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升庵词用韵考*邓兴锋一引言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生于1488年,卒于1559年,四川新都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约1521年前后)谪戍云南永昌,流放终身。一生著作有百多种,《明史》本传称其著作之富,为明第一。他对明...  相似文献   

2.
杨慎(1488—1559),明·廷和子,字用修,号升庵,24岁中状元,任翰林院编修和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触怒明世宗,被遣谪到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安县),直至死在那里。在流放期中,书无所不览,著述之富,推为第一。诗文外杂撰著400余种,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天启(1621—1625)年间追谥文灵。杨慎在流放期中作《钓鱼城王、张二忠臣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收录马王堆帛书中的古医书和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竹木简中的四种医书,这批简帛资料对研究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医学具有重要价值.原简帛字词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字形考释提出十五条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简帛资料.比如十问第17号简:“侦用玉闭”,整理者释为“侦”的字,实为“慎”字.再如十问第46号简:“必益之而勿予”,整理者释为“益”的字,实为“监”字.  相似文献   

4.
刘莘园评述     
刘莘园,字树苑,名瑞裳,号率园,别号白云山樵。贵州省仁怀县鲁班镇桃佳寨人。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农历10月24日生,弟兄六人、军园居五。宰园五岁发蒙、十五岁县试中秀才。十七岁指四兄茂材(字树英、名端南)人贵阳陆军小学,与席正铭、阎崇阶发起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历史研究会”,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1910年初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参与组织革命团体“竟存社”,“皇汉光复公”,并由席正铭赴上海通过于右任、宋教仁将成员两百余人集体加入同盟会,参与领导陆军三中学生响应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被聘为交通部次长,…  相似文献   

5.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的讲学授徒,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最早讲学时期,是他十六岁在乐清白石村塾任教,时在乾道元年(1165)。以后他到金华、义乌一带游学,复于淳熙三年(1176)回乐清雁山寺院授徒。这中间他还继陈傳良之后,在温州州城(永嘉)的近郊南湖茶院寺学塾执教。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一:“南湖塾,陈傅良设教后,蔡幼学、叶适、陈埴继之”。陈傅良掌教南湖学塾,在隆兴元年至乾道三年,由此推知叶适的任教期当在乾道三年(1167)以后和淳熙三年以前。淳熙四年,叶适参加浙东路转运司考试(即漕试)中式,第二年高中榜眼。  相似文献   

6.
苏洵年谱     
苏洵(1009—1066),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称老苏,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掌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散文笔力雄健,对当时政治军事提出改革主张,反对土地兼并和对辽夏退让。与子轼、辙都有文名,世称“三苏”,同被列入唐宗八大家。“三苏”中,苏轼年谱多至十多种。苏辙年谱也有一二种被传下来。苏洵年谱有而失传。  相似文献   

7.
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泰州如皋人,原籍陕西安定。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门生弟子满天下,对我国古代封建教育有过一定贡献,所以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叫做安定书院,辛亥革命以来的如皋安定小学,就是以书院原址改办的。他的父亲胡讷曾任宁海节度推官,他就随任生在如皋宁海乡的这位郡佐家庭,七岁能作文,十三岁通《五经》,立志学做所谓圣贤,不积极追求功名富贵。由于家庭比较贫困,北去泰山,与孙复(992—1057)、石介(1003—1043)等一起学习,攻苦食淡,时常通夜不眠,坚持十年不归,家信有“平安”二字,就投掷山沟,深怕扰乱心思。他们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人师,学者称他们为“三先生”,而以胡瑗的学生最盛,教法最备,形成了“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三十二岁归省如皋后,在如皋和吴中私设讲坛,传授经术。  相似文献   

8.
朱子别号考     
朱子(1130——1200年),名熹。祖籍江南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宋高宗建炎三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出生于福建南剑尤溪时,乳名沈郎,是其父朱松所名,以志其出生之地(尤溪原名沈溪,后因避闽王讳,改名尤溪)。朱子小字季延,以尤溪隶延平;又字五二以行称。朱子十六、七岁跟随刘彦冲(名子翚,自号病翁)学习,冠时刘彦冲字之曰“元晦”,其祝词云:“木晦于根,春容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跋潘显甫字序》,《朱子公文集》卷八十二。以下简称《文集》)朱子在《跋家藏刘病翁遗贴》中说:“熹字  相似文献   

9.
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县(今宁都市)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十七。父兆凤,为明诸生,有学行。明亡,削发为僧,隐于翠微峰,筑易堂而居,魏禧兄名祥,弟名礼,一门之内,自为师友,“三魏”之名遍海内。与南昌彭天望,林时益,同邑丘维屏等九人为“易堂学”,称“易堂九子”。九子中,禧才学尤高,实为领袖。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宏儒”,禧以疾,力辞获免。  相似文献   

10.
文翁,名党,字仲翁(前156—前101年),庐江舒人也。”“为蜀郡守”之时,“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以教育吏民,使蜀地“大化”。死后,“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相似文献   

11.
蒋士铨(公元1725—1785年)、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年号定甫、离垢居士,江西省铅山县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思想进步,才气横溢,同情人民遭遇,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敢于以诗文来揭露社会现实,鞭挞腐朽的政治制度;他把文学创作看作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激扬忠义”、“经世致用”的高尚事业,用自己的创作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诗和袁枚、赵翼的诗并称为“江右三大家”;在当时,乾隆皇帝就称他与彭元瑞为江西  相似文献   

