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综合考虑太阳辐射以及人体散热对乘员舱热环境的影响,以汽车空调风道双叶片型出风口的水平格栅和垂直格栅的角度为设计变量,利用当量温度作为热舒适评价指标,将人体的头部、胸部、左小腿、右小腿的当量温度定义为设计目标;通过设计实验DOE(design of experiment)选取30个样本点,采用Kriging模型建立近似模型,最后利用连续二次规划法(NLPQL)对该近似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驾驶员上身部位的当量温度有明显降低,其中头部降低1.78℃,胸部降低1.43℃,驾驶员的热舒适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表明汽车空调送风格栅角度对乘员舱内流场及乘员热舒适性有明显的影响,在今后的热舒适性研究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电动汽车行驶气流能量回收技术以增加续航里程,借鉴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方法,在电动汽车前舱内设计了一个由风道和升阻结合式垂直轴风力机组成的气流能量回收装置,并分析风道引起的汽车头部流场变化对整车风阻的影响.根据风能浓缩理论,考虑电动汽车前舱空间尺寸约束,设计了风道结构,通过CFX仿真验证了风道的增速作用.在CATIA中建立整车模型、带风道的整车模型、带风道和风力机的整车模型,将3个模型分别导入Ansys CFX中,研究风能回收装置对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相似性原理,采用放大比例的风道和风力机模型进行台架试验,得到了不同风况下的风道内流场.结果表明:风能浓缩后风速增加了约30%;采用风道和风力机的电动汽车风阻系数比原车降低8.84%;当风道与风力机处于最佳匹配位置时,风力机启动风速约为4.78 km·h~(-1),最高转速可达458 r·min~(-1).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封闭设备舱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排除,会损坏设备舱内的关键设备,严重影响列车安全运行,采用实车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速列车牵引变压器风道形式对其通风散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风道出风口平均风速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两者相对误差仅为2.9%,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当牵引变压器风道采用对称机构时,出风口风量与风道进口面积存在1个理论关系式,通过该式可以得到任意进风口面积下牵引变压器出风口风量。  相似文献   

4.
离心风机双出风道清选装置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离心风机双出风道清选装置的清选原理,参数选择,及其在谷物联合收获机,小型脱粒机和谷物清选机上的应用,地于设计双出风道清选装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目前客车发动机舱内火灾预警装置检测时间较长、误报较多的问题.在分析客车火灾成因的基础上,以客车发动机舱为研究对象,设计客车热表面故障模拟实验平台,模拟行车过程中的热表面故障,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热表面故障时舱内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故障特征开发了一种火灾识别预警试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舱内温度变化故障特征的判别方法,能够准确对客车火灾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6.
采用Visual Basic 6.o为开发环境,研制了矩形烟风道波形补偿器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对吸收轴向和横向位移的多波补偿器、等截面烟风道短铰式补偿管段、变截面偏心烟风道水平铰式补偿管段3种波形补偿器的设计计算;程序能够自动确定波节数并进行受力计算:当设计不符合要求条件时,能立即提示用户,并根据用户的选择重新计算.该系统还可实现对设计结论及数据的存储或打印,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可从计算机中读取出已存储过的壳体和壁板设计结论和数据,进行检查或修改.打印部分采用Printer对象打印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相关图示.烟风道波形补偿器设计系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设计功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简便、全面地研究各种热控系统故障对卫星各热控环节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将卫星热故障划分为热阻型、控制策略型和诱发型热负荷变化3种基本类型,建立了卫星外壳、辐射器、舱内环境和关键目标仪器4个主要热控环节温度变化的动态方程,应用热故障模拟模型,可以对各类热控系统发生故障时的热控环节温度变化规律进行较全面的仿真研究,从而为热控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简便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护式热板仪测量服装面料热阻的基本原理,提出热护式热板仪在有风状态下正常测量的自平衡条件.对606E型热板仪的原吹风风道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风扇形成的湍流区对热板表面温度的影响.使用红外热像仪对606E型热板仪表面温度场进行拍摄测量,证实了原606E吹风系统的设计缺陷.设计并制作一种新风道系统,采用由正压吹变负压吸,加长风道、增大风道横截面积、添加风压阻尼层和把环境温度传感器移到风道外部的改进方法,使流经热板表面的风稳定在层流状态.对采用新风道后的热板表面温度场进行测量,发现温度变化平稳线性,能够满足测量热板与热护板之间的自平衡条件.用新装置对海绵标样进行测量,所测数据与海绵热阻理论值相接近,验证了新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较于原风道下的测量,新风道下12块面料的热阻测量值与面料厚度呈现更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改进后的风道系统使606E型热板仪具有更高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矩形烟风道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其内撑部分均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选择计算,计算过程复杂,又容易产生差错。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开发了这套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为开发环境。在选择计算过程中,系统可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最合理的相关设计参数。当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不合理时,系统会给出相关的提示。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符合现行的设计标准,还允许用户“自定义”相关设计标准.以适应工程设计标准的不断变化。同时数据库留有扩充接口,可供用户进行补充。用户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可随时检查、更改、保存、打印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工作周期由原来的“一人一星期”减少到“一人一天”,且计算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采暖系统和一种结构合理的风道结构,达到了改善乘员舱热环境的目的.对采暖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出风口倒角半径、风道轴线与X轴角度、出风口高度、回风口形式等四个因素,根据正交试验理论,确定出最优化设计方案,即出风口倒角半径为60mm,风道轴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110°,出风口高度为570mm,回风口形式为Z-6-280×5.对最优化设计方案进行CFD数值模拟,同时监测驾驶员、乘员1和乘员2头部及脚部温度值,说明最优化设计方案的采暖系统对改善驾驶员、乘员1和乘员2乘坐热感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汽车空调风道中的气流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对比误差较小,并得出驾驶员侧出风口风量所占比例较小,从而致使驾驶员热舒适性较差.为改善这一现象,利用响应表面法,以空调风道中所加导流片的3个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以驾驶员一侧的出风量比例和空调总出风量为优化目标对空调风道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并将改进后的空调系统应用于驾驶员热舒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汽车空调使驾驶员一侧的空调出风量比例由原来的44.9%提高至51.3%,驾驶员的热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真实MD-82飞机客舱环境实验平台上模拟短途飞行,将客观环境参数测量与对受试人员的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研究不同季节下舱内热舒适和空气质量.其中,客观测量参数有:噪声、照度、舱壁和舱内空气温度、空气流速、CO2及悬浮颗粒物浓度.两组志愿者(普通乘客和乘务人员)分别在春季(过渡季)与夏季填写有关舱内热舒适和空气质量调查问卷对舱内环境进行反馈.通过客观参数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对机舱环境参数进行评价,并研究不同季节时不同中国人群的热舒适区域.  相似文献   

