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_4~(vi))为反应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可聚合乳化剂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复配作为乳化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考察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单体质量比等反应条件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粒径分析仪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聚合乳化剂的使用能有效提高微乳液离心、高温和电解质稳定性;当乳化剂和改性剂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20%和6%、m(CTAB)/m(APEG)=5、m(D_4)/m(D_4~(vi))=2和聚合反应时间为6 h时,制备得到浅蓝色透明有机硅微乳液单体,转化率为84.61%、乳胶粒平均粒径为44.8 nm、透光率为62.78%。热分析表明,共聚物分解温度随着单体D_4~(vi)用量的增加明显升高,乳胶膜的耐热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首次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苯乙烯(PS)乳胶IPN.摸索了PDMS/PS乳胶IPN聚合的乳化剂条件,确定了既能使二甲基硅氧烷聚合,又能使苯乙烯聚合的乳化剂和乳化剂的最佳用量.探讨了PDMS/PS乳胶IPN中,交联剂用量改变,组份的变化对乳液成膜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的可聚合乳化剂衣康酸十二醇聚氧乙烯醚-3,并将其与阴离子型衣康酸单十二酯丙基磺酸钠复配应用于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氯菊酯纳米胶囊.采用1H-NMR、FT-IR、TEM等手段对可聚合乳化剂、氯菊酯纳米胶囊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衣康酸聚氧乙烯醚含量占油相的质量百分数为1%;农药和单体比例为1∶1时所得到的纳米胶囊包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制备了表层羧酸化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凝聚率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非水滴定法、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OP-10引入乳化体系,使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但随着OP-10用量的增加, 乳胶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复合乳化剂SDS/OP-10用量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极性单体ITA的使用导致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分析结果还证明ITA已成功参与了壳层的聚合反应.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6.
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含氟单体和前二者进行复配预乳化滴加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氟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交联单体(HEMA)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核壳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为含氟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含氟单体DFHMA和交联单体NMA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EM、DSC、TG对乳液及乳胶膜的结构、形态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DFHMA用量为6%、NMA用量为3%时,得到的乳液稳定性好,乳胶粒粒径小,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8nm.适量NMA的加入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中,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使用时,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以水性聚氨酯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性聚氨酯(WPU)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胶,探讨了影响乳胶粒径、黏度、稳定性、涂膜附着力和光泽度等性能的因素.此外,还将PUA乳胶和由小分子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胶的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WPU为乳化剂制备的乳胶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优于用小分子乳化剂制得的乳胶.  相似文献   

10.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乳液.分析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预乳化时间、乳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乳液透光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65℃下反应5h,OP-10和DBSA用量分别为微乳液质量的4%~5%和3%~4%,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5~2h.产品为半透明乳液,略泛蓝光,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醇、马来酸酐、氯丙烯、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优化,得出了各步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对每步合成产物均用I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APEP型可聚合乳化剂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农药纳米胶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乳化剂相比,APEP型可聚合乳化剂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而且结构中含有双键,可以参加聚合使微乳液更加稳定.讨论了APEP型可聚合乳化剂的浓度对纳米胶囊的影响,当其浓度为7.19%时,平均粒径较小,约为288.5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可聚合乳化剂DNS-86用量、引发剂(APS)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TEM等对产物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使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能提高单体转化率,改善乳液的稳定性;随着DNS-86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增加,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乙烯基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应性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钠(DNS-86),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用IR及DSC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所得的乳液及其涂膜,考察了其表面张力、粒子大小及分布、储存稳定性、耐热稳定性、耐水性、耐沾污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在丙烯酸树脂链上引入有机硅单体制得的硅丙乳液可明显提高涂膜的耐水、耐热稳定及耐沾污性,可望用作高档外墙涂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洁净浓乳液聚合物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苯乙烯的浓乳液聚合体系中,考察了两种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十一烯酸钠和新近合成的阴离子型羧酸盐类的表面活性剂CS-1的聚合行为.研究表明,与十一烯酸钠相比,可聚合表面活性剂CS-1临界胶束浓度低(2.3 mmol/L),对浓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CS-1结构中含有烯双键,在聚合产物中生成微交联共聚物,因而能更好地固定在胶体粒子的表面,其利用效率较高;所得的聚合产物耐醇水洗性能很好,表面极性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松香与马来酸酐通过双烯加成反应,生成马来松香酸酐,马来松香酸酐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酯化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酸钠盐表面活性剂.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含有羧酸盐阴离子和聚醚链段非离子两类亲水基,该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15,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480 g/L,1%水溶液表面张力为32.04 mN/m.该表面活性剂适合配置重油污型的洗涤剂,具有去油污力强,泡沫适中,稳定性能良好,无毒,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时间诸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月桂酸、二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甜菜碱型沥青乳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第一步合成月桂酸-2-羟基-3-氯丙酯的酯化率为97.1%.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第一步合成月桂酸-2-羟基-3-氯丙酯的反应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该乳化剂对沥青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制备的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良好,该乳化剂属于快裂型沥青乳化剂.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亚硫酸钠为原料,制备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RE).探讨了合成RE的工艺条件,考察其对不同单体的乳化能力,并使用RE进行乳液聚合,所制得胶乳的耐水性比普通胶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