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性腺成熟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作为亲代,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采用RAPD技术对诱变子一代的无节幼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从2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7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2个,占85.9%.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为6~12个,平均8.85个,分子量在150~2500bp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用Ne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遗传距离则用Lynch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实验数据表明:诱变子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诱变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异.研究结果证实:在对虾大规模养殖,种质质量严重退化的情况下,人工诱变能够促进基因组更加广泛的变异,为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证明RAPD技术在检测遗传差异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日本囊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线粒体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的3个养殖群体即浙江舟山群体(ZJ)、福建群体(FJ)和台湾群体(TW)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577 bp的核苷酸分析序列,AT含量高于GC含量,发现51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8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31种单倍型。福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日本囊对虾3群体与另外5种对虾的系统进化关系,日本囊对虾的3个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北海群体、陵水群体、惠来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野生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日本囊对虾530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个日本囊对虾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多态位点,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有44个简约信息位点,占整段序列的8.3%.各单倍型变异无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全部为转换或颠换,碱基频率含量(fA+fT)为59.4%,大于(fG+fC)(40.6%).核苷酸多态性以惠来群体最高,其它3个群体较低.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45%~2.60% ,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50%~5.30%之间.采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方法,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9.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1.1%,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构建的4个群体分子系统树表明,北海群体、陵水群体和部分惠来群体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而厦门群体则和部分惠来群体聚成另一支,两支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17%,分化接近亚种水平,据此认为我国东南近海的日本囊对虾可以分为2个种群,2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在广东惠来海域附近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4.
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安全麻醉寻求一种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和400 mg/L)条件下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状态下对虾离水操作的可行性.水温为25℃,丁香酚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时,麻醉对虾的复苏率均可达100%;而丁香酚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幼虾和成虾的复苏率分别为86.7%和93.9%.在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时,麻醉后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和成虾离水暴露8 min后,复苏率为100%,复苏对虾3 d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酚是日本囊对虾有效、安全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中国对虾的3个野生地理群体--朝鲜半岛西海岸产卵群体及其越冬群体、黄渤海中国沿岸群体和一个人工累代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一组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20尾对虾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0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68.2%的标记在所有个体间保持稳定的一致性,表明中国对虾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20%~33.3%之间,群体内的遗传多态度为0.0093~0.0307.群体间遗传变异高于群体内.不同群体间遗传变异水平不同,朝鲜半岛西海岸产卵群体及其越冬群体相近且高于黄渤海沿岸群体,累代养殖群体遗传变异度最低.通过成对的遗传距离分析,用非加权的组平均法构建了上述4个群体中国对虾的谱系关系图,该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中国对虾在黄渤海的地理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刀额新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血淋巴为材料,以小鸡血细胞核DNA含量(2.50 pg/2c)为参照样,使用Partec PA-I型倍性分析仪并结合外标定法,分别测定了刀额新对虾与日本囊对虾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虾的细胞DNA含量分别为小鸡血细胞的1.77倍和1.95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4.340 pg/2c和4.878 pg/2c.本文讨论了刀额新对虾与日本囊对虾以形态学为特征的分类系统与细胞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测在系统演化上日本囊对虾应比刀额新对虾更为高等.  相似文献   

7.
以相应引物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mtDNA COⅠ)进行PCR扩增,经过基因重组、转化、克隆、筛选、DNA测序,得到709 bp的碱基片断.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196bp(27.64%)、129 bp(18.19%)、134 bp(18.90%)、250 bp(35.26%).与GenBank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mtDNA CO I全序列(AF217843)比对.经分析发现本实验获得的日本囊对虾mtCO Ⅰ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上的同种序列(AY264897)都只是该种COⅠ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41bp的重叠并可拼接.拼接后的总长为1515 bp.  相似文献   

