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日前,英国一名妇女在花园中摆弄花草时,无意中发现一种植物的根茎处竟长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5):71-71
在众多的欧洲涂鸦者中,有个出名的神秘人物……涂鸦大师班克斯。人们只知道他出生于1974年,14岁开始玩涂鸦,但至今没人搞清他长什么样子。他的作品遍布英国各大城市的街道、墙壁、桥梁和公共建筑物上,甚至一些被认为“神圣的”区域和标志性建筑也“不能幸免”。比如,班克斯曾在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涂鸦,称该广场为“特定暴乱区”,  相似文献   

3.
《科技知识动漫》2008,(4):10-10
英国科学家最近通过CT扫描发现,曾经在英国的萨里郡发现的一具恐龙的头骨与鳄鱼非常相似。这种食鱼恐龙在生物学上被命名为“重爪龙”,它是一种早期白垩纪恐龙,大约生活在1.25亿年前,属于棘背龙科。它的口中长满细齿,头型很像鳄鱼。前肢强壮,有三只强有力的手指,特别是拇指粗壮巨大,有一个超过30厘米长的钩爪重爪龙的名称由此得来。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维”,通俗地讲,是人为规定的互相交错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用以描述我们的世界。其中,点是“0维”;由点组成的长是“一维”;长、宽确立了“二维”;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则是“三维”。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10,(1):56-56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了藏在人类体内的“变性基因”,这个基因可以让人类保持住性别特征,但是如果它出现异常,女性身体则有可能长出男性的睾丸及胡子。  相似文献   

6.
湘溪 《世界知识》2013,(4):68-68
“英国人民作决定的时候到了,我们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的时候到了!”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这样高调的语言宣布要与欧盟重谈英国“留欧”的条件,承诺如果他所在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将积极争取重订英国与欧盟的协议,减少欧盟对英国的约束,谈判完成后将在2017年至2018年问让英国民众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新协议。对此,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盟都有一丝冷眼旁观的味道,主流媒体特别是德法两个欧盟“发动机”的主要报纸几乎都用“豪赌”来形容卡首相的决定,第一是赌园内政治,第二才是赌与欧洲关系,两者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赌周内政治,盘算的当然是两年后的大选。保守党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代可谓风光一时,但到T90年代却丢掉了政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欧洲政策上的失误。自打工党在前苗‘相布莱尔带领下崛起后,保守党一在野就是十多年,直到两年半前卡悔伦在大选中杀人唐宁街十号。不过卡氏上台后英国经济表现欠佳,大幅削减公共预算开支更是弄得怨声载道,最近的民调显示,在野的工党支持率已经领先。自欧债危机以来,向来对欧盟没有多大好感的英国人的“脱欧”情节就更为严重,去年11月《观察家报》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英国人货成“脱欧”,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是19%。卡悔伦瞅准机会打“脱欧牌”,并把“脱欧”与大选捆绑,确是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7.
1934年4月,英国出了个轰动世界的怪现象“尼斯湖水怪”。在尼斯湖的水面上,露出一个像海蛇似的怪物的细而长的脖子,好像在  相似文献   

8.
谷蕾 《世界知识》2022,(6):46-47
<正>“全球英国”是英国的新外交理念。在充斥了理念碰撞、利益博弈、国家交锋的脱欧进程中,“全球英国”从智库、学者的话语和思维,逐步渗透到政治家、党派的政策体系之中,成为试图引领英国走出困境的指引。近几年,每当国际上有重要危机、地区冲突发生,英国从不缺席,其军舰更是越来越积极地活跃在世界重要地缘区域的水域。脱欧之后“以破求立”“全球英国”最初兴起于英国对自身与欧盟和欧洲之外世界关系的反思,与脱欧可谓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9.
183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出世了。 麦克斯韦从小就喜欢思考,一张小嘴总要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树木为什么向天上长?”“蚂蚁会不会说话?”“苹果为什么是红的?”“肥皂泡为什么那么美丽?”……父亲见儿子对自然感兴趣,非常高兴,后来就带他去听爱丁堡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跟皇家学会的活跃分子来往,使其受到科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鱼“钓”鱼     
墨西哥鱼类学家发现一种会“钓”鱼的鱼。 此鱼的头盖骨上长着一条2米长的细肉带子,带子的顶端有个骨质的钩子,钩子会发出鱼儿爱闻的腥味。“钓”鱼时,它藏在洞中,放出“鱼钩”,便可“钓”到鱼吃。当它遇到大的对手,则会授人以柄。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0,(18):12-12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妻子8月24日在英国一皇家医院顺利产下一女,他因此申请休假,成为英国首个任内休“产假”的首相。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科技潮》2010,(8):7-7
据英国媒体报道,困扰人类的世纪谜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终于有了答案。英国科学家称:先有鸡后有蛋。  相似文献   

