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3):125-128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传统养生学中动静观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以动养生、以静养生、动静结合养生的特点和对人体形神影响的分析来阐明养生学的动静观的内涵,并说明动静观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充实与启迪作用。指出动静结合是体育健身理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31-132
从分析阴阳学说的具体内涵,及其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运动锻炼的实际运用入手,阐发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理论的启示,如神与形、动与静、性与命等阴阳对立面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启迪,进而提出遵循阴阳中和原理应是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性养生、整体性养生、天人相应调谐养生、摄养生活起居有常,强调慎微等方面,对藏区传统养生学的特征及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藏医养生学以人体学为出发点,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辩证而科学地阐释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客观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增进住康、延长寿命的健身养生知识。提出藏医养生体育,应作为西藏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教育的重要教材,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飞  马丽华 《科技信息》2013,(14):309-30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太极拳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美学、养生学等多种文化思想和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精深的养生、健身拳理。太极拳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之一,并且广泛传入校园,成为公共体育课以及专修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就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使学生通过太极拳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人们对健身路径的了解还不深刻,加强对健身路径的宣传仍是必须的.健身路径的发展方向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领导群众科学地利用多个器械进行多方位健身路径锻炼,达到最有效的强身健体的目的.积极举办健身路径比赛,足推广路径健身活动的有效途径.影响健身路径锻炼者的因素可分健身路径的社会环境、健身路径条件、健身路径的自然环境、健身路径锻炼者自身条件等四类.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设体育养生课程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多所高校开设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现状进行梳理,为传统体育养生学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柳杨 《科技资讯》2013,(15):206-207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精华,有着独特的健身方法。它是中国古代的养生方法与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全面融入到大学校园,引导和教育学生主动、积极、科学的锻炼身体,获得独立开展养生运动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良好锻炼的生活习惯,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来德淳 《科技信息》2013,(15):308-309
目前多数人对健康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缺少正确的健身指导。体育学院开设中医养生学课程重视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身指导技能并服务于社会。本研究以中医养生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多年研究成果,针对体育院校专业特点,分析体育院校中医养生学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尝试"简易筑基、得气通络、随时随地、终身得益"的四部实践教学法,为中医养生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晓虎 《科技信息》2010,(30):I0262-I0262,I0261
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形载体太极拳因其拥有卓越的健身机理越来越受广大的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已成为了全民健身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资料分析法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阐释。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解析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揭示太极拳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锻炼者健康长寿、辅助医疗和保健等独特的健身机理。随着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太极拳的锻炼人群呈现萎缩趋势,本文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太极拳健身机理的本质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在从事太极拳健身的同时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健身原理和提高健美操锻炼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灵荣  闵梦林  李强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4):108-108,113
健美操是一项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氧运动,又是一项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运动。对健美操的健身原理和提高健美操锻炼效果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使锻炼者能掌握健美操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科学地进行健美操的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太极拳的深入讲解,讲述了太极拳对健身与养生的效果。练习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都予以阐述,以使练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对身体的锻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金娜 《科技信息》2011,(13):550-550
传统健身功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工作等压力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注重健身养生的当代社会探讨健身功法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田径场对社会的免费开放让人们有了可以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其配套设施齐全是大众最常去健身娱乐的场所之一,由于在学校内锻炼会产生种种问题,本文从场地使用及锻炼者安全方面给予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法、座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十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养生意识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养生意识薄弱和行为缺乏,对自身健康的忽视.高校教育部门应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开设传统养生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养生意识和正确引导养生行为,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使其发扬光大,还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钮薇 《科技资讯》2014,(10):206-20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三种方法,研究通过8周健身秧歌的锻炼对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男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期8周健身秧歌的锻炼人体科学专业男大学生台阶指数增加,心肺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柔韧性增强,体脂百分比降低,其身体成份有所改善.健身秧歌不仅对健康体适能有所的提高,也可以使锻炼者身心愉悦,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可以很好的普及和发展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6.
牛智伟 《科技信息》2011,(10):I0241-I0241
导引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养生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一种健身方法,它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通过练习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同时对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导引养生功对中老年人体质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从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探讨研究,以把握现状的研究和发展的趋势,达到更有利的发挥导引养生功增强体质与健身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导引养生功"属我国传统中医养生范畴,是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了"导引养生功"基本理论对健身的重要指导作用.提出:"导引养生功"安全可靠,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益心身健康,极有推广价值,具有显著的锻炼健身效果.旨在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126-128
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天人相应论指出人体与自然界和季节、时辰环境等息息相关,人体健康促进与体育健身应考虑这些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否则就是不完善的。天人相应论对体育健身理论的建设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气一元论"生命哲学为思想基础的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给现代体育健身带来了诸多启示.本文认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养成良好习惯是体育健身的基础;"形神兼备,性命兼修"修神为本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和心理学价值;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的相互统一的重要性;将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体育健身相结合有利于中西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对道家养生思想进行研究,道家养生思想是以“道”为思想基础,以“守静的养生观”为基本内容,以“节欲”的养生思想为基本手段,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