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学生的作文《成长的烦恼》,我被他们的烦恼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鼻子太大而烦恼,几乎不敢在人们而前说话;有的是因为自己太胖;有的是为数学成绩不好;有的是为没有好看的衣服;有的是因为同桌的成绩比他的好;还有的是为了老师从来没有看过他……掩卷遐思,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又自卑的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贾志勇 《科技信息》2010,(27):305-305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人格和性格有很大不一致的学生。因为学生可塑性较强,他们的表现一般具有不一致性,而不是一致性,但在不一致性方面,"问题学生"则表现的相当突出。这些学生大多都深悉社会知识,而对于学习常漠不关心,对于老师和家长有的简单粗暴,有的阳奉阴违,他们又都深知老师的心理,知道师长无论多么着急,多么严厉的批评他,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家长有时可以打骂甚至侮辱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则绝对不能,这势必就增加了我们教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沈国华 《杭州科技》2001,22(4):39-39
和孩子一起上网吧!这个“吧”不是“网吧”的“吧”,而是一个表示催促的感叹词。家长,尤其是学生家长看了,一定会很生气,如果他们知道我还是一个老师,肯定会更生气。 那么,我就先检讨检讨自己吧!报纸上说了,现在的老师知识面没有学生广,有的老师看了非常不高兴。我看了却觉得很惭愧。调查的结果绝对是真实的,老师的知识面确实普遍没有学生广。因为我也曾经是学生,我知道我书看得最多的时候就是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一有零用钱,首先就是买书。现在看看书架上的书,大多数都是学生时代买的。等做了老师了,却好像是功德圆满了…  相似文献   

4.
每到寒暑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会成为我国各地的一道别样风景,中小学生们不仅白天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有的甚至晚上还要参加,比正常学校教学的日程安排的还要紧张。培训机构的老师一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也有一部分是在职的老师。培训机构以这部分人为招牌,在外招生,然后收取报名学生一定的培训费,然后将培训费的一部分给老师作为薪酬。这种收取薪酬辅导学生的方式即为有偿性课外辅导。  相似文献   

5.
李春来 《科技资讯》2009,(17):193-193
自信是生命成长的强大动力,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决。但人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开始,我们就能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李佳 《科技信息》2010,(33):130-130,108
身为老师,最深的体会,要做好学生的长者、朋友、知己、引领者,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回顾他(她)的老师,最先想到的总是他们的班主任或是印象很深的老师。因为,班主任是学生最熟悉、最贴近,也从一点一滴关心学生成长的人。做过班主任的我,从来无法抹掉做班主任的感觉。虽然已是几年没有班主任的头衔,我却十分乐意在学生面前尽班主任的职责,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处理日常小事。  相似文献   

7.
张艳 《榆林科技》2007,(6):58-59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对学生的教育单纯靠学校,靠老师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必须要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学生阅读社会的第一本教科书,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8.
赫甦 《奇闻怪事》2009,(7):88-89
笔者认为:领导应多夸奖我们的老师,而不是仅仅找老师的缺点,正如“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样,好老师也是“夸”出来的。大量的事实证明,教育教学成绩较好的老师,尤其是许多名师,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他们的工作能及时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认可、夸奖,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低,而是这门课程或者老师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呢?教师应作为一个合作伙伴,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达到有关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教育,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其意义并非是奖项能够概括的,只要踏出这一步,我们就胜利了。"参加我们课程的学生每周要上两次课,有的人当然会中途退出,但同样有人坚持了两年,我问他们为什么坚持下来,他们的回答是:‘喜欢’。"遵义四中3D创意设计课程培训辅导老师席菲菲这样回忆。高中生学业本身不轻,而很多科技教育在学校里更多像是"兴趣班"一样的存在,学生选择了,意味着要学更  相似文献   

11.
担任职教语文教学以来,深深感到学生的基础差,学习非常吃力,因为上职高的学生往往是考不上普通高中,家长无奈之下的选择。这些学生一部分不是身体智力上有这样那样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大多对学习已失去了信心,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态度。因此课堂上无论老师怎样声嘶力竭的讲,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使老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2.
见过谢先银的人,或者与其有过交道的人,对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印象尤深的。谢先银是衡南县安监局长。这个职务总是劳碌的命,因为要不停地的对企业实行综合监管,要督促他们花大钱投入安全生产防护中去。有些企业或者老板是理解支持的,有的却因为花钱而心痛,如何与大多数企业和其他方面协调好关系,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位,是一个安监局长的职能所在。谢先银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纵观当前教育,我们的老师已经很好地认识到:对学生应该怀有满腔热情富有爱心,可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教育的方式无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老师心急如焚,有的老师责骂有加,有的老师苦口婆心……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能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那份挚热的爱了吗?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把我们的爱给挡住了,甚至把学生推的离我们更远。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这份爱,同时又让这份爱产生最大的效应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发现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从心开始,从学生的心理开始。  相似文献   

14.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一、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他们活泼好动,他们并不是老师的傀儡,他们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他们需要老师的真心关心,他们需要老师的赏识,他们需要老师指引前进的方向,他们需要我们不断的矫正他们的言行习惯,需要我们不断的宽容。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要极大地加强和改善德育已成社会共识,这不但涉及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涉及学校的改革,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对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可投少花力气,但结果总是未能令人满意。有学生说:“老师教我爱集体,社会大家顾自己;老师教我要奉献,社会  相似文献   

16.
小学起步阶段语文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颇具很大挑战性,因为写作是一个综合运用比较高的学科.在开始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孩子们比对范文进行模仿,增加学生们知识的积累.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层次的进行挑选,只是觉得某句话的语句漂亮、华丽就介绍给学生们,其实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等于抄袭,也不是把范文中的语句变换某些词就是自己的东西,我们更希望学生们可以写出自己的东西.优秀的范文也是一个可供模仿的对象,但是老师在选择模仿的时候还是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模仿并非一味的进行,也应该运用合理的技巧.在模仿之前,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自己想些什么必须先有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周存芳 《科技资讯》2014,(29):187-187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脑更勤,还要有热心、细心、关心和爱心,更要有耐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现在的学生都是"幸福过剩症",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没有目标和方向,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自主管理、成长。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简单谈谈在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成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喻婷 《科技信息》2007,(32):160-161
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老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生们交朋友,赏识发现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让班级成为他们的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19.
爱的教育包括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同学。教导学生对学校多一些感恩,因为它给了你学习的机会;对父母多一些感恩;因为他们给你生命;对老师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知识;对同学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友谊。心怀感恩,成长才会快乐。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谢学校,感激父母,感谢老师,感激朋友。爱的教育,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20.
正《难题》是俄国画家别尔斯基创作的一幅名作。画面上,在一位老师周围,一群学生正在学习。他们有的低头苦思,有的两两商讨,有的侧身向老师请教,更多的则望着黑板沉思,而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那么,这道数学题究竟难在哪里呢?原来,老师要求这些学生口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