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u^2+与肾上腺素间的化学反应。基于其络合反应建立了肾上腺素的示波极谱滴定法;基于Zn^2+存在与下Cu^2+与肾上腺素的氧化还原反应,测定了有关的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和速率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抗坏血酸对Cu~(2+)与TPPS_3配位反应促进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对Cu(2+)的还原性、Cu(2+)的还原状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TPPS3)配位反应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抗坏血酸存在下,Cu2+与TPPS3可能的配位反应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Cu2+还原为Cu2+,Cu2+与TPPS3生成很不稳定的、对溶解氧非常敏感的Cu(Ⅰ)-TPPS3中间体,此中间体一旦生成立即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Cu2+(Ⅲ)-TPPS3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经甲醛处理的绿茶对水中的Pb ̄(2+)和Cu ̄(2+)及Fe ̄(3+)的吸附性能,采用示波极谱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测试手段,测得Pb ̄(2+)、Cu ̄(2+)和Fe ̄(3+)的吸附率平均值分别为83.72%、83.56%和81.89%。还考察了绿茶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绿茶吸附全属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0.8~2.0mol/L硫酸及90℃下,An3+对Ce4+氧化Hg_2~(2+)反应有强烈催化作用。用对氯代苯羟乙酸还原Ce(Ⅳ)中止反应,生成极谱活性物质对氯苯甲醛(EP=-0.83Vvs.SCE)。用固定时间法建立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15ng/mL和0.30~4.5ng/mL金的催化反应-导数示波极谱分析法。矿样中痕量金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11—系列杂多钨硅酸盐异构体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极谱和循环伏安法,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通式为β2—K6—nHn[SiW11M(H2O)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杂多钨硅酸盐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杂多阴离子的极谱半波电位E1/2。顺序为Cu2+>Mn2+>Fe2+>Zn2+>Co2+>Ni2+.发现杂多阴离子的半波电位E1/2与其组分中的过渡元素的电负性X有线性关系,讨论了过渡元素对杂多阴离子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对苯二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u^2+催化溶解O2氧化对苯二胺的化学反应,极谱法检测氧化产物,建立了示波极谱法测定对苯二胺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对苯二胺在0.02mol/LCu^2+-0.2mol/LNa2PHO4-0.1mol/LKH2PO4介质中能够产生一灵敏的阴极还原波,  相似文献   

7.
利用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Cu^2+的还原状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解氧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2+与四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可能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高价铜还原为亚铜,亚铜离子与配位剂生成对氧敏感的不稳定中间体Cu(Ⅰ)-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立即又被溶解氧氧化为Cu(Ⅱ)-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 Cu2+ 催化溶解 O2 氧化对苯二胺( P P D) 的化学反应,极谱法检测氧化产物,建立了示波极谱法测定对苯二胺的新方法. 实验表明, 对苯二胺在 0.02m ol/ L Cu2+ - 0.2m ol/ L Na2 H P O4 - 0.1m ol/ L K H2 P O4 介质中能够产生一灵敏的阴极还原波, 峰电位为 - 0.44 V(vs. S C E),峰电流与对苯二胺的浓度在10 ~200n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0ng/m l.可应用于低含量工业废水中对苯二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四苯骈卟啉与铜(II),锌(II)配位反应及其波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H2TBP)与Cu^2+、Zn^2+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参数。结果表明:H2TBP与Cu^2+配位反应速率较快,ΔH〈0,而与Zn^2+配位速率较慢,且ΔH〉0。报导了ZnTBP的荧光光谱,CuTBP的ESR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长链烷基取代化合物N-十一烷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UPT)并确定了结构.这种新的显色试剂与40多种离子在不同的介质中反应,仅与Cu2+、Ag2+、Hg2+2、等少数阳离子具有特征反应,其他均无明显现象发生;在NaAc、HAc介质中和微量的Cu2+、Pd2+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其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优于一般的试剂,可以被用作定性鉴定Cu2+、Ag+、,定量测定Cu2+、Pd2+的试剂.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素的电氧化反应是生物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和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综述了肾上腺素电氧化反应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强酸性介质中二甲亚砜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二甲亚砜与肾上腺素几种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二甲亚砜对肾上腺素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使其氧化峰电位正移,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试验,对锌、锰氯化物溶液中预氧化—针铁矿法除铁过程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在软锰矿作氧化剂和锌焙砂作中和剂等条件下,预氧化过程和针铁矿沉铁过程同槽同时进行的工艺可行性,考察了温度、时间、氧化剂MnO_2量和溶液酸度等因素对预氧化的作用效果、除铁效果以及渣的过滤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盐溶液中预氧化—针铁矿法同槽同时除铁过程不仅工艺可行,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非常满意的除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的水溶液中铜(Ⅱ)-1,10-菲咯啉-赤藓红体系的荧光猝灭反应.铜与1,10-菲咯啉(Phen)和赤藓红(TIF)反应形成组成为[Cu(Phen)_2](TIF)的离子缔合络合物并引起赤藓红的荧光猝灭,此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为3.6μg·L~(-1)铜.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其它离子的影响.在用二苯硫腙-CCI_4分离和预富集后,方法可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皮肤中儿茶酚胺类体液物质及毛囊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针刺穴位两端经络线上施加各种因素,观察了运动对针刺效尖的影响,进一步对其影响国素进行化分析和形态定位,结果表明,拔除经经毛囊和切断经线皮肤都可以明显地阻断针刺效应,而向皮肤经线切口滴加液体则能明显的改变再针刺效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到针刺可以使经线皮肤循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其含量明显高于没有针刺的经线,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布有明显的纵形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交联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NaHSO3封端法制备了一系列的水性聚氨基甲酰磺酸钠(PCS),讨论了作为溶剂的水、乙酸乙酯、乙醇的用量对封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的用量均有一最佳值,膜的吸水、吸乙醇及动力学实验表明经多乙烯多胺交联的PCS膜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乙醇性能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Ca,Na,Ce)P_2O_7紫外荧光粉的制备,组成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荧光粉的最佳组成为[Ca_(2-x-y),Na_(x),Ce_(y)]P_2O_7,其中x=y=0.185;该荧光粉在254nm紫外照射下,能发射出波长范围在300~400nm,波峰在335nm的紫外光,这种波长范围的荧光粉是制造黑光灯的良好材料。还对该荧光粉的形成和发光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以杂多酸H_4SiW_(12)O_(40)(HSW)为催化剂,以氯代叔丁烷为烷基化试剂,在常压和55—75℃的反应条件下,对酚及酚醚类化合物进行叔丁基化反应合成BHT,BHA,DBH等抗氧剂.此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与铜离子的均相螯合及产物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壳聚糖的1%醋酸溶液与水中铜离子的相螯合反应,测定了溶液PH值,初始配料以及铜离子初浓渡等对均相平衡螯合量的影响,与文献报导对比,均相平衡整合量为多相单层饱和吸着量的4-14倍,所需平衡时间仅为后者的1/300,反应和上均相螯合量为多相单层饱和吸着量的4-14倍,所需平衡时间仅为后者的1/300,反应条件下均相螯合产物仍溶于水中,研究了调节溶液PH值及添加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种方法,使螯合物沉淀析出,达到净化水中铜离子的目的,测定了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的有限解降并证明它对均相螯合平衡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