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7月14日,新西兰提前举行3年一度的大选.工党以56票对37票战胜执政近9年的国民党.7月26日,42岁的工党领袖戴维·拉塞尔·朗伊已接替国民党的马尔登宣誓就职,成为本世纪新西兰最年轻的总理.  相似文献   

2.
纳希     
1957年11月30日新西兰举行了大选,结果工党在选举中击败了执政八年的国民党。12月12日,新内阁宣布成立,由工党领袖华尔特·纳希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和毛利人事务部长。纳希现年七十五岁。1882年生于英国,1909年移居新西兰。他很早就参加了新西兰工党并担任领导工作。从1919年起他就是工党全国执委会委员,之后曾任工党书记,1935至1936年任工党主席。1929年当选为众议员,一直连任迄今。1935年工党执政,纳希任财政部长兼税务部长,后又兼任商务部长和社会保险部长。1940年起任副总理,并仍兼上述各部。1942年出任新西兰首任驻美国公使,1944年调回国,仍任副总理兼财长和税务部长,直到1949年工党下台。1951年,前工党议会领袖佛莱塞去世后,即由纳希继任。  相似文献   

3.
拉开了距离英国的工党与工会在某种程度上犹如一对孪生兄弟。1900年,英国工会和独立工党联合成立劳工委员会,1906年委员会取名为工党。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英国的工会始终是工党的阶级基础,也是工党经费的主要支柱,而工党亦成为工会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两者组织上相互交叉,许多工会集体加入工党。尽管工会与工党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纵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渡过了一个难关。工党议员七十三名对英国政府现行外交政策和征兵制度的修正案,终于十九日遭下院否决了。这次修正案的否决,是由于保守党和工党一部份反动议员的联合支持,以及多数工党议员的缺席(约一百多名工党议员拒绝投票)。实际上,工党本身的议员反对外交政策者达一百六十一名之多,赞成者仅二百三十人,二者相差无几,而且这些反对英工党政府现行外交政策者,仍表示保持其原来的意见,坚决反对到底。英国外交政策所包含的危机并未过去,所以这次工党议员的「反叛」事件,显然不能说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问题的开始。波涛原是由无数浪花激成的。英国这次政潮的发生,决非偶然。原来自工党执政一年以来,它的政策,特别是外交方面,简直和保守党没有什么两样。在  相似文献   

5.
工党大选获胜,朗伊成为战后第一位连任总理的工党领袖。新西兰大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外界注意的是工党的反核政策关乎新西兰和美国关系的前景。国内关心的主要是经济改革。工党继续执政获得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3月2日,英国工党12名议员退出工党,并宣布于6周之内成立一个新党——社会民主党。这是该党温和派同居于控制领导权地位的“左翼”之间严重分歧的结果。带头造反的是被称为温和派的四名重要领导人:前外交大臣欧文、前教育大臣威廉斯夫人、前运输大臣罗杰斯和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在此之前,1月25日,上述四人就成立了一个“争取社会民主委员会”,据称获得了100名工党知名人士的支持。该委员会成立后,罗杰斯辞去了工党“影子内阁”发言人的职务,威廉斯夫人退出工党执委会,欧文则宣布他将不以工党候选人身份进行连任议员的竞选活动。  相似文献   

7.
死不逢时工党失舵手 5月12日,英国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猝然逝世,震惊了英伦三岛,人们深感惋惜。 55岁的史密斯平易近人,深得民心。他在1979年临危受命,从金诺克手中接过工党舵柄后,把工党从连续四次大选失败的绝望情绪和溃散状态中拯救出来。在短短的两年里,工党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内部改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工党自去年6月在大选中败给右翼利库德集团后,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开始酝酿实行领导层的更新换代,以期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左翼重组顺利交替今年5月13日,在以色列工党代表大会上,74岁的佩雷斯在一片奚落声中“退位让贤”。其后,工党强硬派代表、前外长巴拉克于6月3日正式当选为新一代工党领袖。工党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新旧交替,是有因可寻的。佩雷斯在大选中败北,为工党领导新旧交替奠定了基础。佩雷斯是工党“鸽派”的典型代表,他曾提出  相似文献   

