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磷酸化参与湖北海棠根系中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过程无论对水分胁迫下根-冠间的信息传递还是细胞逆境信息传递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nensis Rehd)实生苗根系为材料,对水分胁迫下ABA积累和蛋白磷酸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聚乙二醇(PEG6000)水分胁迫处理40min后可导致根系ABA含量急剧增加,处理100min时ABA含量可增加4倍左右。水分胁迫15min即可导致以HistoneⅢ为底物的总蛋白激酶活性升高。约30min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并最终恢复到原来水平;Ca^2 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和总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但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和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将^32P引入活体组织,水分胁迫可导致^32P标记的蛋白水平增加,但^32P标记的蛋白高峰出现在40min左右。蛋白激酶的两种抑制剂Quercetin和H7均可有效地抑制甚至完全阻断水分胁迫诱导的ABA积累。以上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诱导ABA积累的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可逆蛋白磷酸化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猪瘟病毒石门株全基因组cDNA文库构建、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 8对覆盖全长基因组的引物 .应用RT PCR技术从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的猪血中扩增出各相应的cDNA片段 ,分别克隆 ,构建了石门株全基因组的cDNA文库并完成了序列测定 .石门株基因组全长 1 2 2 98nt,其中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373和 2 31nt,中间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长 1 1 6 97nt,翻译成一个包含389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 .还对石门株序列与其他猪瘟病毒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米瑞发 《科学通报》1994,39(6):542-542
神经细胞的特点之一是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生长发育、代谢更新以及损伤后再生中所需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必须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细胞骨架是轴突构筑的重要组分,其主要组分之一的微管又是转运物质的载体.我们曾经报道再生神经中微管亚基管蛋白的含量和转运速度以及腹角运动神经元中管蛋白m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从而满足轴突构筑重建的需要.由于作为细胞骨架的微丝其亚基肌动蛋白的含量在再生神经中也有增加,而肌动蛋白又可能有转运轴浆中小泡的功能,但尚未见再生过程中脊  相似文献   

4.
毒胶囊事件中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筱娟  曾宪录  宋朝霞  郝水 《科学通报》2004,49(11):1031-1035
肌动蛋白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蛋白质. 近年来, 肌动蛋白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的细胞核中.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等蛋白共同参与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形式和功能的调节, 包括肌动蛋白单体与聚合形式的转换、染色质结构调整、基因转录调控、mRNA加工和运输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 综述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绿色植物、藻类和兰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化合物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全球绿色植物等生物体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2200亿吨生物能源,相当于全球每年能耗的10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捕光系统和光反应中心共同完成,植物捕光系统中的捕光蛋白复合物,就像一块块太阳能板,负责接受太阳能并将其传给光反应中心,而LHC-II则是绿色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捕光复合物,是“捕捉”…  相似文献   

7.
普毓明 《科学通报》1986,31(4):272-272
藻胆蛋白是海藻的集光色素蛋白,它把捕获的光能高效地传递给叶绿素,从而使海藻的光合作用得以发生。藻胆蛋白分为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三种。光激发能以如下的顺序传递: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变藻蓝蛋白→叶绿素a→光合作用中心。此种捕集光能的方式与高等植物不同。由于变藻蓝蛋白直接把光激发能传递给叶绿素,因此,变藻蓝蛋白性质的研究对于探讨植物进化以及藻类光能传递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变藻蓝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性质较相似,且其含量在藻胆蛋白中最少,用一般的生化方法难于得到制备量的纯变藻蓝蛋白。Siegelman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色谱和Brown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4和-4℃贮藏对鲜枸杞类胡萝卜素水平、类胡萝卜素合成、存储、降解相关基因以及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4℃贮藏的枸杞果实中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和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显著高于4℃,贮藏末期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比4℃贮藏高42.14%.枸杞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存储和降解相关基因普遍上调表达,特别是类胡萝卜素裂解酶基因LbCCD4在贮藏过程中表达量升高超过70倍. 4℃贮藏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表达显著高于–4℃,但是存储蛋白基因LbHSP21、LbOR2表达极显著低于–4℃,降解酶基因LbNCED6、LbCCD1、LbCCD4则极显著高于–4℃,可能是导致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4℃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4℃贮藏上调脯氨酸合成相关的LbOAT表达、维持脯氨酸降解相关的LbProDH在较低水平,从而有利于脯氨酸的积累.上述结果说明,–4℃贮藏更有利于枸杞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保持较好的营养品质,并延缓果实衰老劣变.  相似文献   

