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自然》1999,(1)
去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贾兰坡迎来了他90岁生日。为了庆贺他对中国考古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他九十华诞庆贺会及由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30年代,贾兰坡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1天内连续发现了北京猿人3个头盖骨,此次发现轰动了国内外。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高度评价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和贾兰坡所做的贡献。人们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  相似文献   

2.
书海拾贝     
《科技潮》2001,(4)
《世纪老人的话·贾兰坡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中学毕业,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出洋留学,凭借对科学事业的执著和在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这是贾兰坡先生创造的一个世界记录。1936年11月15日到26日,在周口店的11天里,贾先生接连发现了3个古猿人头盖骨、1个下颌骨和3枚牙齿。这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贾先生回忆说:“一时间,我仿佛成了英雄,无论是地质调查所的领导、同事们,还是新闻界的人士,都在为我欢呼、呐喊,……”贾先生发现的“北京人”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不幸  相似文献   

3.
贾兰坡先生,他是我们龙骨山的特殊人才之一.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从1931年参加龙骨山工作,担任会计和事务工作,但是他苦心研究,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有数的专家了.  相似文献   

4.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省玉田县。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3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而饮誉世界。值此贾老90岁诞辰喜庆,本刊特致祝贺,并向科学耕耘70年的贾老致敬!  相似文献   

5.
正冯元帧(Yuan-Cheng Fung,1919年9月15日—),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著有《气动弹性力学》《固体力学基础》和《连续介质力学导论》等学术专著。20世纪60年代初,冯先生的研究转向生命科学领域。1966年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相似文献   

6.
出土于法国的旧石器时代的犸象牙雕刻我国是洞穴研究的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年以前的《山海经·山经》。那时候,古人仅仅是对洞穴现象作初步描述,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文化涌入,我国的洞穴考古研究才步入了启蒙阶段。首开记录的是英国学者欧文(R·O wen),他于1870年研究了出土于四川万县盐井沟洞穴的中国犀、中国貘、东方剑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然而有计划、有组织的洞穴考古,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发掘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从那以后,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他们走出北…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档案资料,考察了1980—1981年院士制度在中国的筹备经过与搁浅的原因及影响。这次院士制度的筹备导因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央委员胡乔木的提议。筹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进行。1980年筹备期间,在胡乔木、方毅的推动下,经由钱三强、于光远、武衡等负责操办,形成《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条例(草案)》定稿和《关于建立院士制度问题的请示报告》。1980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了这3个单位上报的该请示报告。按照这次建立院士制度的计划,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通过选举杰出科学家为院士的途径,建立终身纯粹学术荣誉性的院士制度,在中国形成真正的学术权威。但主要因为1981年5月许多学部委员于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强烈反对实行院士制度,这一计划搁浅。学部委员持反对意见的根源是,这次拟建之院士制度对他们而言不免激进和理想化,也与学部委员制度存在冲突。这一计划的搁浅是后来中国科学院未能建立与学部委员制度并行不悖的院士制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1,(3)
在北京甘家口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楼房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已八十六岁高龄,并早已享誉中外考古界,但至今仍孜孜不倦,每天伏案工作八小时以上.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但他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了解他的人有口皆碑.他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在一年之内连续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的,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著名科学家贾兰坡先生.  相似文献   

10.
<正>月当选中国工程院18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之一,这次他代表的不是微软,而是"第四代核电"技术——行波堆。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和《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在这份名单中,让人最关注的无疑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1.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大学软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主编的著作《好玩的数学》丛书获得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张院士第二次获此奖项.2005年,他的著作《科学家的眼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欧美——中国,学术对话。 欧美:“当代人类学之父”、法国科学院院士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在蔡华专著《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英文版封二上写道:“蔡华博士对西方人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多亏了他,现在纳人在人类学典籍中获得了一席之地。”美国科学院院士、人类学界著名领军人物克利弗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撰写长篇书评,肯定这一研究证伪了上世纪在欧美占主导地位的两个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理论,称赞作者笔下精致如芭蕾舞般的纳人社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81年9月8日上午,在周口店龙骨山举行了已故的杨钟健教授骨灰安葬仪式.仪式简单隆重,在贾兰坡教授的主持下,在与会者默哀中,由家属把骨灰安葬于龙骨山一角的墓内.白色大理石的墓碑上写道:杨钟健之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相似文献   

14.
一部近百万字的《山西科技发展史》出版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山西院士(包括山西籍的两院院士和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的有关情况。截止1999年底,山西籍的两院院士有19位,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3位,共22位。这22位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11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1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1914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丁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丁村一带的汾河两岸。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4公里。1953年在基建取砂中发现,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并有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参加,由贾兰坡先生任队长,裴文中、吴汝康、刘宪亭、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0,(12)
观翻快语海尔向世界展示“尖端武.,(等,侧) 张冠生环保汽车通月t脸(等,月)张冠生 时代追除21世纪中国形象范伯元贾兰坡扑润迷离的划俄】世界拒绝宜兔 —主.手记劝年科学与伪科学的大较.共苏.特异功能故.的阅川西行澳记:抢.大海道“生命接区.里的慈壮搏斗 —可可西里l号行动侧记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北京)》2010,(5):139-139,115
斐波那契(约1170—1250,以斐波那契数列闻名),中世纪欧洲最卓越的数学家。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在名著《算盘书》(1202年,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中,向欧洲介绍了印度一阿拉伯数字。这对于改变欧洲数学的面貌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还著有《平方数书》(1225年)、《精华》(1225年)等书。下面的三人共钱问题来自他的《精华》一书。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科技导报》自2004年开始进行的主要发表原创论文、不断扩大刊载容量、逐步缩短出版周期、努力创新版式设计、力图形成自身特色的转型历程,介绍了这期间许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积极为《科技导报》撰稿、组稿、出谋划策的有关情况,展望了《科技导报》未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9.
普里马科夫院士是苏联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现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他曾在本刊今年第一期上撰文谈苏联新的政治思维,因而已为本刊读者所熟悉。今年6月23日,承苏联《新时代》周刊同行们协助,本刊特派记者萧扬、黄书海、王荣久采访了普里马科夫院士。谈话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1788年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1730—1813)的《分析力学》(Mecanigue Analytigue)发表了,这是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又一本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巨著。在这本书中,拉格朗日山虚功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出发,引进了一个后来以他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