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初步实验研究,获得了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适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较适宜的氮源是豆粕粉和6%~8%玉米浆粉;较适宜的碳源是玉米面;维生素B1添加量以10 mg/100 m L、微量元素锰添加量以0.01%Mn SO4为宜、培养基初始p H值以5.5为宜;培养温度22~24℃,接种量1%,培养基装量50 m L和5~7 d的培养时间有利于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盐度和营养限制对盐生隐杆藻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盐生隐杆藻在整个生长期内都不断地释放胞外多糖,而且进入静止期后释放量增大,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的不断释放,使培养液相对粘度不断增加.0.75mol/L NaCl盐度是盐生隐杆藻生长和释放胞外多糖的最适盐度,更高或更低的盐度不利于生长和胞外多糖的释放,营养限制对盐生隐杆藻生长的影响从大到小为:NO^-3〉Mg^2+〉K^+〉Ca^2+〉SO^2-4〉PO^3-4。从每个藻细胞外多糖的产率看,Mg^2+  相似文献   

3.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长根菇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氮源及温度对长根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计数。结果:长根菇最佳碳源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不能吸收氮源尿素;最佳碳氮比为40(葡萄糖)∶1(蛋白胨);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23~25℃。结论:长根菇菌丝对常见的碳源、氮源都能较好的吸收,且对碳氮比要求不严。菌丝在15~30℃下均能萌发且生长,有较广的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4.
优化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得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法对蛹虫草无性型菌种(ACCC 50383)菌丝体发酵培养,以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S-N-K多重比较和回归方程分析,分别考察6种碳源和6种氮源,确定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对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获得较高产率的发酵时间为6 d,最适发酵温度为(26.3±0.9)℃,发酵液初始pH值对发酵产率无影响,获得最大发酵产量时装液量为(208±28)mL。  相似文献   

5.
不同碳氮源对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尖顶羊肚菌(M.conica)液体培养中不同的碳氮源以及合适的碳氮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碳源是蔗糖、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合适的氮源是天冬氨酸、半光氨酸和亚硝酸钠;合适的碳氮比是35∶1.液体培养生长曲线测定表明,12d时生物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不同浓度对鲍鱼侧耳(Pleurotus abalonus)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10∶1,KH2PO4,MgSO4,NaCl,KCl,CaSO4.2H2O,H3BO3促进菌丝生长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0.1%、0.1%、0.5%,0.2%、0.01%,ZnSO4.7H2O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菌落直径及致香程度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氮源对一株致香真菌进行平板培养,筛选出致香真菌产香及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结果表明:该致香真菌最适N源、C源依次为蛋白胨和葡萄糖,确定致香菌株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 g/L,K2HPO41 g/L,KCl 0.5 g/L,Mg SO4·7H2O 0.5 g/L,Fe SO4·7H2O 0.01 g/L,葡萄糖3 g/L,麸皮3 g/L。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多糖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印染和石油开采等工业上有广泛用途[1,2]。为了开发利用酵母菌胞外多糖,我们筛选了一株多糖产量较高的斯达油脂酵母菌 2.1390。该菌株能合成由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胞外多糖。多糖无色素、易吸水膨胀、粘度高,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下文报告该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放射形土壤杆菌Q9415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沙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放射形土壤杆菌Q9415,其中产胞外多糖1%(体积质量,下同)水溶液经加热至90℃左右,冷至常温既成弹性极好的热可逆透明凝胶,采用简单比较法对Q9415菌摇瓶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蔗糖3%,蛋白胨0.2%,K2HPO40.05%,MgSO40.01%,MnSO40.01%,CaCO30.05%,微量元素混合液0.01%,土温800.2%,  相似文献   

