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处处可见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司空见惯.但可悲的是,海洋也成了塑料废弃物的垃圾场.全世界的海岸线都漂浮着一条巨大的彩带,它由牛奶罐、水瓶、打火机、瓶盖、廉价玩具和其他一些塑料制品组成.  相似文献   

2.
<正>塑料污染令人担忧,而我们正面临一个非常微妙的现实:塑料带来巨大的环境危害,然而在塑料问世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人类生活已然离不开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普及,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它能让食物保存得更持久、更安全;由于塑料质轻耐用的特性,还可以减少全球商品运输中的碳排放。但塑料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也不小。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多数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会自行分解,微塑料无处不在。较大的塑料碎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上,杀死海龟等海洋生物。同时,微塑料还严重破坏了包括旅游业和渔业在内的重要的生态系统,每年给海洋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此外,微塑颗粒污染土壤,潜入食物链,并将有毒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正>轻便、耐用的塑料制品自1960年代量产以来,迅速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到了1990年代,塑料污染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与微塑料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许多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并持久存在,小型海洋塑料垃圾,即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也使得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全球层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要实现从污染到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美国国会一个调查小组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每年因为吞下塑料制品废料和由于被塑料废物缠绕而死亡的海洋哺乳动物多达数十万。"由于塑料普遍地被作为纸和金属的代用品,因此,塑料废物与日俱增,被冲到大海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美国国会报告表  相似文献   

5.
在被不法行为所充斥的社会生活中,诺曼·梅勒(NormanMailer)或许在1982年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衣着不整,面色红润、且带有挑战性的梅勒对耶鲁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时而平静时而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的讲话几乎没有什么条理性和逻辑性,但是自始至终紧扣一个主题:非法的塑料制品。在稀疏的掌声中,梅勒一遍又一遍地围绕着这个主题,把塑料制品说成了现代生活中一切俗气事物的象征,一个国家喜爱而又被相矛盾的荒谬所困扰的产品。假如塑料确实是敌人的话.那么梅勒就很难自圆其说,因为他的话筒、讲台、信用卡以及圆珠笔大部分都是塑料合成制…  相似文献   

6.
<正>更新世、全新世……下一世会是"塑料世"么?塑料的泛滥将给地球留下永不泯灭的遗物。距今100万年之后,当地质学家们探测地球土层时,发现了来自逝去文明的奇怪痕迹。"快看这个!"其中一人惊叹道,他破开一块石头,发现一个薄薄的有着微小刻痕的黑色圆盘。"这是来自‘塑料世’的一块化石。"塑料海洋我们对塑料制品疯狂消费,而对塑料垃圾置之不管,意味着这种数量庞大的人造物质早已在地球上留下了肮脏的痕迹。如今,每年近3亿吨的塑料产量中,  相似文献   

7.
注塑冷却过程中塑料制品的热应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义强 《科学通报》1995,40(19):1815-1815
塑料的翘曲是长期困绕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由于翘曲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几乎所有与成型工艺、模具设计及塑料材料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翘曲,对大型塑料制品凭实践经验往往难以控制翘曲.因而,对注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塑料制品在流动、保压及冷却过程中的内应力积累,预测其翘曲变形以指导设计是提高塑料制品精度的有效途径.90年代初,国外开始进行注塑过程中制品的翘曲分析研究,并推出了几种商用软件,但其计算精度不高,与实测值只是在数量级上一致,其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实现注塑模CAE软件的实用化和国产化,作者开发了塑料注射成型的流动、保压、冷却、翘曲模拟系统H-CAE.作为其中的热应力计算的理论基础,本文首次建立了塑料制品在冷却过程中热应力计算的详细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正在寻找塑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使塑料不再被填埋。但是——你或许以为,只要我们尽可能地把饮料瓶、塑料袋和酸奶杯等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或者尽可能多地让塑料垃圾进入蓝色的分类垃圾桶,就会让塑料远离填埋场和海洋。但实际并非如此。今天大多数塑料都是无法回收的,它们最终还会被填埋或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9.
田锐  吕超 《科学通报》2023,(27):3555-3558
<正>聚合物材料及相关塑料制品占据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传统的衣食住行不断拓展到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及需求日益增长[1,2].随着塑料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废旧或失效塑料的不当管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2020年6月,由多国化学会共同组织的第八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CS3)在伦敦召开,会议发布了重要白皮书《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塑料》,提出化学在为塑料使用提供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鸟的嗅觉可能会把它们导向危险的虚假大餐。塑料制品漂洋过海,污染全球,最终往往终结在海鸟腹中。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鸟为什么会把垃圾错当宝。或许塑料看起来像一顿"盛宴"?不过,很多海鸟都是通过嗅探猎物来寻找食物的。此前还从未有人真正测试过塑料闻起来到底像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个测试,他们将装有塑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消耗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虽然现在市面上不少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和一次性饭盒,上面都写着可降解,但实际上有很多都是不完全降解的。这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白色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开发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叫做聚羟基脂肪酸酯,简称PHA。他的名字叫吕渭川,花甲之年再创精彩。  相似文献   

