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另外一个世界,其中的诗篇《风筝》就体现了这种对立的情况。《风筝》的两极教育功能包括:启发的两极教育功能,引导的两极教育功能和教训的两极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另外一个世界,其中的诗篇《风筝》就体现了这种对立的情况。《风筝》的两极教育功能包括:启发的两极教育功能,引导的两极教育功能和教训的两极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说家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自1899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就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行为众说纷纭。借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理论,通过对《觉醒》进行深层结构分析,读者可以发现了文本中的两性的二元对立、艺术与道德的对立以及宽容与叛逆的对立。通过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引出文本的深层结构和蕴意。  相似文献   

4.
《血色浪漫》是都梁的一部优秀作品,讲述了钟跃民、郑桐、周晓白、秦岭等一批青年人独特的和社会时代相联系的人生经历。文章从钟跃民形象分析着手,通过其人生经历来揭示其独特的具有“血色浪漫”特征的个性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与狼为伴》是安吉拉·卡特对童话《小红帽》的戏仿之作。文章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策略,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项——男性与女性、天真与经验、感性与理性,揭示作者通过改写小红帽与狼人对立的结局建构了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理性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余华小说《一九八六年》中包含着一系列二元对立体系的建构与解构。表现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疯癫者与正常者,文明、秩序与暴力、混乱以及历史真实与个人生命体验真实之间的对立,同时也对传统的善恶二元对立道德观、新旧二元对立理性世界观等进行了解构,体现了深刻的题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59-260
作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二元对立的运用成功揭示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俞吾金先生的《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一文实际上将马恩的哲学思想对立起来,该文认为这种对立有待商榷。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等的不同,《提纲》和《终结》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差异是理所当然的,二者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张楚乔 《科技资讯》2008,(33):194-194
《血色将至》将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着眼于仍是荒芜戈壁的德克萨斯州,将导火索直指被誉为"黑金"的石油,在巨大利益驱动的驱动下,电影中的人物个性极端突出,使得人性与兽性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提出了应当尊重人类认识的感性领域、应当与哲学中研究理性事务的完善(真)一样,为研究感性事务的完善(美)开辟道路。用"想象逻辑"把必然与本体对立、知性与理性对立、知识与信仰对立;用知、情、意探讨人类在怎样一种条件下感知事物的美和完善,提出"纯粹美"(形式美)和"依存美"(自由美)的判断原则;用"反思判断"的情感形式逻辑,将音乐推到自由情感艺术的最高位,为音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注入深刻内涵,开辟了现代音乐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传奇》所传达的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奇异的感觉”,其叙事基本要素是常态的现实生活与非常态的生命体验之间的对立共构 ,其中背景作为环境功能要素 ,是在错位与对立的描绘中 ,营造了一种可以控制情节和人物的“情调和效果”,集中体现了《传奇》“荒凉”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传奇》所传达的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奇异的感觉",其叙事基本要素是常态的现实生活与非常态的生命体验之间的对立共构,其中背景作为环境功能要素,是在错位与对立的描绘中,营造了一种可以控制情节和人物的"情调和效果",集中体现了《传奇》"荒凉"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3.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4.
《幻变》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寓言体小说,在爱情故事的表层叙述中蕴涵着深层的寓意,即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整个文本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对立,包括在爱情演绎中体现出来的对立、以蜗牛为代表的其他物种与人的对立、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等等。运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可以更好地解读小说中文学形象的角色功能及其内蕴的深刻性与象征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里,阐述了一系列语言学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教程》所体现出来的索绪尔的许多重要观点中,对立理论无疑占有显著地位,以致人们将他的语言学称为“对立语言学”。然而,语言学界对其“对立”思想的评价褒贬不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对立不仅产生了不平等的性别政治,即男性中心主义,而且孕育了异性恋霸权。在《米什莱》、《S/Z》等著作中,罗兰·巴特大胆向传统的性别观念宣战,他推崇"中性",并尝试运用这种策略解除性别对立,模糊性差,最终达到取消性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汤亭亭与赵健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华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由于赵对以汤为代表的部分华裔作家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颇感不满,因此两者多有针锋相对的舌战,并逐渐形成了美国华裔文学人物形象批评的性别对立。从“双性同体”的视角人手,尝试消解美国华裔文学中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并以《女勇士》《典型的美国佬》《蝴蝶君》三部作品为例,指出“双性和谐”是消解性别矛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8.
英语反义词的分类较为复杂,因而大多数涉及到反义词的研究偏重于二项对立关系的分类及语义特征。本文依据《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对反义关系的分类以及语言学家Yyons对语义对立关系的分析,从单维度和多维度两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反义词非二项对立关系的分类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三个方面阐释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所蕴含的一种自我想象性表达,表现了中西方看与被看、自我与他者之间明显的二元对立。因此,可以认为《图兰朵》是一个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期以来,马克.吐温的经典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黑人吉木的形象及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种族主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从该小说中分析总结出两种对立模式,即"边缘"与"中心"的对立和"黑"与"白"的对立。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对这两种对立模式分析发现,前者体现了作者追求民主、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而后者则说明了作者难以逾越的白人文化价值观的集体无意识,显示出作者民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