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景观生态保护区概念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景观生态保护区概念形态的思想基础,从设置依据,设置目标,空间特征,发展趋势,分类依据和管理特征等侧面概括了其不同于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文中提出了景观生态保护区应用三级分类体系,指出该概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与景观生态规划中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辨识洛川区域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实地考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应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洛川黄土塬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建设分区。结果 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将洛川县划分为东北部土石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黄土塬果业经济区、县城及郊区综合生态经济区、交口镇石油化工污染防治生态区、南部破碎塬果、粮、经综合生态经济区等5个生态经济区,明确了各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方向。结论 洛川县生态经济建设应按照区域分异特点,突出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玲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130-131,136
对如何保护和建设水源保护区提出了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溶入到保护区内社区经济发展的计划中,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四点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以红树植物为主要植物群落,是中国惟一毗邻都市中心的红树林保护区.该研究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旅游费用法等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估该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约为4.417 9×108元,水质净化、栖息地和气体调节的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是该保护区的核心服务功能.在对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之上,探讨了该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关系协调三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的特征,然后分析了惠州市目前建设生态城市的环境、经济、社会条件,最后针对惠州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湖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湖区的社会和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提高人民环境和生态意识,快速恢复和建设好南四湖区的生态功能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重点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环境决定论”到“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文化生态学的研究,为明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内容提供了思路,确立了文化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从而区别于常规的单项非遗项目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区域文化的认同往往是国族认同的基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从总体上激活族群的历史记忆、维护平等互利的族群生态,通过文化资源转化、文化交流,促进我群和他群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享资源环境和文化,从而促进“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个案分析,提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两个认识误区,即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等同于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不是一项孤立的文化保护工作;认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实现对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就需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此营造一个多元文化平衡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同时也可为辽东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最后从文化整体保护视角提出了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生态城对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从正确认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必须用现代理念来设计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六安城区是六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在生态市的建设中应注意: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工程;景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环境质量调 控工程建设。通过这三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努力把六安城区建成生态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 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生态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全域,对其气候特征、环境状况、地质地貌特征、人口、社会状况、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特点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对水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等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对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生境和水环境污染等状况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GIS技术和生态服务功能将玉泉区划分为9个生态功能区,分析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城市人口迅猛膨胀,钢筋水泥“森林”急骤增加,城市“沙漠化”日趋严重。为此,现代园林建设就应借鉴中国古典团林艺术,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太原市山区绿化的生态地理条件和概况,通过引用日本森林公益机能价值核算的市场替代法,从水源涵养机能、净化大气机能、保健休养机能、保护野生动物机能等四大机能出发对太原市山区绿化建设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通车后可能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思考,论证并提出以"两带一区"建设为重点,自然人文生态有机共生、统一协调的辽中环线区域生态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8.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效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型,对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所引发的生态效益变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减少碳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只要能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其必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邹杰 《科技信息》2008,(10):110-111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公路的概念应运而生。在阐述生态公路基本含义及其功能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过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从生态理念、生态选线、生态恢复、生态施工、生态运营和生态管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我国公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阐述了对生态经济的基本认识,结合长治市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认为长治市作为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应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从布局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科教兴市等方面提出了长治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