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龙胆科喉毛花属植物长梗喉毛花全草中提取的苄基木糖葡萄糖苷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该结构经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为苄基木糖葡萄糖苷.通过研究该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和不同溶剂环境中荧光强度的改变.得到了以下光谱性能结果.此苄基糖苷在乙醇∶水(体积比,2∶8)溶液中的最大激发波长位于210 nm,最大发射波长位于278 nm.在不同的pH条件下,此苄基木糖葡萄糖苷对pH变化的响应并不明显,荧光强度几乎不发生改变,表明化合物在不同的pH范围内荧光强度保持稳定,不同溶剂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在乙醇中的荧光响应最稳定,考虑到对生物细胞成像、食品科学和医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N-吗啉乙基)-4-(4-羟基苯乙炔基)-1,8-萘酰亚胺(A),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HR-MS(ESI)表征,并对化合物A在6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和甲醇/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以及A在四氢呋喃中的双光子诱导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具有溶质变色效应,随溶剂极性的增大,A的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下降.并且A在波长820 nm处的有效双光子吸收截面为90 GM.此外,A可成功定位于溶酶体,与溶酶体商品化染料Lyso Tracker Red的共定位系数高达0.902 6.因此,化合物A作为一个新型的双光子吸收材料,可作为双光子溶酶体示踪剂用于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硼原子上引入大体积的芳香取代基合成稳定的含芘二米基硼化合物(Ⅰ)。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及对F-的识别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THF)中荧光峰位为428 nm;由弱极性溶剂正己烷(荧光峰位在413 nm处)到强极性溶剂乙腈(荧光峰位在435 nm处),化合物荧光光谱峰值红移22 nm,荧光量子产率由0.98降为0.68;将四丁基氟化铵逐渐滴加入化合物Ⅰ的THF溶液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伴有旧峰消失和新峰出现的现象:吸收光谱的旧峰在383和399 nm处,新峰出现在324、338和353 nm处;荧光光谱的旧峰在429 nm处,新峰出现在385和403 nm处;继续滴加四丁基氰化铵,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对氨基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得到亚胺化合物;将产物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反应后进一步与溴丙炔反应得到一种氮磷化合物;最后,氮磷化合物与双层倍半硅氧烷在karstedt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新型的磷-氮-硅有机无机共聚物,该聚合物易溶于常用溶剂如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溶剂中.通过核磁~1H、~(29)Si以及凝胶色谱法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其结构相吻合,经热重分析,该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 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6.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7.
以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双偶氮化合物3,5-二-(4-羟基苯基偶氮)苯甲酸乙酯.利用IR、1HNMR、UV-vis进行结构表征.该化合物(1.2×10-5 mol·L-1四氢呋喃溶液)紫外光谱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0 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为62 833 L·mol-1·cm-1.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发生反-顺光异构化,光照6 min后达到光稳定态,K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33 nm.将其置于暗室,40 h后恢复原态.偶氮发色团反-顺光异构化转化率(R)、光稳态顺式异构体含量(Y)分别为52.26%,54.88%.在质子溶剂乙醇中,溶剂与该化合物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该化合物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不发生反-顺光异构化.  相似文献   

8.
以间(对)苯二胺和2-吡啶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吡啶基的π共轭结构席夫碱化合物。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在几种溶剂中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直线型化合物2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和V型结构化合物1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S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有2个荧光发射波长:334、345 nm,并且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原因可能是溶剂效应限制了PS分子链的运动,使分子间碰撞的几率减少。另外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PS的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当溶液处于较高浓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PS二聚体的形成导致发生荧光淬灭现象。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2,6-二甲基苯硼酸的简便合成新方法.对硼化试剂、反应物比例、溶剂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合成条件为:选用硼酸三丁酯为硼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将加有2,6-二甲基溴苯、硼酸三丁酯物质量比(n(C8H9Br)∶n(B(OC4H9)3)为1∶1.5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1.2当量的镁屑中,于30℃一锅反应2 h后,经酸化水解得产品,分离后的总产率为80.1%.并对产品进行了1H NMR、质谱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2-丁酮、氰基乙酸乙酯、二乙胺和硫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4,5-二甲基-3-乙氧羰基噻吩胺,再与对苯二甲醛发生反应,合成了4,5-二甲基-3-乙氧羰基噻吩胺缩対苯二甲醛Schiff碱,通过MS,UV,IR和1 HNMR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与理论结构相符.对目标产物进行荧光光谱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强荧光,通过研究溶液极性对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溶液极性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4-氯-7-硝基苯并呋咱(NBD-Cl)和芘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荧光化合物芘苯并呋咱类希夫碱,并通过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该化合物能够对Hg2+表现出荧光增强响应,而相同条件下其他重金属离子对该化合物几乎没有类似的荧光识别现象. 因此,该荧光化合物对Hg2+具有专一荧光识别作用,是一种有效的Hg2+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萘酰亚二胺-多胺缀合物(1)与鲱鱼精DNA的作用.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化合物1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且出现红移现象,提示化合物1与DNA发生强烈的嵌插作用.采用变温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据荧光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发现化合物与DNA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吩噻嗪作电子供体,二氟硼核为电子受体,构筑一种供体-受体型电子结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荧光性能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溶剂效应、固态荧光发射和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5-氨基喹啉(5-AQ)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醇类溶剂以及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光谱随溶剂的不同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其荧光光谱随质子溶剂的出现而猝灭。5-氨基喹啉有希望被用做非质子溶剂中的质子溶剂检测荧光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16.
以4-氯-7-硝基苯并呋咱(NBD-Cl)和咪唑-4-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亚硫酸氢根离子(HSO3-)的荧光探针,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该化合物能够对HSO3-表现出荧光增强响应,而相同条件下该化合物对其他阴离子几乎没有类似的荧光识别现象,因此该荧光化合物对HSO3-具有专一荧光识别作用,是一种有效的HSO3-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7.
将邻菲罗啉和过量的FeCl2 在DMF、甲醇及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直接反应 ,最后得到标题化合物———黑色柱状晶体 ,它具有荧光性能 ,不溶于乙醚 ,可溶于水、DMF、乙醇等极性溶剂 .X -射线结晶学研究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中含有 [Fe(phen) 3 ]2 + 和 [(μ -oxo)Fe2 Cl6]2 -络合离子以及一个DMF分子 ,晶胞参数 :P 2 1/c ,Z =4,a=1.5 491(1)nm ,b=1.32 18(4 )nm ,c=2 .0 748(2 )nm ,β=93.83° ,V=4.2 387(15 )nm3 ,Dc=1.5 6 2g/cm3 ,μ(MoKα) =1.433mm-1,F(0 0 0 ) =2 0 16 .化学实验式为 :C3 9H3 1Cl6Fe3 N7O2 .分子量 Mr=10 0 9.96 .对标题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及磁化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氨基酸对聚合物手性和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的影响,利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侧链含有联苯和Boc-D-丙氨酸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圆二色光谱(CD)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手性,并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表现出AIE特性。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在混合溶剂中形成了聚集体。同时,该聚合物还可以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响应。该手性AIE聚合物纳米颗粒在生物成像和荧光探针等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并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不同溶剂对其双光子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双光子荧光,双光子上转换激射性质.并对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给予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四萘氧基镉酞菁的合成及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硝基邻苯二腈、氯化镉、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经过4-萘氧基邻苯二腈合成了四萘氧基镉酞菁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M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在DMSO和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