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军  李树白  周鹏鹏  周凯 《科技信息》2013,(10):266-266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案是通过桥梁课程,统一达到高职的入学要求。专业课程衔接的开发策略是:培养目标衔接;调查预入学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的衔接;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简单说明了中高职化工类专业的课程衔接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设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体化构建思路。《环境监测》中高职衔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体化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培养环境监测岗位中、高级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阐明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隐显性课程有效衔接的途径:从软件方向衔接,从硬件方面衔接以及完全衔接,从而使隐显性课程有机结合,组成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带来了整个教育的革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势必也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目标构建初、中、高级相互衔接,贯穿人一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许多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对接问题尤甚,这不仅导致学校培养不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制约学校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该文对目前中高职对接中课程对接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又是其核心.数学是中、高职理工科教育中共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在衔接融通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认为衔接融通是"纵向层次衔接"和"横向规格融通"的结合,衔接融通的前提和基础是升学招生制度,核心和关键是专业与课程衔接。在升学招生制度衔接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在专业与课程衔接方面,分别从专业和课程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和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结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与合作的中职院校中高职对接的实例,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和做法进行探讨,为其他院校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殷军 《科技信息》2010,(2):48-48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与运动技术技能并重。教学和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内容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上来,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升本是幼儿教师培养的梯度升级,核心在于课程有效衔接。然而由于认识层面、政策层面、实施层面等原因,课程衔接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缺乏协调一致、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要实现学前教育对口升本课程有效衔接需要教育部门统筹协调,为课程衔接提供政策支持,更需要培养院校主动研究,为课程衔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主张实施"双证书教育",以期同时反映其职业技术属性和教育层次属性.普通高等教育则定位于本科以上层次,实施以学科为本位的学位教育.就两者的课程层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转变;本科也提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如何处理学科与职业、研究与应用等关系尚不清晰,课程模式尚未形成;此外,顺应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国内实际,"专升本"教育已经开始发展,但调查表明由于其课程目标和课程模式方面的问题,出现对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位教育的双重影响,以致危机到"专升本"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定位三者之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模式,以促进三者在独立健康发展基础上,实现相互衔接的和谐发展,将是本文致力探索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特点是课程应与具体的职业相衔接,其建设原则是以实用课程观为主、人文课程观为辅,在课程编制及课程管理上主要遵从泰勒模式;C学院课程建设实践体现了“与具体的职业相衔接”的特点,又兼顾到了通融识见、陶冶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相似文献   

13.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难点。我国目前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该文依托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知识体系脱节、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能力提升不明显等,并通过对原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所进行的拆解与整合,形成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新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中职学生对高级技能的需求,又避免了重复学习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着眼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内涵式衔接,并从逻辑性、文化性、实践性三个内生性维度展开两者内涵式衔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教学、教师三个层面建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内涵式衔接的纲领,并基于内生性理论基础,从学科平台构建、课程研究中心创建及教师共同体建立三个方面展开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基于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职业资格证目标设计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三点构想.  相似文献   

16.
吴永刚 《科技信息》2012,(17):321-321,311
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如说做好教学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工作。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及各学段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教师呈现了一个连贯发展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指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教师教法上的衔接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课程组织的衔接性原则长期以来概念较为模糊、定义存在分歧,该文针对衔接性应否纳入为课程组织原则之一、其定义与属性应如何界定较为妥帖,以及如何能与其他课程组织原则有效区分等问题进行探讨。探究发现将衔接性定义为内涵相关联课程的前后交接部分,能够适当地相互重叠、环扣或涵摄,没有断层或脱节的现象,衔接性的确有其他课程组织原则无法有效表达或涵盖的独特内涵,有助于确立衔接性成为课程组织原则的空间、必要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刘悦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5-118,122
本文在对中国普通本科院校ESP教学及发展总结的基础上,将ESP的目的分类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与基础英语教学相结合、衔接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和继承与创新三个方面提出ESP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据此三种原则对ESP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在时间上将ESP课程设定在本科二年级开设;在课程性质上定位为衔接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目标设计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教学内容以学习者使用目的为基础但强调专业差异性;教学模式的设计根据技能的需求不同设定有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最后,讨论ESP教学实践中师资和教材两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永治  晋伟 《科技信息》2010,(36):I0008-I0008
本文以某高校应用物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为研究对象,参考该校现有实验项目情况和现行教学培养方案,依照既要考虑与理论课进度的衔接,又要考虑实验课程自己的教学体系与规律的原则,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结构墨守成规、课程内容重复严重、教材体例老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试点专业要对口足够的中职生源、制订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结构、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编写项目化教材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