10.
培养时间对五种荒漠藻胞外多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培养时间对五种荒漠藻胞外多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六个月后84.4%~99.7%的胞外多糖为中性部分(水洗脱),而培养三个月的胞外多糖以弱酸性为主(1.0M NaC l洗脱)。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药用真菌猪苓的速生高产菌株。方法采用氦-氖激光和紫外线对猪苓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以菌丝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LU-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最大菌丝体干重高出25.1%,单位培养基胞外多糖含量增加了83.4%,而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经氦-氖激光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能力都明显提高的猪苓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与九寨猪苓共生的高亲和性的蜜环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皿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条件下,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菌丝生长情况,综合评价筛选出两者共生的最适宜培养条件。[结果]在pH 6.5的改良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条件下,猪苓菌丝、蜜环菌菌索生长良好,综合得分高,是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结论]此为九寨猪苓和蜜环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筛选出猪苓高亲和性蜜环菌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对猪苓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分离的猪苓菌丝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获得了分化的小子实体,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温差的变温处理和暗培养适于猪苓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短时低温处理可能有利于诱导其菌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钾、蛋白胨、黄豆粉、硫酸铵、尿素5种不同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的菌球数量、干重,菌丝生长状况及子实体的鲜重和干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最多的是蛋白胨,其次是黄豆粉.最差是硝酸钾;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丝长势来看最好是蛋白胨,最差的是硝酸钾。北冬虫夏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豆类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豆粉、豆粕、扁豆粉、蚕豆粉、蛋白胨5种不同有机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的菌球数量、干重,菌落生长及子实体的生长高度、鲜重和干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最多的是蛋白胨,其次是黄豆粉,较差是扁豆粉;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落长势来看三种豆类蛋白与蛋白胨无明显区别;从子实体生长高度、转化率和干重综合考虑,其优劣次序为黄豆粉>蚕豆粉>豆粕>扁豆粉.北冬虫夏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的环境中采集样品,采用LB平板稀释法和苯胺蓝法分析样品中胞外多糖产生菌的丰度并分离胞外多糖产生菌;以发酵产糖量分析进行复筛,对产糖量较高的菌株进行常规生理生化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中胞外多糖产生菌的数量和类别有较大差异,其中活性污泥中胞外多糖产生菌数量最多;复筛得到89个菌株,选择其中8个产糖量较高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另外4个可能属于新的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多孔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时对菌丝体生长及木质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对四种酶类的分泌也有不同的影响,麦草粉和麸皮为碳源时能促进酶类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碳源和氮源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7种所试验碳源中,以蔗糖效果最好,30~40 g·L-1的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和花色素苷的积累较为有利.浓度高至90 g·L-1时花色素苷的含量最高,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培养基中的总含氮量以30 m mol·L-1为宜,浓度大时促进花色素苷的积累,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不利.以NH 4作唯一氮源时,会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氮(N)沉降速率的持续增加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N添加对两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的长期(16年)N添加[N添加速率为10 g/(m2·a)]试验,测定对照和N添加处理样地土壤的碳(C)、N、磷(P)各组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以及C、N、P循环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结果】长期N添加显著增加了两种人工林无机N含量,但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N添加抑制了水曲柳人工林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活性,但对落叶松人工林的这些C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微生物生物量、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均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几丁质酶活性在落叶松人工林中对N添加呈现负响应,却在水曲柳人工林中对N添加呈现正响应。然而,N添加均未显著改变两种人工林的磷酸酶活性、总有机C,以及酸水解法划分的C组分、全N、全P和有效P含量。【结论】长期N添加主要通过土壤酸化途径改变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而N添加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因树种而异,这可能与两个树种的不同凋落物质量和菌根类型有关。N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和C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C含量和改变C组分,其内在机制需要未来从土壤有机C的形成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不同种类的碳.氮源对Trichoderma reesei306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各种碳氮源中,碳源以玉米粉和纤维素,氮源以尿素和胰蛋白胨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的最佳组成为:玉米粉20g/l、纤维素30g/l、尿素10g/l、胰蛋白胨2g/l,优化碳氮源后t—PA酶活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