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兆光 《科技信息》2012,(31):469-469
我国经济和金融不断受到外部金融政策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弹性,只能依靠适度监管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本文参照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危机以来西方金融监管政策,思考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监管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证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指出金融知识的发展和有效的金融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是促进金融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重视和完善金融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对于我国各地区金融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金融知识产权制度能通过提高对金融知识创新者利益的保护和产生知识外溢扩散的效果,加快金融知识的积累,提高金融创新的动力,从而推动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宝玉  王豪  陈栋  刘森 《河南科学》2012,30(8):1171-1175
金融地理的变化深深影响着不同地方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在国家金融地理中的位置,首先影响区域经济效率和资本获得,特别是信用获得,从而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其次作为一种空间结构力量,影响地方金融发展,突出表现在金融流动对地方金融发展的激励和滞缓.21世纪以来各区域对金融资源的激烈竞争正在重绘新的国家金融地理.基于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表明,现阶段金融产业在省际层面的地理集中趋势并不明显,地理集中主要体现在中观甚至微观区域层面上.2000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长快速而金融发展迟缓,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差异更加显著,在国家金融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加快河南省金融发展迫在眉睫,这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加大,有如一把“双刃剑”,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危及国家经济体系。目前,和谐正成为时代的主题,已深入到金融领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制已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本文就什么是和谐的金融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如何建立和谐金融体系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问题已日益突出。从各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较深入地剖析经济一体化的原因、特征、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日增的国际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构筑金融安全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主流。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纷纷模仿,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种时尚。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改革步伐必将加快。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根据对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启示,中国在深化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着力做好消除隐患、打好基础;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推进资本经济自由化管理,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自由化顺利推进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释放是指金融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运营资本的过程。金融能量能否完全释放关系到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我国长期以来对金融的过分干预和严格管制导致金融压抑,而金融创新对金融释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艰难的日本金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金融危机,反映了日本的金融和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偏离了市场经济的轨道。改革日本金融机制,已成为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从桥本开始,历届日本政府都制定了金融改革方案,但由于总体经济形势恶化,再加上认识的迟缓以及操作中的失误,日本金融状况迟迟未见好转。对于现在的小泉内阁来说,在尽快恢复景气与推进结构改革之间作出恰当的抉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经济稳定增长依赖于金融供给和需求.如果在金融需求一定的条件下,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则形成供给型金融抑制;如果现实的金融需求小于潜在的金融需求,则形成需求型金融抑制.我国的农业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抑制既包括供给型金融抑制,也包括需求型金融抑制.因此,农业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深化要分别从供给金融深化和需求金融深化入手.  相似文献   

10.
吴强  史俊秀 《科技潮》1999,(4):54-55
巴西发生金融动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它在意料之外,是因为早在1997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就几次影响到拉美特别是巴西金融市场,造成几次较明显的震荡,但都是有惊无险,未酿成股灾和外汇市场上的混乱。很多人认为,只要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巴西经济就不会发生大的问题。去年3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表现出色,巴西经济应该是一派繁荣。说它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早在一年前,索罗斯等国际投机大腕就已预测到巴西可能发生大的金融动荡,相当一部分金融界人士对此有所准备,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这次巴西金融动荡的震荡幅度。即使如此,今年1月初以来发生的巴西金融动荡还是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引起各方人  相似文献   

11.
李琪 《甘肃科技》2004,20(8):27-28,34
中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 ,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经济逐步开放的过程中 ,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金融衍生市场作为回避风险的有力工具在经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开放金融衍生市场势在必行。从功能上讲 ,金融衍生市场具有风险转移 ,价格发现 ,增强资本相关市场流动性等功能 ,同时衍生市场也会对我国人人民币汇率 ,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以及企业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金融功能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都有着紧密关系。对金融全球化进行了定义,阐述了金融功能的界定、分类、特征、演进以及金融功能全球化发展,比较了不同金融结构下不同的金融功能,讨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功能对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间金融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认识民间金融的涵义与范畴。本文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尝试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以及民间金融存在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角度来对民间金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金融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金融结构对金融功能的作用和影响,并就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完善法律、文化等制度安排来增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高对投资者的投资激励,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对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对缺失: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形下,各经济主体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进行过度金融创新,而忽视金融产品本身的性质与其存在的风险。实际情况与美国不同的我国,应积极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也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完善我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定的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特定要求,作为服务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数字金融以及低碳金融,在为各自的服务目标发挥作用的同时,能否实现互融共促影响到金融职能发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两者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当前要本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基本原则,以低碳金融为目标,以数字金融为手段,科学选择数字金融和低碳金融发展的共同目标,深化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市场调节力度,推进商业银行平台化,实现数字金融与低碳金融互检评估,从而使数字金融和低碳金融实现共同发展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政策的宏观目标是实现宏观金融实施政策的"顺畅性和灵敏性",使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得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又要保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区域金融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安全又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因此,预防金融犯罪、降低金融风险是金融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论述了金融犯罪的特点,从体制、机制、法律、技术、主观、客观上分析了产生金融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夏晓慧 《科技信息》2007,(16):243-243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所有的经济活动均伴随着货币的流通与资金的运动。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和逐步连为一体,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强大趋势,我国经济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若金融深化改革不当会产生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将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和经济稳定,所以研究我国的金融深化风险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从我国的资本流动情况、现行的利率与汇率、政府财政赤字、我国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等方面进行了金融风险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及控制。  相似文献   

20.
郭琛 《科技信息》2007,(17):212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金融自由化概念及其利弊纷争进行深入诠释,并针对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回顾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历程,提出深化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