9.
可调控高表达钙调素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宁 《科学通报》1990,35(17):1338-1338
钙调素(Calmodulin简称CaM)是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中、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癌变作用的蛋白。Means等发现钙调素含量的增高是细胞进入s期的限速因子。肿瘤细胞中钙调素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已被多次证实。但因研究方法的局限,缺少有效  相似文献   

10.
兔C反应蛋白与含模型受体的磷脂单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才德 《科学通报》1995,40(20):1892-1892
正常情况下动物血清中只含微量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机体损伤、感染等许多因素都能刺激肝脏合成CRP,使血清中的CRP含量成千倍地增加,当病情趋于好转时CRP的含量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兔C反应蛋白(Rabbit C-reactive protein,CxRP)的分子量约为100ku,由5个相同的亚基组成.5个亚基在平面上排列成一个圆环,每个亚基中有一个结合磷酸胆碱(PC)基团的活性位点,PC结合位点位于C反应蛋白分子的同一面.CRP能够与细胞膜脂作用,与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多糖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据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查验血液中的一种蛋白,就能预测成人将来有无爆发心脏病的危险。早在199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保罗M·理德克(PaulM.Ri-daer)及其同事就曾发现,通过检查C活性蛋白浓度就能提前预知健康男性是否会患及心脏病。该研究小组怀疑,健康妇女也可能与这种蛋白有关,为此他们展开了新一轮调查。研究人员首先对366名绝经妇女血液中的C活性蛋白浓度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血液中含有最高浓度C活性蛋白的妇女在3年内患及心脏病的危险是最低浓度妇女的7倍。科学家们调查发现,C活性蛋白浓度的高低能显示患者动脉中脂肪斑块…  相似文献   

12.
蜂蜜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其成分多达180余种,近代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试验证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达70—80%,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并产生很大热量。1公斤蜂蜜能产生热量3150卡,为牛奶的4.7倍。蜂蜜又含有多种有机酸,如乳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蚁酸、脂肪酸,有助于人体食物的消化。所含矿物质如铁、钙、铜、锰、磷、钾等以及维生素 B_1、B_2,B_6和葫萝卜素、核黄素等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维生素 B_2,几乎和鸡肉含量相等,比葡萄、苹果高16倍。还含有来自蜜蜂消化道的不少酶类如淀粉酶、脂梅、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JWA蛋白在细胞内的确切定位、与微管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对细胞内氨基酸平衡的调节作用. 应用4~37℃(微管解聚-聚合)交替作用法提取纯化大鼠脑组织中微管及其相关蛋白; 用免疫共沉淀法研究JWA蛋白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 应用基因转染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研究低温(4℃)、秋水仙素(1 × 10-5, 5 × 10-5 mol/L)等处理的HBE细胞/ NIH3T3细胞中JWA和微管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结合氨基酸分析技术探讨JWA蛋白对PC12细胞内氨基酸平衡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 JWA蛋白是一种新的微管相关蛋白, 与微管蛋白分布基本平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伴随微管动力学改变(聚合或解聚)而同步发生变化, 并且可能参与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JWA蛋白是细胞内氨基酸总量的一种重要负性调节蛋白, 并选择性地调节细胞内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几个免疫相关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江浙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高神经生长因子活力的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免疫家兔 ,得到抗血清 .初步分离抗体并以此抗体为配基制备了亲和柱 .江浙蝮蛇粗毒经过该亲和柱分离并进一步经FPLCMonoQ柱层析得到几个不同组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Ⅱ和组分Ⅲ分别被纯化 .组分Ⅱ ,组分Ⅲ与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的N端序列均与蛇毒中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高度同源 ,而且三者均具有不同高低的蛋白水解酶活力 .但是 ,它们的NGF活性却不同 ,其中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的NGF活力与NGF相当 ,而组分Ⅱ也略有NGF活力 ,组分Ⅲ则完全不具有NGF活力  相似文献   

