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和挑线机构是形成刺绣线迹的重要机构,对形成高质量的刺绣轨迹十分重要.以电脑刺绣机原始针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在保持针杆机构运动规律不变的基础上,设计了平底推杆盘型凸轮针杆机构,推导了理论方程,确定了凸轮的轮廓曲线,为研制新型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电脑刺绣机新型挑线机构采用凸轮—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利用机构分析方法建立了挑线杆机构位置精度分析的计算模型,并对挑线杆机构的挑线位置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计算挑线误差的数值微分分析式,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并对电脑刺绣机新型挑线机构的挑线误差进行了实例计算,找到了电脑刺绣机的挑线误差随曲柄转角变化的规律,该规律性对于电脑刺绣机新型挑线杆机构运动学设计和提高刺绣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电脑刺绣机的新型挑线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持原有电脑刺绣机挑线杆运动规律和相关尺寸不变的基础上,采用偏置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对原挑线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保持原有电脑刺绣机挑线杆运动规律和相关尺寸不变,采用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辅以弹簧力进行锁合,对原挑线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电脑刺绣机新型挑线机构为研究对象,推导了机构多位移矩阵迭代求解、机构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论方程,详细分析了新型挑线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特性曲线.结论显示加速度变化大是导致电脑刺绣机断线的原因之一.其推导方法与优化理论相结合可用于电脑刺绣机挑线机构参数设计,以改善加速度特性曲线,降低断线率.  相似文献   

6.
电脑绣花机针杆,挑线机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深圳华怡电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富怡牌电脑绣花机为例,详细分析其针杆,挑线机构的结构,运动规律,面线消耗量的平衡及运动时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以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为研究对象,推导出针杆机构动力学平衡方程式,用C语言编写程序,求解针杆机构动力学平衡方程,得出了各构件支反力及平衡力矩的变化范围,分析了针杆机构的支反力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The ScientificErrorAnalysis软件包的使用,研究了基于The ScientificError Analysis软件包的误差分析方法与一般步骤,对自动刺绣机针杆运动机构的误差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实用性,它为机构误差分析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电脑刺绣机横梁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刺绣机横梁弯曲振动的理论方程,计算分析了刺绣机横梁振动的固有频率.所得结论可用于电脑刺绣机横梁长度和截面形状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电脑多头绣花机挑线刺布机构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脑多头绣花机挑线刺布机构,提出一套创新设计方法.应用该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脑多头绣花机挑线刺布机构.创新设计方法为回避已受专利保护的现有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12.
On the mechanism of eutectic 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riteria for stabilities of eutectics, solid solutions and precipitat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omas- Fermi- Dirac model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electron densities and chemical potentials should be equal in ei ther side of a composite film.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the energy balance and the sizes of films of eutectics is given.  相似文献   

13.
分形物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雪花生长模型为例 ,探讨了分形图像形成的物理机制 ,初步提出了分形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地磁场漂移不是孤立的,而与地球发电机制密切相关,是地球发电机制中的一个组成环节.笔者用《地球电磁场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一文所建立的地电荷发电机制,对地磁场漂移运动进行了分析.从地磁场、地球运动对地电荷运行的微观与宏观作用,及其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地磁场的漂移机理作了探讨,是对地球电磁场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阐释.由此构建了由地球运行、地电荷、地电流、地磁场、地电场、地内电磁感应电流、空间电场构成的地球发电机制,及其正交系统;探讨了地磁场西漂及漂移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中微子通讯的原理、激光调控中微子能流密度机制以及数字式信号调制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纳豆激酶的合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K(纳豆溶酶)合成机制,以提高NK产量,方法:通过液体发酵的方法比较不同氮源对NK合成的影响,并研究大豆提取物对NK合成的诱导作用,结果:NK一个胞外酶,大豆蛋白胨是NK合成的最佳氮源,大豆沉淀蛋白所得上清液对NK合成有诱导作用。结论:大豆蛋白分解后所得的小分子物质对NK的合成有诱导作用,NK是一个诱导酶。  相似文献   

17.
造纸黑液中碱木质素的析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碱木质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存在形态,探讨碱木质素的析出条件。方法 测定单纯草浆黑液的COD,BOD5等值,确定草浆黑液的有机污染负荷;测定碱木质素溶液的电导率和pH值对碱木质素溶液电导的影响,探讨其析出条件。结果 碱木质素在黑液中的含量较大;碱木质素离解于pH为9以上的碱溶液中。结论 治理草浆黑液。应以去除木质素为出发点.控制好析出时的pH值,可有效除去草浆黑液中的碱木质素。  相似文献   

18.
Haptotaxis and the mechanism of cell motility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S B Carter 《Nature》1967,213(5073):256-260
  相似文献   

19.
Aqvist J  Luzhkov V 《Nature》2000,404(6780):881-884
Ion-selective channels enable the specific permeation of ions through cell membranes and provide the basis of several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s; for example, electric signalling in the nervous system. Although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data is availabl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channels can mediate ion transport remain a significant unsolved problem. With the recently determine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epresentative K+ channel (KcsA) from Streptomyces lividans, it becomes possible to examine ion conduction pathways on a microscopic level. K+ channels utilize multi-ion conduction mechanism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lso shows several ions present in the channel. Here we report results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free energy perturbation calculations that both establish the nature of the multiple ion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yield the correct ion selectivity of the channel. By evaluating the energetics of all relevant occupancy states of the selectivity filter, we find that the favoured conduction pathway involves transitions only between two main states with a free difference of about 5 kcal mol(-1). Other putative permeation pathways can be excluded because they would involve states that are too high in energy.  相似文献   

20.
制造系统(ManufacturingSystems)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系统自身的内营力、外营力、以及技术创新与扩散作用。自组织是制造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控制参量的变化和系统要素的质、量变化均可引起制造系统演化过程的自组织。制造系统最终将稳定在熵值较低的耗散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