋势,致使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同时洪涝灾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增加趋势明显,损失日趋严重。此外,为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向政府有关单位提供旱涝监测实况信息,国家气候中心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实时逐日早涝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全国600个基本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和未来7天降水预报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发布《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资料,定量分析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在2000-2012年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地域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水资源总量充足,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差异大,呈现出南方多于北方的局面;2)供水构成的年际变化中供水总量和地表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地下水开采量较为平稳;3)用水总量、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呈现持续增加的年际变化特点,农业用水先降后升但变化幅度不大,生态用水平稳变化;4)提出重点打造节水农业,开展工业节水模式,提高居民生活节水意识等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地气耦合的角度出发,利用地震,地温等资料,并结合ElNino事件的发生和地球自转的变化,对乌布苏诺尔湖的水位变化作一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布苏诺尔湖水位近30a年来总的来说是呈上升趋势。60年代中期水位较低,但水位呈波动式上升,从1977年开始水位迅速下降,1982年降么最低水位,而后水位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9.
根据晋城市5个气象观测站的30年的蒸发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蒸发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年际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 基于GE 2.5 MW 风机的功率曲线, 分析1982-2006 年中国大陆陆地上潜在风电量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RegCM3 模式风速、观测插值风速和两者平均风速对应的 25 年平均年潜在风电量分别为每年 25, 2.5 和11 PWh, 均超过中国2030 年预期电力需求的20% (2 PWh)。三者年潜在风电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3%, 8%和 5%, 相对极差分别为 15%, 33%和 23%, 年际变化较大。由于风电和电力需求的季节性不匹配以及风电较大的年际变化, 若仅依靠风电, 在夏季容易出现电力缺口, 意味着需要大量后备发电机组, 这将提升发电总成本, 降低风电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12个基本灾害类型的特征、致灾机理、区域分布、灾情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在各单项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制图。评价结果显示,从诸种自然灾害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成为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有必要根据所辖区域的情况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机制。这一机制既要有个性特征,又要有所在省市应急管理整体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苏皖两省铁路沿线自然灾害以水成因为主,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季节分布集中、群发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据此,可以划分出长江以北淮河中下游灾害多发区、长江以南灾害常发区和皖西北灾害少发区等三大灾害区域。  相似文献   

15.
摸清我国煤矿自然灾害状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力图通过对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因素,推算出受主要灾害约束的煤炭生产能力,提出应对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海南自然灾害史料获取的因素,提出了确保海南自然灾害文献资料完整搜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历史实践经验和个人数据统计观察,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报台风灾变年份,利用指数平滑模型预报台风登陆日期;这里定1999年台风灾变日期为试报年份及日期。  相似文献   

18.
核设施的自然灾害评估需要利用数学与统计工具来评估灾难发生的概率、数据质量、模型开发以及概率的不确定性.介绍核安全评价中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其发生概率的定量描述.自然灾害所具有的短时间内定量指标异常变动的频率远超过历史记录小概率事件发生频率的特征,对环境产生较深远的不良影响.结合中国自然灾害特点指出这些因素在核设施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民众生存条件和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如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玉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水文特征,与当时处于小冰期及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面对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和绅士采取建社仓、兴修水利、赈济等措施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选取受汶川地震影响程度不同的3个地区(汉旺、攀枝花及北京)共494名被试,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心理台风眼效应。结果发现, 三地民众在对余震的风险认知、风险行为倾向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台风眼效应, 而状态焦虑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同时发现处于灾难边缘地带的攀枝花民众表现出最为矛盾的心理反应。最后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情境条件和边缘带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