9.
工党志在问鼎,保守党力图坪联。鹿死谁手取决于经济能否迅速回升。英国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先后于9月29日和10月8日举行年会。这是在英国大选临近(一般估计在明年春天举行)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因此既反映了两党竞选趋向,又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的英国政局动向。工党背水一战,政策右转。工党已经历三次大选失败,饱尝长达12年之久在野的清苦。近一个时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本身,保守主义在选举中遭遇了大失败而趋于没落。英国人民已不能忍受保守主义及其反动的内外政策,因此选举了工党政府。虽然工党政府底中庸领袖们在国际事件中实际还是奉行着一个和保守党政策并无多大区别的帝国主义政策,但它也不能不赞成印度自由。事实很明显,工党政府不能将对印政策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08,(10):71-71
5月2日,伦敦市长选举揭晓,保守党人鲍里斯·约翰逊获胜,结束了工党市长肯·利文斯通八年的“统治”。利文斯通出身英国社会下层,是个船长的儿子,没上过大学,在工党内以“疯狂左派”而知名,被人称作是“红色的肯”。2000年,利文斯通决定参加伦敦市长竞选。当时他所在的工党已推选出本党的候选人,但利文斯通还是执意参选,因此被工党扫地出门。利文斯通离开工党时留下一句名言:“我被迫在我热爱的政党与维护伦敦人的民主权利之间做出选择,我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2.
闯过大选暗礁,又临经济险滩。工党以微弱多数获胜组阁,它将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更大压力和制。 3月24日,澳大利亚拉开大选战幕,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以霍克为首的工党再次获胜,蝉联执政。这是工党继1983年、1984年和1987年连续三届执政后赢得的又一次大选胜利,霍克也因此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连任四届总理的工党领袖。  相似文献   

13.
在2019年12月12日举行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英国保守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下议院共650个席位,其中保守党获得364席,超过半数所需的326席,工党获得203席,苏格兰民族党获得48席,自民党获得11席。保守党赢得了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胜利,工党则遭受自1935年以来的最大挫败,深受打击的工党党首科尔宾表示要为败选承担责任,将在带领工党渡过一段"反思期"后辞职。值得关注的还有苏格兰民族党,赢得了苏格兰选区59个席位中的48席,取得了创纪录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大选惨败,更换衡人;重整旗鼓,力图振兴——英国工党流年不利,自1979年在大选中败于保守党后,一直与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无缘。在以后的两次大选中(1983、1987)工党屡战屡败。今年4月9日大选之前,工党行情普遍看好,直到大选前一周的民意测验,工党尚领先保守党好几个百分点,谁知到头来入主自金汉宫的心愿还是成了“南柯一梦”。英国国内舆论指出:工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改革,抛弃不吸引人的老政策,提出新思想。在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工党于7月18日召开了党的特别会议,选举出约翰·史密斯为新领袖,决心“改错、变革,”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5.
微弱的多数,不稳的地位英国大选已于10月15日举行。工党以四个议席的微弱多数上台。10月16日,英女王任命工党领袖威尔逊为新政府首相。这是英国战后的第六届大选。在竞选运动期间和选举日里,工党和保守党的一千七百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混战。最后选举的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三百零四席,自由党九席。工党所获得的多数,甚至于比上届工党政府在1950年大选中所获得的五个议席的多数还要少,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执政党所获得的最微弱的多数。本届英国大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英国国际地位迅速衰落,英国经济严重恶化,英国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在外交政策方面唯美国是从以及国内无力摆脱经济上通货膨胀和衰退之间根深蒂固的恶性循环,保守党十三年  相似文献   

16.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7.
英国自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不仅对工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工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英国政治上的右倾年:6月大选,以右翼领袖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大获全胜,以左翼代表人迈克尔·富特为首的工党惨遭败北;9月,英国职工会举行第115届年会,近十多年来日趋激进的职工会在这次年会上开始向右摆动;10月,工党举行年会,检讨在大选中遭到“耻辱性败北”的教训,选举新的领袖,并试图改弦更张,振兴工党。今年6月,笔者在伦敦就地考察了英国大选,觉得工会和工党政治上的遭遇反映出英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2月6日,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就在这一夜,吵了几个月的以色列总理选举终于有了结果。反对党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以近20个百分点远远领先于看守总理工党主席巴拉克,稳获总理宝座……首先难以入眠的是巴拉克。他在午夜时分的讲话中已承认失败,表示将为此承担责任,辞去工党领袖和议员职务,只保留工党党员身份。作为一名将军和善打比方的政治家,巴拉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了决斗阶段英国女王于9月25日宣布解散议会,于10月15日举行大选。随着选举命合的发布,保守党和工党的竞选运动进入了高潮。这是战后以来英国的第六次选举,也是十多年来保守党和工党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斗争。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多年来它们在议会内外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点辍,这是英国选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这次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主要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因为两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自1951年以来英国举行的三次大选中,保守党都处于优势。这是由于工党右翼领导集团在外交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