12.
正塑料垃圾是否会给海洋生物传播疾病?科学家发现,珊瑚患病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有关。美国生物学家乔拉·兰姆曾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潜水,她潜游的海域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但她仔细一看发现,水中竟漂荡着一些塑料垃圾。这实在令人遗憾!不过,当时她正专心记录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塑料垃圾没有太在意。  相似文献   

13.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14.
正你听说过太平洋中巨大的“垃圾岛”吗?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海洋的塑料污染已经相当严重。那么,海洋中的塑料到底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塑料污染问题呢?可怕的“垃圾岛”太平洋中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岛屿,其中有一座“岛”十分特别:它面积广阔却很难被发现,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位置,更奇特的是,这座“岛”竟是由垃圾构成的。这座“垃圾岛”并不是真正的岛屿,而是被称为“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5.
塑料制品由于低廉和便利性,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制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微纳米塑料(MNPs),可通过呼吸、无意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明确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MNPs的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及容器”“母婴用品”“医疗及防护用品”“衣服与织物”以及“其他日用品”等5类典型日用塑料制品在各自主要使用场景下MNPs的释放情况.其中,“食品包装及容器”类塑料制品的研究最丰富,主要释放出聚丙烯材质的、颗粒状的MNPs,且约70%的MNPs粒径分布在0~100μm.进一步归纳了塑料制品在机械破碎、热降解和其他作用下(光/生物降解)的释放机制.其中,机械应力(如磨损、搅拌、洗涤等)导致塑料制品发生的机械破碎,以及温度的变化(高温或冷冻)是引发塑料制品释放MNPs的主要机制.此外,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降解和释放的关键因素,发现机械应力强度的增强、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光照(紫外光)时间的延长、微波时间和强度的增加、使用时长和次数的增多以及接触物质的成分等均会促进MNPs的释放;同时,塑料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影响MNPs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种塑料制品日益增多,导致自然界里存留的塑料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农用地膜、一次性快餐盒、各种包装袋等,简直无处不有,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这些塑料废弃物在自然界里可以存留上百年而不腐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们将这种席卷全世界的塑料垃圾公害称之为“白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塑料制品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合成塑料废物已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制与开发迫在眉睫.聚-β-羟基丁酸酯(简称PHB)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中研究得最多的一种.为降低PHB的生产成本,提高PHB与传统塑料的市场竞争力,可向植物体内引入PHB生物合成途径.以植物为表达载体,利用CO2及光能合成PHB,是大规模廉价生产PHB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被使用,太平洋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塑料。如此巨大的太平洋内,如果充满了塑料,将会使塑料进入食物链,科学家称,这些会导致肥胖病、癌症、土壤贫瘠或者更坏的情况出现。在一次航行比赛结束后,化学专家MOORE在回去的时候改变了航线——稍稍向北一点,到达了一片海域,大约1000万m2,这片海域很奇怪,大多数船只都会绕行。  相似文献   

19.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陆地和大气环境中,大气中的微塑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其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更广.本文以2015年以来发表的大气微塑料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室外环境大气与室内大气中微塑料的分布、来源、迁移过程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研究表明,大气微塑料已分布于全球大气中,其分布特征与室内外环境、下垫面类型和污染扩散等环境因素相关.大气环境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少量来源于陆地和海洋中积累的微塑料.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的使用可能加重了大气中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大气环境中可发生悬浮、沉降和扩散等迁移过程,并受到微塑料形态、风力、风向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微塑料在大气中的扩散,也称大气传输,是全球塑料循环的重要一环.目前多采用混合单质点拉格朗日集成轨迹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HYSPLIT)进行后向轨迹模拟以研究其扩散路径,主要通过统计沉降量并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估算其传输量.大气中的微塑料能够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可能通过影响热收支和水循环等因...  相似文献   

20.
数字     
52500亿2014年12月10日,《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上的一篇论文报道,一个国外研究小组通过从2007年到2013年的6年时间里进行的24次海洋调查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目前至少有52500亿个塑料碎片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这些塑料污染物的总重量大约是26.9万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塑料垃圾大小不一,种类繁杂,而且在洋流的作用下几乎分布在海洋上的所有地区。他们同时提醒,这些塑料垃圾已经给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海鸟、海龟及鱼类都会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