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封(1707—1788)是法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称他是“近现代以科学眼光探讨物种起源的第一人”。他所著的36卷《自然史》中,有以动物分期为内容的一卷,中译为《动物素描》。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2日是查尔斯·R·达尔文(Charles R.Darwin)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毫无疑问,达尔文是现代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达尔文本人也许没有想到,他在自然和科学、宗教和哲学、艺术和文化.乃至政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仍无人匹敌。为此《自然》杂志将对达尔文展开持续的报道.内容涉及与达尔文生活、科学遗产等有关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据说,科学上取得成功的最可靠办法是,抨击你所在领域中最令人尊敬的思想家。在过去几年中,这一原则似乎已在生命史科学中被用过了头。许多人通过抨击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而声名显赫。然而达尔文的继承者——新达尔文主义者正为他的事业而继续战斗着。这一斗争的结果是引起了渐变论者与中断论者的争论。如同达尔文那样,渐变论者认为,自然界很少发生跳跃——生命史大部分可还原为一系列微小的进化步  相似文献   

4.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曾说过:“我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而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是由其细节决定的,不论该细节好与坏”。毫无疑问,今时今日达尔文已经无法站出来反驳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谴责他的人,但从他的著述及书信中可以推测,如果今天遇到这些问题,他将做出怎样的回答。以下是《科学》新闻主笔汤姆·西格弗里德(Tom Siegfried)提出了一些有关达尔文宗教信仰和宗教观点的问题,并用达尔文的原话作假想作答。  相似文献   

5.
我今天讲的问题比地质学更广,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相影响,题目是“达尔文的三个错误”。科学家的一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什么要点名谈达尔文的错误?谈达尔文的错误并不是要打倒他,批判他。他犯错误也不是故意的。但他的错误对本世纪的历史影响很大,对于本世纪历史上蒙受  相似文献   

6.
这个人的头脑“适于做一名牧师”。有几位好奇的英国骨相家正在研究一个年轻人的头象,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样的议论。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年轻时,达尔文长得很英俊,浓重的眉毛、乌黑油亮的头发。不过,他的前额显得高而突出,鼻子也  相似文献   

7.
黑猩猩:能与人沟通心灵的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当我在贡贝河研究中心开始对野生动物的研究工作的时候,讨论动物心灵,至少在动物行为学界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唯独人类才有心灵。讨论动物的个性也被视为不正当,虽然任何养过狗或别的宠物的人都知道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情。行为学家们力图使他们的学科成为一种“硬”科学,而回避对这方面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解释。我是多么的天真啊。由于我没有受过大学的科学教育,我并未认识到动物是不应被没想为具有个性、能够思想和有情感的。我没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给黑猩猩取一个名字,而不是只给一个妇号有什么不合适。我也不认为用动机…  相似文献   

8.
《自然杂志》2009,31(2)
2009年是“达尔文年”,既是达尔文的200年诞辰,也是他的划时代巨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该书不仅完全改变了人类对生命及人类本身的认知,也直接引发了一场科学大革命、奠定了生命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巧捕野兽     
误入无人之境后,兽类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食物。然而,由于野生兽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练就了逃避敌害和自卫的本领,所以没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是难以猎捕到野兽的。此外,由于有些野兽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除非迫不得已,千万不要捕捉这些野兽。下面就教大家几个巧捕野兽的招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盛顿心理学家迈克尔·米尼有一项让人感动的举动:每晚在送他3岁女儿上床睡觉时,他总要多搂抱她一下,并不停地抚摸小家伙的脸蛋.原来,迈克尔·米尼是在根据自己对野兽进行研究断定后,才出现这项举动的.米尼经研究发现,人或动物在幼年时多受爱抚,长大后就会有更健全的脑细胞、更清楚的记忆,而且还可以减少许多衰老时期常出现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8,30(5):275-279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太平洋中远离大陆的一个群岛,是世界公认的一个大自然生物进化的“实验室”。达尔文于1835年登上该群岛的所见所闻对其进化理论的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是该群岛的特有物种,它们都来自南美大陆的一个祖先物种。达尔文地雀的进化与适应性辐射与其他鸟类和动物有着共通性,因此通过对达尔文地雀进化机制和进化过程的研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夏威夷群岛真正独一无二的地方不是生活在这些岛上鸟类的进化方式,而是这种进化过程是近期内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使我们能够亲眼看到这些鸟类的演变和形态歧化的过程和证据。  相似文献   

12.
薛胜 《科学之友》2003,(12):20-20
源于动物的国名新加坡新加坡在古代梵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相传在公元12世纪时,宝利佛王国的印度王子一次乘船出海,遇到了大风浪,漂流到了一个热带森林丛生的岛屿。王子上岸后,一只黑头红身的凶猛野兽突然出现在眼前。他向左右人询问这是什么东  相似文献   

13.
李斌 《自然杂志》2008,30(2):109-115
本文依据伊拉斯谟-达尔文的书信集和著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介绍了伊拉斯谟-达尔文的生平以及他与月光社成员之间的交往,描述了达尔文开展的与月光社相关的科学活动和技术实践,最后探讨了他在月光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佑丽 《世界科学》2005,(11):45-45
当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译者注)潜心钻研他的物种起源的伟大理论时,有一个事实使他困惑不解,那就是:从蚂蚁到人的诸多动物都可以形成社会性群体,在群体中大多数个体都为群体的共同利益工作。这似乎违反了他的观点——个体的适合度是其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适合度是指把个体基因传至下一代并能在这一代生存且再继续下传的概率,它与群体的平均概率相关——译者注)。但是,在写《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之前,达尔文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一些解释。他认为,自然选择能够促进家族中的利他行为,以便提高“家族”的生殖…  相似文献   

15.
尹国兴 《科学》1999,(9):53-55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是人类一切科学认识的归宿.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支撑,其存在和发展亦遵循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科学与技术不是一码事,但也不是两码事,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割不断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十九、二十世纪生物学的发展.也符合这一朴素的辩证逻辑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到孟德尔的遗传法则再到摩尔根的《基因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本刊曾在今年3月号上刊载传记性的《一个善于思索的人——达尔文成功之路》一文,以志纪念。后又得张作人教授惠写《纪念达尔文,正确看待达尔文学说》一文。张作人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生物学家。在此文中他不仅从自然科学方面论述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研究和认识的过程,而且从哲学的角度上讨论了生命现象和达尔文学说,内容丰富,论述深邃。透过作者对达尔文身后一百年的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和达尔文学说的发展的评述,也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所累积的学说和形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人类才有人性,然而,科学家对动物习性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人性”并不是人类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中都具有“道德细胞”.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马克·比科夫教授对各种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世界上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的公平感和同情心,对人或同类都怀有扶危济困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景林 《科学之友》2002,(6):16-17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初步揭开了人类起源之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心,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那么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呢?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或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英国著名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迪克森在《后人类》一书中把50万年以后的人类勾勒成“是一种浑身呈鳞茎状的、布满红色血管、栖息在树上的动物。”  相似文献   

19.
王霄鹏  袁训来 《科学通报》2019,64(22):2279-2284
<正>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被大量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而深深困扰~([1]),而寒武纪之前的岩石中似乎找不到任何化石的踪影,动物看起来似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他在试图用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来解释这样的剧变的同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许会动摇他进化理论的根基.在其后的100多年中,古生物学家在前寒武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丰富的化石看似解决了达尔文的难题,但实际上也带来了更多的未解之谜.埃迪卡拉生物群代表了紧邻寒武  相似文献   

20.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的威胁与危害。其中一个部落,每当野兽袭来时,所有的人无不是拼命逃跑,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