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足迹是当前测度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环境影响的最好指标。本文以我国南方水资源丰沛省份——湖南省为例,构建了水足迹账户,计算了2005年湖南总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以及水足迹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湖南省水足迹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通过对水足迹的结构、虚拟水流量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抓紧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影响研究,创新水资源管理观念、保障区域和国家水资源安全以及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为例,运用水足迹和和虚拟水理论开展了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通过计算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水足迹,对北京市现状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需求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是否在合理程度.通过分析计算近20年北京市虚拟水的输入量,预测未来虚拟水贸易变化能否满足北京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调整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需要进一步加强虚拟水战略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实体水用于生态用水,从而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支撑,对水资源的规划决定着对城市总体的规划,水足迹和虚拟水理论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量化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基础上,分析与水资源消耗相关的环境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生态质量及资源的影响。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虚拟水流出及流入分别为110.97亿m3、37.98亿m3、74.99亿m3和2.00亿m3,前三者主要受水稻和小麦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奶类、油料和牛肉的影响;其相关的人类健康影响分别为26.02万DALY、9.30万DALY、17.58万DALY和0.87万DALY,生态质量影响分别为19.02亿m2·a、6.69亿m2·a、12.85亿m2·a和0.53亿m2·a,资源影响分别为0、1.47亿MJ、0和1.47亿MJ。分析结果表明:节水技术应用及节水品种培育有助于减小生产水足迹,消费模式转变有助于降低消费水足迹,贸易结构调整及贸易地区选择有利于改变现有虚拟水流动模式;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量值是影响江苏省水资源消费相关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改变产品调入区域等均有助于减小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冰  李洁美 《科技信息》2006,(9):157-15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近年来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新动向,也是当今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水资源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粮食安全,水安全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应用了水资源足迹和虚拟水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的水资源足迹,充分利用此战略可以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5.
蕴涵在产品和各种服务中的水就是虚拟水.本文计算了2005年全国各省区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分析其在全国分布情况,探讨了各省区农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水资源有效配置.结果显示,各种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区域间差别较大,结合各地水资源分析得出:水资源富足地区应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和生产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水资源缺乏地区,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特色农业,通过虚拟水贸易减缓水资源压力,实现生态—经济—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白鑫  程静 《甘肃科技》2023,(9):134-140
甘肃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对当地水资源供应有着巨大压力。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用水效率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至关重要。运用水足迹理论方法,测算出甘肃省中部地区农业虚拟水,实证分析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虚拟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中部地区农业用水量巨大,较高的水资源消费不利于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多玉米、蔬菜,少小麦、油料与水果”的演变趋势,分析当地主要农产品虚拟水含量随种植结构调整的变化情况。最后从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种植结构优化和水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慧君  戴成娟  刘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2):13665-13673
农业生产是用水和水压力的主要原因,灰水足迹的提出为农业生产水污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国内外学者们在农业生产灰水足迹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尚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的阶段,且缺乏核算方法、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农业灰水足迹核算模型发展历程,然后从主要农作物种类、灰水足迹核算尺度、核算容许限制选择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灰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农药化肥的施加、经济与资本深化程度、城乡结构、技术和产业结构、人口与社会福利等因素对农业灰水足迹总量变化的影响,提出了灰水足迹评估不足与未来研究突破点。以期为后续科学核算农业生产灰水足迹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位于中国北方的辽宁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现代化进程受到制约。基于水足迹和虚拟水理论,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法,构建"实物-价值"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和部门的用水数据,计算辽宁省2012年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虚拟水贸易量。结果表明:1)辽宁省完全用水系数和直接用水系数最高的部门是水的生产供应业,农业位居第二;2)辽宁省农业直接水足迹最高,完全水足迹和间接水足迹最高的部门是制造业;3)辽宁省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虚拟水净输出量为40 009万m3。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 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 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 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 并细化用水产业, 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 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 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 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 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 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 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 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足迹对宁夏中卫市2006-2011年7类农产品的虚拟水足迹进行识别,结合脱钩系统耦合理论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卫市农作物产品的绿水、蓝水、灰水足迹和总虚拟水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灰水足迹,达到10.6%;水足迹土地密度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28.77×10~4m~3/km~2),之后呈现递增趋势,导致水资源负荷增加;农作物产量大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种植面积未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单产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与农业经济增长间关系的扩张性"复钩"和弱"脱钩"现象有规律性,故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提高利用效率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对智慧化依赖度在水务行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水务业务的梳理,设计水务业务架构,基于水务业务构建智慧化依赖度分析矩阵,并以大连市智慧水务的建设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水务业务对信息智慧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等专业业务是重要和迫切需要建设的领域。水务业务对智慧依赖度的分析为智慧水务规划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能够更合理安排好智慧水务建设的次序,正确理解和分析智慧水务建设与水务管理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连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分析大连市产业结构与用水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连市第二产业与用水量的相关度最高,而第三产业与用水量的相关性较低,认为调整第二产业是解决大连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给大连市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分析1995~2009年大连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研究近年来大连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生态压力变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生态赤字正在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生态足迹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大连市的生态赤字不断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生态压力.认为大连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尚需调整才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对大连市水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大连市污水资源化问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分析了实施改造的优势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水资源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水资源量和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得出大连市水资源量的利用结构需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保护力度还需加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是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连地区旱情趋势及农业抗旱减灾长期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大连市农业干旱的影响因素及工业挤占农业用水的现象;应用Mann-Kendall 方法对大连站1951~2007年的平均气温和年总降水量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大连地区的年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总降水量呈现不显著下降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大连地区资源型缺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大连地区农业节水...  相似文献   

17.
大连城市用水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大连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工程”的基础研究.在分析大连市水资源的状况、特点及其城市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影响生活用水量变化的自然与人文因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主要驱动因子,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对城市生活用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大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预测了大连市2015年的人均生态需求和生态承载力,以此反映大连市生产生活消费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表明:大连市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不构成明显威胁,对大连市以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预警的作用,它有助于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是数字水利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VC++可视化编程技术和GIS相结合,根据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研制开发了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方案评价可视化系统.以大连市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评价为例,系统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可变模糊评价、水系图显示和信息查询等功能,表明了可变模糊集理论和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的科学性,且具有复杂问题简单化、计算方便快捷、人机界面交互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农业水权转让价格构成,建立了以"节水投入+转让补偿"为基础的"两部制"定价模型;重点研究其中的农业水资源价值及补偿费用,提出了相应的简化模型;最后,以大连市农业节水规划为基础,应用模型计算大连市农业水资源价值、工程费用及补偿费用,确定了大连市农业水权转让价格,并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结果合理,模型简单实用,资料易得,可以为工程实践中水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