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竹枝词原本是巴渝一代的民歌,后来经过文人仿作逐渐演变成一种独具一格的诗歌样式.自唐以降,文人竹枝词的创作便蔚然成风、佳作不断.这些诗歌所涉地域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关巴地的诗作大约有500多首,它们多角度地展现了巴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风民俗与人文内涵等,体现出浓郁的巴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学的文化特征,时贤有以“根在中原、山乡特色、雅俗互动”概括者,此应未得其旨。客家文学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其实就在一个“客”字。无论是外在之“形”,还是内在之“神”,客家文学无不体现着“客家”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和白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谪居巴渝期间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南朝文人诗的通俗化倾向。文人大量拟作民歌,诗作中注入民歌化因素,在诗歌的主题、语言、情调上向民歌靠拢。其成因主要在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好尚、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文学观念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一种新体诗——宫体诗,且成为绝句形成的标志,推动了文学进步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完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很多文人用竹枝词这种诗歌记录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文学色彩。舒位的《黔苗竹枝词》除了记录黔贵少数民族摇曳多姿的风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之外,还具有典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巴渝《竹枝歌》与文人拟作的《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的《竹枝歌》,本是巴渝民歌,它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唐宋文人学习,拟作的《竹枝词》,对民间《竹枝歌》进行了艺术的提升,使之在唐宋诗中别具风韵,《竹枝歌》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性,它在传承和不断变异,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竹枝歌》展示了巴渝人民的文艺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为《福建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写的序言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何谓客家文学,及客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系统是否可以成立;客家文学形成的起始时期和分期如何确定;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客家民系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反思上述的几个问题,有利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的发展在艺术史上一直都与地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刘禹锡因为受到巴渝竹枝歌的影响,开创了竹枝词文体并引向文坛发展,此后竹枝词受到各地文人的青睐。土家族竹枝词记录了许多土家族的音乐活动,也给土家族地区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对地方音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中唐文人城市观念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文人单一的道德批判的惯性,逐渐形成了肯定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是关注视点下移,发现城市多元色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上趋向世俗化,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形成雅俗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个辉煌的时代,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家,风格纷呈,可谓“文质相炳涣,众星罗秋旻”,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建安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作家的理理想抱负和思想感情以及奋发进取的精神,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4.
正泰和客家提线木偶戏,是晚晴、民国时期由兴国县传至泰和县上模乡,吸收当地客家民歌等并木土化,至今有百余年历史。一般在庙会、节日庆典、红白喜事等在祠堂或室外空地等地方进行表演。它集唱、做、念、打于一身,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文学、音乐诸元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俗  相似文献   

15.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雅俗文化相互渗透的宋代文化环境中,雅致和世俗成为文士们审美意趣与生活情趣对立统一的两个基本点,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典型地体现出雅俗兼融的特点。但是由于文体特点、功能、地位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宋诗和宋词在雅俗发展上出现了不一致的走向,表明雅俗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雅俗观念等审美意识发生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从而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相似文献   

18.
<正>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梅州市境内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及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梅州客家山歌种类繁多,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梅州客家山歌取材广泛,大至客家人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小到细致入微的情感宣泄,无不展现着客家人厚重淳朴的民风。在  相似文献   

19.
在元代后期的诗文作家中,杨维桢是一位在当时和后世毁誉不一的人物。但在竹枝词的发展史上,他却是一位有创造性的作家。他的竹枝词创作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新,提高了竹枝词的文学地位,扩大了竹枝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作为一种以吟咏风土为主的文学载体,承载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江西竹枝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深入挖掘江西竹枝词的史料内容,不仅将以新的角度推进江西区域文化史研究。同时也将使之成为江西地方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