8.
以相应引物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 ponic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tDNACO1)进行PCR扩增.经过基因重组、转化、克隆、筛选、DNA测序。得到709bp的碱基片断.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196bp(27.64%)、129bp(18.19%)、134bp(18.90%)、250bp(35.26%).与GenBank中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mtD—NACO I全序列(AF217843)比对。经分析发现:本实验获得的日本囊对虾mtCO I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上的同种序列(AY264897)都只是该种COI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4lbp的重叠并可拼接.拼接后的总长为1515bp.  相似文献   

9.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相似文献   

10.
两月龄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人工养殖两月龄日本囊对虾442尾,共测量了11个形态性状.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得出了各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以及决定系数,并且对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所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头胸甲宽、第三腹节宽、第三腹节高对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通径系数最大的是体长.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显示,决定系数之和∑d=0.929 9,这表明体长、头胸甲宽、第三腹节宽、第三腹节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最终建立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Y=-1.862+0.352 X1+1.087 X3+0.983 X5+0.528 X11.  相似文献   

11.
十一种重楼属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作者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重楼属植物11个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引物共扩增出86条带,其中有82条(95.3%)表现出多态性,说明重楼属植物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用UPGMA法则构建分子系统树,并把11个种划分为6组.  相似文献   

12.
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2个随机引物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共检测出248个位点,其中有104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1.9%;其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L为0.0657,平均相似系数S为0.9343,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0.2829.通过与其他一些鱼类的RAPD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估,文中同时就人工繁育及鱼类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优质红锥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有效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0个不同生态型优质红锥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90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54条,比率为87.59%;(2)10个不同生态型红锥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946~0.7148之间,但不同地区红锥也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在0.2852~0.4054);(3)用引物S3扩增出的带谱可在一次实验中区别10种不同生态地区的优质红锥,同时S3也可作为10种优质红锥材料的指纹图谱,鉴定优质红锥的种源;(4)聚类分析表明,10种优质红锥种源可聚成3个独立的类群.本文作者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RAPD技术的红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国内11个省的20个红花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从筛选出的20个引物中,共扩增出20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8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5.17%.采用成对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MGA)对Nei’s的一致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红花和陕红花的遗传距离最近(0.206 5),太空1号和虞城红花的遗传距离最远(0.571 6).在遗传距离为0.38处将20个红花品种分为4个类群.其中云红3号、亳州红花、延津红花、延津大红袍、南阳红花、卢氏草红花、义县红花、白沙1号、太空1号、杞县刺红花聚为一类,该类群中大多数为河南道地红花品种,说明红花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短枝木麻黄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35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 fifolia)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出201条DNA带.其中148条为多态性带,占73.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9条多态性带.种源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354,Nei’s基因多样度为0.2884,表明短枝木麻黄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5个种源彼此的遗传距离在0.0884~0.7539之间,平均0.4045.经过UPGMA聚类分析将35个种源划分为A、B、C、D、E、F6个类群。其中A群5个种源,B群17个种源,C群4个种源.D群2个种源,E群1个种源.F群6个种源.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RAPD标记分析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7条随机引物分析了41份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甜瓜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遗传距离的变异幅度在0.06-0.48之间,平均为0.31;厚皮甜瓜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薄皮甜瓜的大,而且厚皮甜瓜不同种质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说明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之间或不同厚皮甜瓜种质之间配制的杂交组合可能有较强的杂种优势.41份甜瓜种质聚为两类:一类包括18份厚皮甜瓜、17份薄皮甜瓜和2份野生甜瓜种质,另一类包括4份厚皮甜瓜种质.  相似文献   

18.
苔藓植物RAPD应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枝青藓为材料优化RAPD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对11种苔藓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苔藓植物RAPD反应(25μl体系)的最佳条件为,Taq酶,1.0U;Mg2+浓度,2.0 mmol/L;dNTP浓度,0.2 mmol/L;模板DNA,60 ng;引物浓度,10 pmol.用40条引物进行扩增筛选,有6条引物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共扩增出77条带.通过SPSS11.5分析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说明RAPD技术可用于苔藓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