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菲醌一步合成9-羟基-9-芴羧酸(HFC0。测定了它在乙醇和1,4-二恶烷/水中的质子常数。采用摩尔比法测定了溶液中它与Ln(Ⅲ)所形成配合物的组成,用pH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合成了固体配合物[Eu(FC)2(H2O3]Cl,并对其性质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与醋酸铜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CuL2(L=C5H5FeC5H4COCHCOCnH2n+1,n=5~9,对应配合物Ⅰ~Ⅴ).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为配体与醋酸镍反应,合成了五个新的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镍(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外红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热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iL2.2H2O(L=C5H5FcC5HCCOCHCOCnH2n+1,n=5-9,对应配合物Ⅰ-Ⅴ)。  相似文献   

4.
由茚与1,3-二溴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备了未见报道的螯合配体3.3'-三亚甲基二茚.利用3.3'-三亚甲基二茚基二钠与二碘化钐(或二碘化镱)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对空气和湿气极为敏感的二价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等鉴定,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9H6CH2CH2CH2C9H6)Ln·nTHF(Ln=Sm,n=2;Ln=Yb,n=3).  相似文献   

5.
首次合成一种链式苯并酰胺配体N,N'-双(2-氨基苯甲酰基)-1,3-丙二胺.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核磁共振等对配体进行表征和确证.用pH-电位法测定了配体的加质子常数βH1及其4种过渡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去质子MH-2L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结果,βH1=2.42×102,βH2=4.15×103;logK分别为:-9.83(Cu2+);-13.76(Ni2+);-14.13(Co2+);-12.12(Zn2+).配位情况类似于低肽的配合物,且形成1∶1的中性分子,稳定性顺序Co2+<Ni2+<Cu2+>Zn2+,和Lrving-Wiliams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烷基芳基不对称亚砜R1-C6H4-SO-R2(R1=CH3,C(CH3)3;R2=C2H5,C4H9,C6H13,CH2CH(C2H5)C4H9),并且以之为配体(L)和硝酸铀酰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硝酸铀酰配合物UO2L2(NO3)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配合物[UO2(TBSO)2(NO3)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β-氨基-α-羟已基二茂铁与二价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及醋酸铜在乙醇-水中反应,合成了七种新的配合物.探索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经元素分析,确定了新配合物的组成为:L2MX2·nH2O(L=Fc─CHCH2NH2;M=Co2+、Ni2+、Cu2+、Zn2+、Cd2+、Hg2+,x=Cl-,CH3COO-;n=0,2,4).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2价Sm(C9H7)2与I2,(C6H5CO2)2,[(C2H5)2NCS2]2作用,研究了在四氢呋喃溶液中Sm(C9H7)2断裂I-I,O-O,S-S键的反应,得到了3个新的、对空气和湿气敏感的3价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等鉴定,推测其组成结构分别为(C9H7)2SmI(THF)(A)、[(C9H7)2Sm((C6H5CO2)]2(B),{(C9H7)2Sm[(C2  相似文献   

9.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2∶18钨砷酸为电子受体、喹啉(C9H7N)和8-羟基喹啉(C9H7ON)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9H7NH)6[As2W18O62]·C9H7N·3H2O(1)、(C9H7ONH)6[As2W18O62]·7H2O(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电子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子自旋共振以及循环伏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光致变色性质而8-羟基喹啉配合物(2)则不具有此性质.[As2W18O62]6-在非质子介质(DMF)中经历两步单电子可逆还原和两步单电子不可逆还原.  相似文献   

11.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2.
用恒温溶解法研究了LaCl3-FuH-H2O三元体系30℃相平衡,由相图提供的信息在水溶液中合成出固相配合物,表明有分子式「La(H2O)3(Fu9H)4」Cl3.4H2O的三元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法,TG-DTA谱,IR谱,^1HNMR谱,XPD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为配体与醋酸镍反应,合成了五个新的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镍(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热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iL2·2H2O(L=C5H5FeC5H4COCHCOCnH2n+1,n=5~9,对应配合物Ⅰ~Ⅴ).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DSC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液晶行为,发现这五个含混合金属铁/镍的配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一组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配合物Zn(RO)8NPc(R=C4H9,C8H17,C12H25,NPc=C48H16N8)的热稳定性及其在5种有机溶剂(DMSO、DMF、Py、CH2Cl2、C6H12)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并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1,6-二(二茂铁基)-2,5-二氮杂己-1,5-二烯与二阶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配合物,探索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经元素分析,确定了新配合物的组成为:LMCl2(L=C5H5FcC5H4CH=NCH2CH2N=CHC5H4FcC5H5,M=Co,Ni,Cu,Zn,Cd,H),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双核铁(Ⅲ)配合物Na2(Fe2(μ-OAc)2(IDA2).5H2O(I)其中OAc为乙酸根(CH3COO^-)IDA为亚氨基二乙酸根(HN(CH2COO^-)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光光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其催化水解ATP的动力学参数(Km=(2.898±0.195)×10^-4mol.L^-1,k2=(4.617±0  相似文献   

17.
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α-邻卤(F,Cl)代苯基二茂铁甲醇C_5H_5FeC_5H_4CH(OH)C_6H_4X(X=F,Cl)(Ⅰ)及其与丙烯腈的氰乙基化反应产物:α-二茂铁基邻卤(F,Cl)苄基-β-氰乙基醚C_5H_5FeC_5H_4CH(OCH_2CH_2CN)C_6H_4X(X=F,Cl)(Ⅱ)的晶体结构。描述并讨论了(Ⅰ)和(Ⅱ),氟原子和氯原子的变更所引起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取代卤原子(F,Cl)的不同,导致后一种化合物出现两种分子构型。  相似文献   

18.
以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与无水稀土氯化物低温下反应,得到含镁2-甲基烯丙基稀土配合物(Ln(C4H7)2(Mg2Cl5(THF)4)。该配合物与环戊二烯或吡咯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的含环戊二烯基(C5H5)或吡咯基(C4H4N)的异核混配型稀土烯丙基配合物(Ln2(C5H5)3(C4H7)Mg3Cl8(THF)6,Ln2(C4H4N)3(C4H7)Mg3Cl8(THF)6(THF)6(L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Cr(Ⅲ)-5-Br-PADAP-NH2OH配合物的组成比,得到Cr(Ⅲ):5-Br-PADAP:NH2OH=1∶1∶1.并通过紫外一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推断出该三元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及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电导法研究了在25℃时几种稀土硝酸盐与15冠5在(CH3)2CO、CH3CN、CH3OH及DMF中的配位反应,计算了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电导率.结果表明,在溶剂(CH3)2CO、CH3CN、CH3OH和DMF中,稀土和15冠5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分别为Nd3+<Eu3+<Y3+,Eu3+>Gd3+>Y3+>Dy3+>Tb3+,Eu3+<Gd3+<Y3+和Nd3+<Gd3+,在这几种无水溶剂中,同一稀土冠醚配合物的AML(NO3)3值大小顺序为:DMF>CH3OH>CH3CN>(CH3)2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