13.
怀旧的英国人认为,英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但实际上,英镑纸币是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后才开始发行的。早期英镑没有固定面值,只是一种支付等价黄金的“代金券”。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百万英镑”的故事。18世纪中期,大额英镑纸币开始有了面额;又过了几十年,10镑以下的小面额钞票才开始流通。1928年,彩印的现代英镑纸币正式发行,史称“A系列”。目前英镑纸币的版式是由1970年的“D系列”确立下来的,正面印英国女王头像、背面印英国历史名人。现在流通的英镑是“E系列”,有新旧两个版本,替换工作还正…  相似文献   

14.
英国媒体在“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评选中,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塑料“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七十年代起,塑料袋垄断了欧美超市购物袋的市场。现在英国每年使用80亿个塑料袋。连锁超市Coop是英国第一家提供100%可降解材料的公司,目前,其他国家也在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塑料袋被评为人类最糟糕发明@浩兴  相似文献   

15.
两个经济集团斗争的新阶段以西德和法国为一方、英国为另一方的西欧经济贸易战,自1957年环绕着“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的斗争展开以来,已进行了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以“共同市场”的成立而告终。西欧是英国仅次于英镑区的重要市场,占英国出口的四分之一,而输往“共同市场”六国的商品又占其中的一半以上。英国被摒弃于“共同市场”之外,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被排斥于西欧大陆之外的危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地位,英国于去年6月纠集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六国开会,随后于11月组成“小自由贸易区”,与“共同市场”对抗,企图进而争夺西欧霸权。这是西欧经济贸易战的第二个回合。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岛,东西长四十二公里,南北宽二十二点五公里,面积约五百八十一平方公里。这个岛的形状有如坐狮,马来语“新加坡”的意思就是“狮子城”。岛的北面和马来半岛只隔一条一点二公里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全岛人口约一百五十万,其中80%是中国人(1957年7月统计)。新加坡原是马来亚的一部分,1914年随整个马来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被划分为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三个部分,置于英国的统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来亚被日寇占领。战后,英国于1945年9月派军队重新占领了马来亚。同时,它玩弄了一套所谓“马来亚新政制”的花样,企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根据“新政制”的计划,新加坡及其附近一些小岛屿划为单独的殖民地,仍由英国殖民政府直接管辖;马来亚其余的全部领土则合并成为马来亚联合邦,由英国殖民政府委派一名高级专员加以控制。1948年2月,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  相似文献   

17.
漫话英国     
如果“必先正名”的话,那么英国的全名应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不列颠”或“联合王国”。可是中国人却向来称之为“英吉利”,略称“英国”,该名源出于“英格兰”(England)一词。英国是个岛国,传统亦称“英伦(敦)三岛”。一查地图,倘以大岛计,那一带只有两个,倘以小岛计,则又何止百个。据说,所谓三岛是指同一大岛(大不列颠岛)上的三个地区,即其南部的英格兰、北部的苏格兰和西南的威尔士。这里没有包括英国的另一部分领土北爱尔兰。故“英伦三岛”只是泛指英国的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而已。这个岛国的面积只有二十四万四千余平方公里,为欧洲第十位;但人口有五千六百万,占第三位,包括一百九十多万来自两印度群岛、印度、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0,(8):59-59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由英国最具创意的天才之一,托马斯·赫斯维克担纲设计,展馆主体为6层建筑。由约6万只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向外伸展,随风摇曳。在每根亚克力“触须”的内端。都嵌有不同的植物种子,并配有半导体照明设施。  相似文献   

19.
一个英国小伙子,在自建的网页上划了1万个格子,每个卖100英镑。过了1年,这1万个格子销售一空。为什么虚拟的格子能值这么多钱?其实,这场游戏更多源于创意。作为世界创意产业的先行者,LG、苹果、英国航空、诺基亚、沃达丰等世界巨头的背后,都活跃着英国设计和品牌专家的身影。“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创意产业已经遍布每个角落。”那么,在这场缤纷多姿的“数字化生存”中,且让我们看英国是如何风生水起的……  相似文献   

20.
步少华 《世界知识》2022,(10):46-47
<正>3月底,英国的威廉王子夫妇访问了加勒比地区的伯利兹、牙买加和巴哈马三个英联邦国家。不料,威廉王子夫妇在三国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民众抗议和官方的“冷言冷语”,其矛头均指向摆脱英国君主统治、实现共和这一目标。继去年1 1月巴巴多斯成功“解雇”英女王之后,这股“脱英”风潮席卷加勒比地区英联邦国家,为今后的英国全球外交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南北合作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