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SARS-CoV-2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后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引起全球大流行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可以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结合,进而入侵细胞内部,启动病毒的复制.为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疫苗、小分子药物及抗体药物.纳米抗体(nanobodies, Nbs)是可识别抗原的最小结...  相似文献   

2.
冠状病毒可引起人类呼吸道、肠道等多系统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3年)、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2004年)以及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19年)均已被证实通过与黏膜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感染人体.因此研究冠状病毒感染过程中ACE2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该文综述了ACE2在3种冠状病毒感染人体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病毒棘突蛋白识别ACE2胞外域顶端,且有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TMPRSS2)等因子参与其中.针对冠状病毒与ACE2结合的机制,可以从多个靶点设计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07,14(3):269-269
科学家修改了H5N1病毒的一个蛋白,从而使其用于发现哪些突变可能让这种病毒进行人际传播,并创造出能用来制作预先防范性疫苗的毒株。H5N1病毒引发了禽流感,它也能偶然传给人类。目前还没有报道H5N1禽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病例。科学家相信,如果这种病毒要在人际传播,它表面的一种名为血凝素的刺状蛋白必须发生变异。血凝素蛋白的一个称之为受体结合区(RBD)的部分与宿主细胞的特定部分结合在一起之后,这种病毒才能再进入宿主细胞。科学家让H5N1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定变化,然后测试结构发生变化的受体结合区识别禽类和人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酸碱热处理对牛乳酪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抑制活性、游离氨基、色泽及其毒理特性的影响。在pn9.0-12.0的热处理条件下,牛乳酪蛋白源ACE抑制肽的抑制活性降低,色泽加深。热处理后的ACE抑制肽对Caco-2细胞和ECV-304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以ACE抑制活性、游离氨基、色差值和细胞存活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酸碱热处理对ACE抑制肽的稳定性和毒理特性影响。高温和碱性热处理能破坏酪蛋白源ACE抑制肽的稳定性(见图1~3)。  相似文献   

5.
目的:乳清蛋白是牦牛乳中的重要成分,其经酶解制备的乳源性ACE抑制肽以安全性高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实验研究利用乳清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技术.方法:本实验对从耗牛乳中提取的乳清蛋白,分别根据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各自的最适pH及温度,采用酶解法制备ACE抑制肽,以ACE抑制活性为指标初步筛选出最佳水解酶,并探究最佳酶水解乳清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碱性蛋白酶为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水解酶,英最佳反应条件为:pH8.5、温度60℃、E/S为5.5%、水解6h.制备的ACE抑制肽抑制率可达到85.2%.结论:碱性蛋白酶为最佳酶选,用碱性蛋白酶制备的ACE抑制肽体外抑制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这为进一步优化乳清蛋白降血压肽的制备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快速变异导致不断出现新的毒株.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2的S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与宿主ACE2的结合亲和力与病毒的侵染能力相关.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持续暴发,出现了大量RBD多点突变的新毒株.通过生物试验方式获得突变毒株RBDACE2结合亲和力费时费力,远远落后于突变株的积累,不能满足对该病毒实时监控的需求.为了快速预测具有多点突变毒株的结合亲和力,设计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从RBD序列上学习关键特征并预测RBD-ACE2的结合亲和力,在真实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关切变异株的RBD-ACE2结合亲和力,也有助于对SARSCoV-2突变株的传播能力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12,(6):32-32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Y引起的.作者通过PCR扩增得到了S蛋白的6个编码片段,并利用表达载体pET28a( )在E.coli BL21中进行了原核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了包含大部分ACE2结合区域的S蛋白片段(S4).ELISA分析结果表明S4与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分析,病毒感染细胞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对AHZC-88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病毒不仅能与该细胞表面结合,而且能够进入细胞,但是不能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电泳分析显示该细胞的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比对病毒敏感的ZC—7901细胞多了一条区带。这些结果提示AHZC-88细胞对病毒的抗性可能是由于病毒在细胞内的脱衣壳过程受到了抑制所致。  相似文献   

