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几种碰撞时间计算公式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焕武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34-38
本文是继《碰撞时间的定量计算》一文之后,再对斜碰撞、定点碰撞和非球形物体碰撞时间的计算问题作出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时间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任光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1):17-19
随着汽车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在高速下的碰撞特性研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文中讨论了汽车碰撞时车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情况,给出了用于仿真研究的碰撞参数模型,并对汽车正面碰撞时车体的时间特性(加速度、速度)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碰撞时间的精确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邦国 《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3):4-6
章讨论了非弹性碰撞的模型,提出了精确测定碰撞时间的方法;采用摆动碰撞法,具有快速、平稳、精确、无损伤的特点;讨论了碰撞时间测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碰撞时间的精确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邦国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3):4-6
文章讨论了非弹性碰撞的模型 ,提出了精确测定碰撞时间的方法;采用摆动碰撞法 ,具有快速、平稳、精确、无损伤的特点;讨论了碰撞时间测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时间碰撞危险度及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揭示船舶碰撞危险度,提出了时间碰撞危险度与空间碰撞危险度概念,定义了时间碰撞危险度,在综合考虑各种对时间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前提下,根据刺激-感应理论建立了时间碰撞危险度模型,给出了时间碰撞危险度的物理意义。对于研究船舶碰撞危险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点接触碰撞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子结构离散方法对我点接触碰撞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导出了描述多体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与碰撞有关约束的Lagrange乘子在撞击方向的分量,确定各物体之间碰撞结束的时刻,通过对脱开的节点的相对矢径的计算,确定脱开的物体是否又一次接触碰撞。数值计算表明,物体之间可反复碰撞。 相似文献
9.
散射电子用经典轨道理论描述,跃迁几率用量子力学方法进行计算,进而计算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碰撞强度.对于高能入射电子,在光学允许跃迁的情况下,用该方法得出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讨论了弹性体打击的模型,提出了运用MCS-51微处理器精密测量弹性体打击时间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是使用这种测定方法,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对材料特发表主材料结构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刚体力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了对刚体的物理运动进行实时模拟的方法和步骤.通过Vector类封装的与向量运算相关的成员函数和操作符,对顶点对顶点、顶点对边这两种接触类型的碰撞侦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运用动量及动量矩定理计算了碰撞刚体间的实际冲量公式,建立了刚体碰撞响应模型,从而实现对2D刚体碰撞的实时模拟. 相似文献
12.
防碰撞算法是RFID多标签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高性能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即多周期碰撞树算法(MCT)。该算法在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通信复杂度以及系统能耗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多标签识别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QT算法、BT算法、FSA算法等经典防碰撞算法相比,MCT算法在RFID多标签识别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汽车碰撞严重程度与碰撞变量的关系,在进行了基本物理量对汽车碰撞剧烈程度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碰撞车辆作用质量、碰撞车总车速和碰撞车总动量为碰撞变量,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它们对汽车碰撞严重程度的影响规律,可为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足球“冲撞技术”(以下称“冲撞术”)的分析与探讨,从学理和实践两方面解析了“冲撞术”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提出了相应的训练目标和建议,旨在为足球对抗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船舶碰撞与触底事故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在船舶碰撞事故的力学分析中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该方法在船船碰撞和船桥碰撞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指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并列出了所能得到的计算结果。同时给出了一个校准计算的研究结果,证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对复杂的碰撞损伤给出十分良好的仿真。 相似文献
16.
指出斜碰情况下在垂直于相互作用冲量方向,动量守恒定律表现为两球保持各自速度不变,只是沿着相互作用冲量方向,两球才交换动量,并且在这个方向仍然有分离速度与接近速度成正比.同时运用这种分解方法求解了平面斜碰问题和三维空间斜碰问题,讨论了不同情况下解的个数及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主移动机器人决策处理的滞后问题,采用预测算法对其它移动机器人的速度信息进行预测,并把速度信息用到碰撞危险度避碰策略中,机器人便可进行下一步的避碰行动决策,最后给出了这种方法的避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当机器人与它们工作环境中的物体接触时会出现不稳定性。本文提出了末端作用器与物体相碰时各种不同时态模型,同时研究了冲击力的影响。末端作用器与之接触的物体可以髟不同的粘弹性模型来表示。这里冲击力是用“修改赫兹型”和“修改指数函数型”碰撞模型来计算的。为了简化分析,分析中用的机械手是一个平面上由两个转动关了和硬连杆组成的。通过研究提供了碰撞和物体的粘弹性模型,模型主要依赖于接触的几何形状和互相接触物体的表面材料,模型提供了接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些关系可用于模拟和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