15.
高配基吸附剂的制备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健  刘鉴峰  多佳  俞耀庭 《科学通报》2005,50(20):2191-2194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PAMAM)是一种具有确定化学结构的纳米分子, 表面带有高密度的官能团, 将PAMAM结合至载体上可以大大增加活性位点, 得到高配基含量的吸附剂. 本研究将PAMAM通过环氧基连接到纤维素微球上制备了一种高配基含量的吸附剂. 对于环氧基团含量为0.23 mmol/g的球形纤维素, 在30℃条件下与PAMAM反应可以得到伯氨基含量为2.94 mmol/g的纤维素基吸附剂, 与纤维素载体的环氧基含量相比, 氨基的固定量提高约13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维生素D_3是以小肠、骨为靶器官,从而调节血液中的钙含量。另一方面,la-25二羟维生素D_3,是维生素D_3在肝脏、肾脏中进行羟化反应,产生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一般认为,它与靶细胞细胞液里的受体蛋白结合,然后,发挥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小肠、骨以外,该受体蛋白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胰腺、甲状旁腺、肾脏、脑下垂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L4-6腹角运动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亚基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轴突损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内每个神经丝蛋白亚基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减弱。神经丝蛋白-L和M-mRNA的杂交信号仅见于脊髓运动上元胞浆中,而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内均有神经丝蛋白-H mRNA的表达。图象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后3损伤侧腹角运动神结凶内神经丝蛋白-L -M和-H mRNA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魏慧敏  郭军伟  张爽  黄博  刘映秋  杜林方 《科学通报》2005,50(24):2745-2749
利用D1蛋白特异性抗体, 在强光照(800~2500 μmol photons·m-2·s-1)处理3 h的菠菜叶片类囊体膜中检测到4种D1蛋白聚合物, 它们的相对含量与处理时光照强度相关. 进一步分析表明, 70 kD聚合物为D1蛋白与CP43交联产物, 65和60 kD聚合物是D1蛋白与D2蛋白交联产物, 41 kD聚合物是D1蛋白与细胞色素b559 α亚基交联物. 1000 μmol photons·m-2·s-1光照处理生成的D1/Cyt b559聚合物最多, 光强增加时其含量下降. 磷酸化苏氨酸抗体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 D1/Cyt b559和D1/CP43聚合物中存在磷酸化蛋白; 外加磷酸酯酶处理后, 磷酸化的D1/Cyt b559和D1/CP43聚合物减少. 上述结果表明, 强光照处理叶片引起D1蛋白与其他PSⅡ核心蛋白交联, 所生成的聚合物中部分D1蛋白以磷酸化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A1501分离自我国南方水稻田, 在低铵和微好氧条件下能紧密结合在水稻根表, 并侵入根内生长和固氮. 为探讨氧对A1501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利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 研究不同氧浓度(0.5%, 21%)下A1501基因组表达谱, 结果表明: (ⅰ) 67个基因在高氧浓度下表达上调2倍以上, 其中17个基因的功能未知; (ⅱ) 68个基因在高氧条件下表达, 其中约50%的基因参与固氮或反硝化. 实时定量RT-PCR验证结果表明, 4个编码氧化还原酶的基因和7个编码胞外夹膜多糖和抗原寡糖合成的基因在高氧下表达上调, 其中sodC在高氧下表达上调2.7倍、编码黄素单胺氧化酶相关蛋白的基因PST1610表达上调2.2倍、编码α-酮戊二酸-铁氧化酶族氧化还原酶的基因PST3584表达上调3.2倍、编码NAD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基因PST2179表达上调2.9倍. 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能在A1501氧保护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ELISA方法检测了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中的表达量以及在非靶标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体内和粪便中的存留, 利用Bt蛋白敏感的初孵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 检测了摄食转基因抗虫棉后的甜菜夜蛾体内及其粪便中Bt蛋白的杀虫活性. 结果表明, 不同发育阶段上转基因抗虫棉功能叶中Bt蛋白表达差异较大, 同一生长期相同部位不同植株功能叶中Bt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与转基因棉花叶片中Bt蛋白的浓度相比, 尽管甜菜夜蛾体内及其粪便中的Bt蛋白的浓度降低了97.5%~99%, 但对初孵棉铃虫幼虫仍然有致死活性. 研究表明, 二级营养级水平上残留的Bt蛋白具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