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结果表明,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位于HCMV基因组早期蛋白基因区,经PCR仪扩增一段长430bp的特异序列片段,对正常人基因组DNA或其它疱疹病毒DNA无交叉反应.此法可检测出少至10-16g(0.1fg)的病毒DNA.通过对35份尿液标本的检测,比较PCR法和组织培养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5例样本,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65例,阳性率31.7%.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早期准确诊断、判定药物疗效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咽拭子标本,结果有34例阳性,占32.7%,其中最小患儿47天,3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率较高,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与先锋霉素类抗生素疗效好,提出咽拭子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是临床上一项快速、具有高度特异性方法,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PCR检测结核杆菌343例.阳性69例,阳性率20.11%.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测结核杆菌培养阴性及涂片阴性的结核病患者.对x线检查阴性患者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鼻咽癌(NPC)的可能关系,检测了NPC发生不同阶段的石蜡组织中HHV-6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共检测了4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21例鼻咽癌前病变石蜡组织和27例正常鼻咽石蜡组织HHV-6DNA的存在情况。结果:通过PCR扩增,在42例NPC组织中检出13例存在HHV-6DNA,占31%;21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1例阳性(47%),而27例正常鼻咽组织中无一例阳性。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PCR扩增是HHV-6特异的。原位杂交发现,在13例PCRHHV-6阳性的NPC组织中11例HHV-6DNA阳性。HHV-6DNA主要分布于癌巢的肿瘤细胞核内,少数亦可见于癌旁的异型细胞,但在淋巴细胞及正常上皮细胞内未发现阳性信号。结论: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证明,在中国NPC患者的鼻咽石蜡组织中存在HHV-6。HHV-6与NP相关,并有可能在NPC的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性病淋球菌PCR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笔者设计一对对淋球菌隐蔽性质粒cppB基因有专一性的引物,应用该引物进行PCR体外基因扩增.对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可检出380bP特异片段应用该试剂盒检测125例性混乱患者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前者检出率25.6%(32/125),后者仅6.4%(8/125).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方法:根据国外献报道的基因序列选出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其扩增片断为450bp。结果:在450bp处出现DNA扩增带为阳性,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其阳性率为30%(29/96)。结论: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生殖道HPV-DNA快速,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P型铜转运ATP酶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测序等方法分析了141便WD患者ATP7B基因第7、9及14外显子的部分DNA序列改变,通过对患者DNAT下沉人DNARPCR-SSCP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在141例患者中第7、9及14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迁移异常才分别为4例、6例和40例,依据DNA物单链构聚与分子电泳迁移的关系,提示该组病人中ATP7B基因第7、9和14外显子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g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直接涂片镜检淋球菌阴性患者100例进行淋球菌cppB基因片段测定。其中PCR阳性者高达54例,占54%,该组病人中有20例尖锐湿疣患者,其中PCR阳性者13例,占65%。以上结果提示:PCR技术可明显提高淋病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于1998~2006年诊断明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胰岛素和血糖控制良好者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痰抗酸杆菌阳性者转阴,空洞缩小或闭合3/4以上。血糖控制不良者结核病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结论糖尿病是结核病病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结核病难于控制甚至恶化的关键。应早期利用胰岛素正规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膳食,早期、联合、足量、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提高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间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联再加上链霉素(S)或乙胺丁醇(E)方案治疗的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阳性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同期采用同样化疗方案治疗的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5项阴性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HBVM阳性组肝损率(35.61%)高于乙肝阴性组(17.0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肺结核诊断的经验 ,探索在诸多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因素中哪些是重要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临床疑诊为肺结核患者 30例 ,其中确诊为肺结核 16例 ,非肺结核 14例 ;记录每例患者的 15个病史特征因素和 14个实验室特征因素以及最终诊断。将以上资料作对数优势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 χ2 分析和诊断筛查试验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中发现 X线胸片上野淡薄云雾影最重要 ,痰菌涂片次之 ,发热第三 ;单因素分析中发现 X线和痰菌涂片仍有意义 ,而发热却没有临床意义 ;诊断筛查试验分析也说明 X线胸片的正确率最高 ,痰菌涂片次之 ,发热的正确率最低 ;在涂阳结核和涂阴结核之间 ,以上三因素无明显差别。结论 :在综合医院的肺结核诊断工作中 X线胸片的表现是重点 ,其次是痰菌涂片 ,而痰菌涂片的临床表现的特异性最差 ;在综合医院仍然需要开展结核杆菌的培养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肺结核诊断评分系统 ,使肺结核的诊断由经验走向循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福喷叮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 2 8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含利福喷叮方案治疗的结果及肝毒副作用进行分析 ,并以利福平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二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 78.5 %和 85 .1% ,X线表现病灶总吸收率分别为 89.3%和 72 .1% ,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小于利福平组。结论 :利福喷叮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抗结核药物 ,疗效与利福平相当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比利福平小 ,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结核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PhoP、PhoR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pMV361-PhoP、pMV361-PhoR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基因组DNA为模版,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PhoP、PhoR基因编码序列,先克隆于T—Vector pMD19(Simple),再亚克隆至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MV361,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所得的阳性克隆子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V361-PhoP、pMV361-PhoR,通过PCR及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的PhoP、PhoR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经过PCR及双酶切鉴定,表明PhoP、PhoR基因均成功插入了pMV361穿梭载体。由此可知,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V361-PhoP、pMV361-PhoR,为进一步研究PhoPR双组分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进结核杆菌传统抗酸染色方法的缺点,该文研制一种用于结核杆菌抗酸染色的装置,对该装置的设计、制备、功能及应用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具有稳定,易控制,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把WesternBlot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PVDF膜作为载体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对结核分枝菌的特异性抗原表位刊物筛选和分析鉴定,获得了一个分子质量为31ku,N末端为AlaGluValAspLeuValPheAlaValSerTrpProValGly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相似文献   

18.
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最后确诊的4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其纤维支气管镜下形态表现多样性,以粘膜粗糙、充血最常见(占55.3%),局部瘢痕狭窄(占23.4%),部分(尤其是老年人)可表现为腔内肿物(占23.4%)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癌。通过纤支镜检查、配合粘膜活检病理、刷检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测结核菌DNA,以及术后3天内留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等检测手段可大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率。重复纤支镜检查对结核与肿瘤  相似文献   

19.
把WesternBlot技术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用PVDF膜作载体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对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的特异性、保护性抗原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定 ,获得了分子量为 31KDa、30KDa的抗原 这两种抗原与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和结核病人血清均发生阳性反应 ,而与正常小鼠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呈阴性反应 用印迹膜测序法测出 31KDa抗原蛋白的N 末端序列为AlaGluValAspTrpLeuValPheAlaValSerTrpProValGly ,30KDa蛋白序列为PheSerArgProGlyLeuProValGluTry 印迹膜测序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吸毒者肺结核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2例吸毒者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表明 :12例均符合吗啡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经抗痨治疗后 ,9例痰菌阳性只有 1例阴转 ,10例空洞未闭合 ;12例中只有 2例规则服药 ,其中治愈 1例 .吸毒者易患肺结核 ,且治愈率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