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自述     
正2013年1月这是我的第二个个展,今年我正好50岁。50岁是一个熟悉又遥远的概念。因为在儿时,50岁好像是父辈们的专属年龄,似乎永远与自己无关,谁知却如此快地悄悄逼近我的身边。这样一想却也好笑,我自己觉得心理还没有跟上时光的脚步。可在我们儿辈的眼里,我们又早是妥帖的五十岁身心了。既然五十岁是今天真实的现实,就认真想想五十岁的问题。回头一看,五十岁可却也有不少的经  相似文献   

2.
有人喜欢养狗养猫养花养鸟,我也有喜欢养的小 动物。因为我以前胆子很小,所以我要用我养的小动 物来锻炼自己的胆量。知道我养的是什么吗?哈哈, 是……蝎子!吓你一跳吧!它可是我 的宝贝宠物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数学的两个角度,用函数和向量这两个概念来分析我们的个体存在状态,从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定量地分析我们自己的生括,更有效地感悟人生,规划自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数学的两个角度,用函数和向量这两个概念来分析我们的个体存在状态,从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定量地分析我们自己的生活,更有效地感悟人生,规划自己。  相似文献   

5.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重要范畴,近十年来,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它的概念内涵,我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意境的审美基础,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彼此交融;二、意境的审美本质,是有与无、虚与实、有限与无限相统一而形成的一种冥谟恍惚、不可确指的艺术境界;三、意境的审美效果,是回味无穷,余韵袅袅。当我们基本上搞清了意境的概念内涵之后,就会发现,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追本溯源,意境的创造及其理论和我国古代的儒、道哲学、思维方式、民族性格以及佛教思想都有着这样  相似文献   

6.
我的自画像     
习作要求以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注意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要说真话,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也许你眉清目秀,也许你瘦骨嶙峋,也许你文质彬彬,也许你其貌不扬……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特点介绍给别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好吗?小丫:好啊!我这个人最有个性了,只要我想达到的,我一定努力去做。一天,我在校园的大树下乘凉。突然,一位男同学迎  相似文献   

7.
同类产品是GATT第三条下的一个概念,在过去的案例中曾引起过诸多争议。由于准确界定同类产品对正确适用GATT条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对如何来界定这一概念提出一定的标准。本文试图从边境税标准和目的与效果标准两个标准入手,对该概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我对自己喜爱的学科有一种“历史癖”,故而利用在国外从事研究的机会,浏览了一些关于生态学概念发展的文献和资料。Mclntosh教授的《生态学概论:理论和概念》(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Theories and Concepts)亦列其中。回国后,在与生态学同行,特别是与青年生态学家的交往中,既感受到一种从事生态学概念和理论创造的蓬勃热情,也意识到如果我们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9.
直销的演变     
正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货币出现后的买卖关系,再发展为现代的多种商业模式,直销延续的是最初的人际分享,在新时代也将还有更多的可能。在普通大众中,始终存在着对"人际网络营销"、"多层次营销"、"直销"的误解和怀疑。这种现状对这一行业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以致从业者无法使用上述这些已经被提出的专门词语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概念。此外,这些普遍认可的专门词语也不能充分描述出我们是谁,做什么,以及我们的商业模式应该达到怎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5,(1):57-60
“现在公司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请您协助我帮助所有的员工设计目标。”在咨询生涯中经常有这样的客户对我们说。每次,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们来这里是帮你建立目标体系寻找指标的,我不能帮你制定目标.目标还是由你公司的员工自己定。”我只听说过目标管理,你们来不是作目标管理的吗?难道是指标管理?。很多人会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2.
什麽是學習?什麽是研究?在我們學校同仁(包括我自己)的認識上,概念模糊的情形還是存在的。正因爲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所以就不能妥當地安排研究與學習。什麽是學習?我以爲,嚴格地說,應當是指着掌握世界上已有知識的努力。這些知識是前人或別人勞動的成果,在世界上已經不是新的東西,但在我們還是新的東西,因此,我们就要去學習。學習已有知識是極端重要的。「後来居上」,其所以能够居上,就是因爲後來者不必花前人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欢创新课,创新课老师给我们讲创造发明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经常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造发明的新课题。所以,我也随时注意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有一次自习课,物理老师来辅导,我把上次未按时交的作业让老师批改,老师看后,在作业本上随手划了三个对号,由于当时没红钢笔,只用蓝钢笔划了三个“菁”号。我想,要是红色的“菁”号,该多好看呵!后来,在创新课上,老师讲完“同物组合法”的运用要点后,我突然想到了双色钢笔,于是举手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鼓励我把它做出来。“双色钢笔”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我很快就做出来了。现在,…  相似文献   

14.
<正>有位哲人说,天底下一共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而只有自己的事是由我们自己来控制和安排的。生活的精彩正是源于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的梦,而生活的真实则来源于我们靠自己的肩膀承担下的痛。德国人卢安克已经在中国义务支教10多年,这期间,他和一群中国孩子生活在贫穷的山村中,用知识和关爱滋养着那些渴望欣赏世界的孩子们,虽环境艰苦仍孜孜不倦。"感动中国人物"栏目曾想为他颁奖却被他委婉拒绝。外界要访问他,他却以关闭博客来回绝。他说,我做的是我想要做的事,并发自内心感到快乐,因此不需要他人的褒奖和物质安慰。  相似文献   

15.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16.
物方空间和象方空间是几何光学中两个较为重要的物理概念。然而,目前在光学教科书中却存在叙述含混甚至错误之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评述,并希望读者指教。 我们先阐述这两个概念的正确定义,所谓物(方)空间,就是由物点组成的空间;而象  相似文献   

17.
癌症认识史     
肿瘤是人类自己细胞的扭曲变体,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摆脱癌症。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曾经在波士顿为一位腹部癌症患者进行治疗,这位病人曾接受化疗,但又复发了,不得不再次接受治疗。病人说,"我愿意继续治疗,但是,我必须知道我在对抗的敌人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穆克吉历时6年完成的《众病之王》一书,就是通过回溯这一疾病的起源,讲述它4000年的历史发展,来试图回答这位患者的问题。在撰写癌症"历史"的过程中。穆克吉感到,他所撰写的不是某个"物",而是某个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我不认为世纪之交或者千年之交对人类历史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不相信耶稣的生日会对人类历史形成每一百年或一千年的周期或阶梯。但是当我们现在正要走出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形势却确实表现出急剧变动的症候。我们只知道其广度与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概念和理论来描述和把握它。可  相似文献   

19.
《齐物论》首段中"吾丧我"开启该本篇的基本思想——齐物,万物不齐既是一种物理状态,更是人的心理状态,即"成心"。我的"成心"将是非、彼此、物我对立,从而发生冲突、斗争,生命之本心因此丧失。为回归本心、游心于道,《齐物论》提出"明""庸"的概念,以一种哲学思辨的方式解除"我"与万物的对立关系,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20.
大凡读过《毛泽东选集》的人,都记得那篇题为《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的文章。贝特兰是新西兰人,当过英国记者,是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我最后一次见贝特兰教授是四年前在惠灵顿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为我和我夫人举行的话别招待会上。那天,79岁高龄的教授和夫人琼是自己开着车远道前来参加的,使我很感动。临别时琼走到我们面前,送给我们一包干花留作纪念。这是贝特兰和夫人亲自从自己的花园里采撷鲜花晾干后做成的。我们把这包饱含着浓浓情意的干花带回国。干花至今芳香犹存,但斯人已逝……詹姆斯·贝特兰是1936年来中国的。来华后他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