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氯化铬、5-甲基-水杨酸(5-MESA)和乙二胺(en)合成了配合物[Cr(5一MESA)(en)2]Cl,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pH=7.5,0.05mol/L Tris—HCl缓冲液条件下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结合常数为1.38×10^4k/L·mol,并确定了配合物与BSA作用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锰meso-四(3-氯-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3Cl-4H-5TMOP)P一十二烷基硫酸钠 事物的形成条件。在SDS存在下,于pH7.20-8.80的缓冲介质中,Mn与T(3Cl-4H-5MOP)P形成1:1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O-烯丙基-4-羟基蒽醌(OAHAQ)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OAHAQ与BSA能形成了1:1的配合物,同时研究了OAHAQ及其与BSA配合物的表观扩散系数,在BSA存在下,0AHAQ的标准速率常数Ks没有显著的变化,其还原峰电流随着BSA的加入而减小,据此可用来测定BSA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在35.0±0.1℃,Ⅰ=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Pd(Ⅱ)-PnAO、Pd(Ⅱ)-5-取代邻菲罗啉、Pd(Ⅱ)-α-氨基酸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Pd(Ⅱ)-PnAO-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Pd(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分别与Pd(Ⅱ)-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5-RPhen的质子化常数间存在着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Pd(Ⅱ)-PnAO-AA三元体系的稳定带数与AA的第一级质子化常数间存在较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BSA的等离子点pH=5.3时,研究了1:1Mn(Ⅱ)-BSA配合物金属中心的紫外LMCT跃迁谱带,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金属中心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始终保持着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此结果与该条件下Mn(Ⅱ)-HSA体系的极相似,但在生理pH下的构型有着很大差异;结合的位置最可能位于N-端Asp^1-Thr^2-His^3三肽段上,涉及的配体是Asp^1上的α-NH2和COO^-,His^3上的咪唑基  相似文献   

6.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P)、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P、Eu^3+-Ser、Eu^3+-Cys和三元体系Eu^3+-P-Ser、Eu^3+-P-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结果发现,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d-DMTAMB-CTMAB体系的显色条件及性质。在pH3~6时,形成稳定的配合物。λmax为695nm,对比度为175nm;ε=6.65×104,该显色体系不为EDTA所破坏,而其他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会被EDTA所破坏而褪色,方法的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8.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 金属铜离子Cu(Ⅱ)- 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⒀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S型曲线) 的影响有“左右摆动”规律, 认为体系中形成了三元表面配合物 SOHLM (新型(Ⅱ)类); 实验比较了三种氨基酸的影响⒀三元表面配合物的形成主要受固体粒子表面结构、氨基酸存在形式以及它们的络合能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pH6.30、37℃条件下,采用离心超过滤技术测定了11种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8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_s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_(ns)观察到K_s随稀土系列原子序数(Z_(RE))的变化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和"钆断现象",而K_(ns)~Z_(RE)类似于一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求出Tb(Ⅲ)-BSA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_s=44.5±0.8kJ/mol,ΔS_s=243.2±2.4Jmol·K,ΔH_(ns)=19.9±1.1KJ/mol,ΔS_(ns)=141.4±3.2J/mol·K。根据不同pH下测得的Tb(Ⅲ)与BsA结合的K_s和K_(ns)拟合出BSA分子中参与稀土配位的基团的质子解离常数pK=4.60,进而确定出这些基团主要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侧链中的β、γ-COO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二元反应条件。在pH=2.0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o-NPF与BSA作用形成结合物,依据BSA的加入量与体系吸光度增加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测定BSA的新方法,拟定方法用于脑脊液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8-氧喹啉基)]-β-环糊精(2)与9 种脂肪醇、3 种脂肪酸和樟脑手性对映体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1)的分子键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与主体化合物空腔的尺寸匹配决定了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即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键合到β-环糊精主面的喹啉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荧光光谱的探针,也可以识别客体分子的手性,其中对(+ )/ (- )-薄荷醇的对映体选择性高达4.4(ΔΔG°= - 3.67kJ·m ol- 1).  相似文献   

12.
作者合成和表征了双-{N-[2-脱氧-β-D-吡喃葡糖-2-(3-甲酰基水杨酸胺)]}M2(Ⅱ)配合物(M=Cu,Zn,Co);研究了该双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双核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理处理,结果表明: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使反应速率提高几百倍至二千多倍,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和Co(Ⅱ)。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钒-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三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钒与试剂形成1∶2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5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81×105L·mol-1·cm-1,钒含量在0~9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适当的分离手段,测定了钢样中的微量钒,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测定了LaCl3-Phe-H2O三元体系(25℃)的溶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绘制了该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结果表明: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比较讨论了氨基酸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合成了配合物的固态样品.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LaCl3—Phe—H2O三元体系的相化学研究及固态配合物的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测定了LaCl3-Phe-H2O三元体系(25℃)的溶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绘制了该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结果表明: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比较讨论了氨基酸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合成了配合物的固态样品。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写H4hpox)与过渡金属的几种单核、双核及异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单核、双核及异核等类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8.
核酸-槲皮素-锌(Ⅱ)三元配合物荧光法测定核酸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室温条件下,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与槲皮素-Zn(Ⅱ)形成三元配合物,使槲皮素-Zn(Ⅱ)二元配合物荧光大幅增强,激发波长213nm,发射波长472nm,基于此对核酸进行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灵敏。pH=8.3时,线性范围(0.5 ̄4.0)g/mL,限0.05g/mL,线性相关系数γ为0.9992,且共存物质干扰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镁与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的β型显色反应.并用分光光度法初步探讨了β型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室温形成高灵敏的β型配合物,ε=9.11×10 ̄4L·moL ̄(-1)·cm ̄(-1),但形成条件较为苛刻.  相似文献   

20.
引 言 汞(Ⅱ)与卤素阴离子,阳离子碱性染料生成三元缔合物,此缔合物不溶于水①。汞(Ⅱ)是有毒重金属之一,传统方法采用了萃取、浮选等方法,其操作繁琐,容易在萃取过程中引入误差。Hg-Ⅰ--MB糊精体系测 Hg2+时,高分子化合物糊精与配合物形成保护体,在振荡条件下分散了配合物沉淀;此外研究了络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共存离子的影响及消除。 试 验 部 分 一.试剂及仪器 汞标准贮存液:称取Hg(NO3)20.5H2O(AR)0.1663g配成Hg2+浓度为1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