12.
罗隐(833—909),唐末五代时吴越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人,本名罗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貌丑性傲,少年即享盛名,因议论时政,讽刺公卿,凡十考不中第,遂更名。唐僖宗时,为钱塘令,政声卓然,吴越王钱镠委为从事。朱温纂唐,以谏议大夫召隐,隐不行。从钱镠累官盐城发运使,节度判官,著作佐郎,谏议大夫,给事中,年77卒。隐能诗善文,所著多散失,流传有《谗书》、《昭谏集》、《两同书》等。  相似文献   

13.
朱学发展到明代中叶出现了分化,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何药的二无论思想。何如,字粹夫,号相带,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1475年),卒于明世宗江精H十一年(1543年)。祖居扬州如皋,后徙河南武济县千秋乡头钻营(今何营村)。何场七岁时随家迁入怀庆城内(今沁阳县城关镇)。他幼年生往洛里,不受媲戏,人们以为痴,实则聪颖好学。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一,第二年与王廷相(1474-1544年)为同榜进土.选入铺林院先为庶吉士。保据在阁试中应试"克己复礼为仁论"的考后时答曰:"仁者,人也。利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浸于风寒暑湿者也。…  相似文献   

14.
杜荀鹤,字彦之,生于会昌六年(846),自号九华山人,是唐末五代杰出的诗人。杜荀鹤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其诗人的气质有说遗传自“风流才子”杜牧,本文即就杜荀鹤的生世作一简要考证。《唐诗纪事》记载了杜荀鹤的生世由来:或曰,荀鹤,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所谓“使君四十四,两佩佐铜鱼”者也。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承《唐诗纪事》之说,只是省去“或曰”二字,语气上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5.
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晚年又号灵鹫山人,逸民。“世为太和(今大理市)人”(《李中溪先生全集》卷十,第15页。以下引用此集,视情况标注卷次及页码,或仅标注卷次),“世居苍洱之间”(卷七,34页),“土著”(卷八,46页,51页),元阳自述为大理“土著”亦见于《鹤庆军民府城记》(杨金铠《鹤庆县志》卷二),为白族。生于明弘治丁已(公元1497年)卒于万历已丑(公元1589年)。嘉靖丙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分宜、江阴县令,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职。李元阳为官清廉,敢于同朝廷奸党作斗争,对皇帝亦诤言直谏,极力捍卫国家利益,关心民间疾苦,“格君惠民卓然有经世才”(卷一·行状)。40岁时,愤于朝政昏暗,毅然辞官归里。著作有《心性图说》、《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由后人编入《中溪家传汇稿》,重刊时,编为《李中  相似文献   

16.
刘咸(1896──1932年,)字鉴泉,别号有斋.四川双流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目录学家、哲学家、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刘成灯生在清末一个对四川文化颇有影响的书香之家.其祖父刘沉,字止唐,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著书数十种,自成一家,门徒遍于巴蜀,影响达于海外。其父刘相支;字子维,继志讲学,生徒益众,直到是毛不辍.其堂兄刘咸菜,字豫波,为成都民国时代的“五老七贤”之刘咸诉幼年早意,有“神重”之誉.五岁时,每日观察鸡群,仿《史记》作《鸡史人九岁时日览家中藏书数十册…  相似文献   

17.
《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抄》。作者魏禧(1624—1681),清初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肯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于故乡金精山的翠微峰。从三十九岁起,始下山,游苏、杭等地,与当时名流有不少交往。所写散文叙事简洁。与兄际瑞及弟礼俱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尤著名。后人编有《宁都三魏全集》。禧著有《魏叔子文集》。《大铁椎传》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大铁椎”,指手拿大铁椎的人。本文为传记文学,但因不知所传之人的姓字,所以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作代称。又因作者没有见过大铁椎其人,所以全文主要是记述陈子灿的所见所闻。作者写陈子灿的见闻,也就是写大铁椎的为人。由于这些原因,本文在传记文学中,就有他独特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初日本对华“佐藤外交”初探袁成亮“佐藤外交”是1937年初日本林铣十郎内阁倡导的对华所谓“平等”外交。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佐藤外交”的产生、内容及其实质作一初探。一“佐藤外交”是林铣十郎内阁继广田内阁对华强硬外交失败后,从对苏战...  相似文献   

19.
说“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本《说文解字》曾收有亮字,传本《说文》无亮字,依据古文献用例及字形分析,认为"亮"从儿,京省声,本义为"敦柔信爱","佐"、"相"是引申义,"明"是后起义。  相似文献   

20.
简评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县丰邑人,汉王朝的创建者。少时曾就读于私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公元前226年左右,奉沛令之命“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到达骊山后将受严惩,因即于夜间将徒释放,只带领十余名青壮之徒隐匿于芒、砀山泽间。在暴秦苛政下,民愤日趋剧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九百名戍卒起义。刘邦闻讯,即率沛子弟三千人响应陈胜的号召举行起义,陈胜牺牲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之一。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关,攻占秦都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同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