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驱动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为推动我国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发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从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2种情景分析了体育企业和学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决策行为,并对双方决策行为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市场机制下,违约赔偿金比例、收益与成本的分配比例对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效果显著,但作用机制不同;在政府引导下,合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与处罚金额能有效提高体育企业和学研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的新思考,也是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协同创新,必须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对传统行政理念进行变革的基础上,不再有行政"围墙",在协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多维协同,形成"机制协同—主体协同—时空协同"的协同网络,创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实施协同管理的的基本要求,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协同管理组织模式,并从协同的主客体、方法等方面对模式进行了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实施协同管理,实现多种教育组织形式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有助于现代科技信息等技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体育教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学习过程的延续性,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向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3):446-452
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我国第一批"2011计划"中的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保障体系、创新生态组织、创新生态动力和创新生态能力是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低技术企业协同创新是实现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中低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源归结为"寻求品牌庇佑"、"降低RD活动风险""获得协同剩余",认为在不同动力结构下中低技术企业与外部的协同创新存在着"依附型"、"主导型"两种选择模式,两种协同模式下的协同机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岭南师范学院亚洲潜水学院为个案,采用访谈、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过程阐释了其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理念、基于STP理论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设置思路等特色与创新之处;通过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剖析,揭示出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待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制度化、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得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四化一本"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途径、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期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成因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个因素,同时确定其中的关键因素,即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并完善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综合指出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动力方面所需要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最终总结出改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发展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是以民间体育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整合优化、和谐向上。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根据构建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依托地方文化,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实行统筹规划,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协调学校多学科协同发展来创新特色学校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演化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演化形式及价值创新模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发生了区域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质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活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快速发展的价值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外部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是跨组织协同创新。依据各组织是否处于同一产业内,跨组织协同创新又分为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以跨组织横向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型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绩效、创新风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横向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为跨组织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多校区高校的特殊性使其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面临更大挑战.要使多校区高校体育文化提升创新,就不可忽视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但是,如何融合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直接影响和改善着师生的精神意识和行为习惯.针对此问题,分析融合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及挑战,提出一些合理解决融合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方案,对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符合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整体需求,与协同创新精神紧密吻合,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体制改革提供依据,同时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协同创新背景下提高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就是以协同为手段,充分利用协同创新的大平台,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吉林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社会需要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要求决定的,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点带面模式、网格化模式和一体化契合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认为基于区域外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来自国际趋势及国际呼声、社会舆论及低碳文化、低碳技术共享机制和低碳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内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是区域自身经济利益驱动及低碳竞争机制,它们为实现跨区域低碳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协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WorkGroup模式、战略联盟模式三种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是推动我国产学研全面发展的全新模式。但我国的协同创新绩效有很大的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详细指标,并通过对专业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类二级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最终通过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得出最终的绩效打分,丰富了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的维度进行探索,指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应该存在二个维度:第一,发展研究,在"现代成长与传统发明"的动力驱动下研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多视角地研究其保护与开发.第二,民俗研究,在"多点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中,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只有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个主体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对美、英、德、日、加5个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旨在对我国的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江苏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资源融合力度不够、创新主体动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层次,促进创新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