13.
张冀川  裴祥喜  杨静 《科技信息》2010,(23):I0045-I0045,I0083
本文主要阐述了干熄焦炉内衬斜风道检修新技术的设计思路、施工方案、经济效益,可在同类工程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3 t扫路车的风机选型和风道设计问题,基于NX NASTRAN的流体分析平台,结合风机风压、风量的理论计算与相关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风机的气体模型。通过流体仿真,明确了风道流速的分布情况,并对风机与风道的噪声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风机选型与风道设计,吸筒中的风速超过50.8 m/s,满足了吸筒中垂直向上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馨甜 《科技信息》2011,(10):I0104-I0105
为了解决动车组牵引电机的通风散热问题,本文先后建立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案的牵引电机风道结构的模型。采用CFD方法对风道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了风道内空气流动情况,解决了不同支风道风量分配的均匀性问题,并使风道阻力特性得到改善,为动车组牵引电机散热风道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火力电厂的设计中,送风机入口风道布置形式较多,一般普遍采用的是利用途风机附近的厂房构架,把送风机入口风道的吸风口引至高位,旨在利用锅炉散热加热室内空气。由于空气被加热过程中引起的对流作用,这部分空气基本上集中于锅炉燃烧室顶部空间,在电厂中称这部分热空气为“炉顶风”。黑河市热电厂1#-3#锅炉的3台送风机入口风道的设计布置方式,则采用了将入口风道的吸风口垂直引至高位,并分为两个吸风口。其中一个吸风口就近引至厂房外墙处,旨在夏季利用户空气;另一吸风口则在室内垂直引入运转层上部至锅炉右侧后上方,旨在秋…  相似文献   

17.
冷藏间均匀送风风道设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冷却物冷藏间的气流组织的要求,介绍了均匀送风风道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思路,并列举了计算实例,最后采用Flowizard对实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预期的理论设计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庞明银  葛跃进 《科技信息》2011,(15):J0123-J0123,J0095
本文主要分析了散热设计在电子设备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热设计。通过介绍热量传递的方式,散热方式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等内容,来介绍热设计的一般原则。最后结合产品从产品的结构布局、元器件安装方式、散热方式选择、空间隔离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热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止危险化学环境的有害气体从车辆舱体缝隙进入舱内,采用驱动风机加入净化空气建立舱内超压的方法,设计基于STM32单片机的车辆舱内超压测控系统。系统采用MQ135气敏传感器为例,采集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信息作为STM32控制器的触发信号,气压传感器采集舱内外压强得到压强差,运用增量式PID算法输出PWM波实现对风机的闭环控制,通入净化空气量大于舱内缝隙出气量,建立超压环境,保证空气来源单一流向,防止舱外有害气体进入舱内。系统壳体屏蔽分析设计、传感器的数字化提高系统在车辆电磁环境中的可靠性,模块化设计增加系统的可互换性。经过舱内试验,验证了系统检测舱外有害气体到稳定建立超压环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专利号 :992 546 93.1风道、冰槽型自然蓄冷式冷藏库 ,用自然气候调解、不用电制冷的、能全年用于果蔬保鲜的冷藏库。主要由冷藏间、热绝缘层、风道、冰槽所组成。风道和冰槽设置在冷藏外侧及底部 ,在冬季将冷能蓄存于冷藏间四周 ,可使得冷藏间内温度全年控制在 - 1~ 8℃之间。该型冷藏库为寒冷地区广大农村提供了一种能自行建筑、管理 ,结构简单 ,利于就地贮藏保鲜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实用、经济的冷藏保鲜设施。联系地址 :( 15 0 0 0 1)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处联系人 :刘淑华联系电话 :( 0 45 1) 2 5 19745风道、冰槽型自然蓄冷式冷藏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