10.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与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感染密切相关的恶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TLV-1反义编码的HBZ(HTLV-1 b ZIP factor)蛋白在ATL发生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寻找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方法,设计了能与HBZ蛋白形成二聚体,从而封闭HBZ蛋白功能的靶向多肽R8-HBAP.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R8-HBAP可以有效抑制HBZ蛋白与下游靶蛋白c-Jun的结合,报告基因实验显示,R8-HBAP能阻遏HBZ蛋白对AP-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R8-HBAP能抑制ATL细胞的恶性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因此,靶向多肽R8-HBAP通过阻遏HBZ蛋白的功能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为R8-HBAP的开发利用及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传播已经导致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死亡。因此,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对研发控制其传播的新手段至关重要。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它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目前已有多个关于新冠病毒N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综述总结了这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蛋白的最新数据,以期提供有关该蛋白的结构和多种功能特征的全面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1.新冠“阳康”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流言:网传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需再经过15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康复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真相:实际上,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人体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机体就不具备保护力。此时如果真的有病毒再进入体内,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ARS-CoV-2 Spike蛋白(简称S蛋白)过表达对人肾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S蛋白慢病毒的表达载体pLV-CMV-S-IRES-eGFP,并将此载体包装成慢病毒颗粒(LV-S).利用重组的慢病毒LV-S感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及HEK293T细胞(293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现状,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升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26日至3月12日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考察,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结果:共有241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占同期新冠肺炎患者的80.60%,治愈出院比例94.19%.初始治疗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单药治疗为主,29.88%的患者需进行治疗方案调整.本研究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比例逐渐下降,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用药比例先后上升.共71例(29.46%)患者出现了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以抗病毒单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后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优选.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加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5.
为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含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 .将汉滩病毒 76 118株S基因编码区 5′端约 0 .7kb的片段与M基因编码G1的片段连接 ,克隆入 pGEX 4T2 ,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2 S 0 .7G1,在大肠杆菌XL1 Blue中诱导GST S0 .7G1融合蛋白的表达 .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明 ,成功构建了嵌合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2 S0 .7G1.经IPTG诱导后 ,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融合蛋白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 (Mr)大于 1× 10 5的S0 .7G1与GST的融合蛋白 ,并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带 .获得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GST S0 .7G1,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扇贝裙边的酶解产物——蛋白多肽对ACE活性的抑制率作为控制水解程度的指标,确定制备ACE活性抑制肽的最佳酶种及酶解工艺技术条件.通过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风味酶、枯草杆菌蛋白酶5种酶酶解扇贝裙边得到的蛋白多肽对ACE抑制能力的比较发现,5种酶在不同酶解时间所得到的酶解蛋白多肽都具有一定的ACE抑制能力,其中胃蛋白酶酶解蛋白多肽的ACE抑制率最高,为91.33%;再经L9(3)4正交实验对胃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酶解反应最佳条件是酶量400 U.g-底1物,pH 2.5,温度32℃,底物浓度(原料∶水)1∶2,酶解时间3 h;试验结果还表明,单酶(胃蛋白酶)的酶解蛋白多肽比复合酶(复合风味酶)和双酶(胃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的酶解蛋白多肽对ACE活性的抑制能力都强.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其编码的蛋白质Kisspeptins与人类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不仅可以使细胞发生局灶性粘附进而使其运动能力受抑制,而且可以抑制MMP-9的表达以维持基底膜的完整,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Kiss-1基因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和抗体是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一类免疫球蛋白,也是疫苗发挥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目前已知的中和抗体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病毒-细胞相互作用和介导免疫调理作用,其中前者又包括抗体阻止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阻止病毒感染过程中变构以及阻止子代病毒释放等[1].2019年12月9日,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宁邵教授团队在PNAS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揭示了一种新的由抗体诱导病毒原位崩解的中和机制(图1).该团队在前期研究中,通过截短的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E2蛋白)免疫筛选,获得一株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类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RT对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RT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R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蛋白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失去原有细胞形态,实验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实验组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加,且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ART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使该细胞阻滞于G2/M期,可能与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等蛋白的激活引起DNA损伤反应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