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以悲剧为主要创作体裁的世界大师级的戏剧家,席勒关于悲剧的理论无疑在西方戏剧理论史乃至世界戏剧理论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他认为:悲剧是表现道德的目的性与自然的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冲突,通过痛苦使人获得道德快感的美学范畴,它是崇高,特别是道德崇高的集中表现,因此,悲剧的人类学功能就在于,通过激烈的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冲突使人的道德本性得到表现和高扬,从而使人性完全实现。席勒不仅专门论述了悲剧的人类学功能,而且把悲剧与喜剧进行了比较,并从这种比较之中悟出一个道理:从使人得到自由、使人性完整的人类学功能的角度来看,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戏剧美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席勒以人的人性的完整为中心构建了从自然王国经过审美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形成了一个不断使人性完整的美学范畴体系:结构的美→秀美(美丽→优美→秀美→魔力)→尊严(高尚→威严→尊严→庄严).它总体上与传统美学的美和崇高相吻合.席勒还论述了与美和崇高相关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使他的美学范畴体系更加系统,对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是一种直接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分析康德美学中的附庸美、美的理想、艺术,可以发现“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含义,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方面美是道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审美游戏说在席勒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游戏说"包括自由游戏和意蕴生成两方面内涵,其根本精神在于凸显审美是内心自由的体验."游戏说"充分体现了美学研究的自主意识,同时又是西方古典美学智慧的凝结点,对深化当前中国美学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悲剧小说是鲁迅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 ,不是指社会生活中那些痛苦和不幸事件及其对这类事件的主观体验 ,也不是指戏剧艺术中的一种形式 ,它指的是一种美的特殊的现象形态。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所体现人物与事件的崇高性质 ,具有肃穆、壮烈和悲愤的情调 ,又大都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那些审美对象 ,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悲剧。悲剧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作品中 ,鲁迅把人生最崇高和壮美的因素集中起来 ,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他认为 :“悲剧将人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是对悲剧内涵的精确概括 ,…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或者说美感教育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人的情感理性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塑造和陶冶人的心灵,建造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造。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找到了美,认识了美,  相似文献   

8.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审美的历史,特别是以理论形态作为标志的美学发展史,实质上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的文化关系中自我意识的历史。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情感追求和心理态势表现出什么特点,美学也就表现出什么特点。不是美学家创造了美学史,而是美学史创造了美学家。18、19世纪之交的康德和席勒的美学理论,是那个时代美学思潮的产物,而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康德的崇高理论和席勒的美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审美境界。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既有蕴含儒家道德审美特质的"气象"人物品藻观,也包含理学视域下"平淡美"的艺术创作审美,同时也概括为"德性相关"的审美旨归。使品评人物和文艺作品既有原生的道德依托又具备很明显的艺术趣味,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道德的和谐统一。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成为品评艺术风格和境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