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广州示范基地")是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为载体,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广州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总要求,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思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成为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2019年,广州示范基地因数字动漫产业集聚典型示范荣获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十强称号。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2021年3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等六个部门发布《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丰文化"或"公司")作为广州唯一、广东省仅有的两家之一的单体类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单位,在《方案》里被重点提及。作为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标杆企业,励丰文化围绕当今文旅产业缺乏盈利模式和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共性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和模式创新,把在地文化转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提出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交互技术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数字创意、文化科技创新与文旅产业应用实践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部聚集     
江西建设我国首个新能源科技示范城1月22日,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启动大会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上指出,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科技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端优秀创新人才,做强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技》2014,(11):I0001-I0001
正据甘肃日报6月1日报道日前,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网络有声阅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承担的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该项目的启动也标志着基地在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宋城股份是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国家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宋城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不断推成出新,全力打造中国文化演艺品牌。5月,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届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由省科技厅和省委宣传部共同推荐的“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杭州科技》2012,(3):26-31
杭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杭州市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长三角地区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授予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杭州市将以杭州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以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为平台,发挥杭州历史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7,(3):59-62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汇融合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对我国正处在"一带一路"节点地带的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更是起到催生、引领的作用。针对"一带一路"科技文化的发展,对西部新兴产业聚集作用的机制开展研究,探讨在"一带一路"作用下,科技文化国际融合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和新型模式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推荐,经科技部组织评审,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3家单位获批成为2020年度"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根据《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分为"战略科技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社会与生态建设"、"农业与乡村振兴"等四大类,是科技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1.文化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突破 2012年5月,合肥市被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同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立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也是全国第10家基地。基地按照一个基地两个园区(合肥园区、芜湖园区)的模式建设。合肥园区目前已入驻科大讯飞等数字出版相关企业近百家。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佳  许立勇  李方丽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59-1165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有关政策经验,指出文化与科技在典型产业中上、中、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融合的方式,并以全国34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有关数据构建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提出促进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实验中心30年建设与发展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电子技术类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心成立于1988年,1999年获得四川省"优秀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称号,是"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工程训练的主体,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12年顺利通过"示范中心"验收专家组现场考查验收,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广电局、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六部门联合编制的《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印发,标志着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到2015年底,河南省力争培育5家以上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争创1家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扶持20家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建设10家以上文化科技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推动厦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厦门市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及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安市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借文化载体赋予技术灵动的生命力,依托技术让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2011年10月,西安市获科技部批准,成为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成为西安推进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蚌埠高新区)1994年4月成立,1995年5月启动建设,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硅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滤清器产业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硅基新材料)集聚发展基地之一。2016年,蚌埠高新区  相似文献   

17.
特约主编: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主编观点:今年温州市科技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建设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新型城市目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抓手,重点实施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科技富民强镇示范工程、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示范工程、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杭州科技》2012,(3):60-60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文化立市战略,引领、驱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制定了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33条自主创新政策,出台了《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措施,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PCT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19.
正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合肥市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十一五"以来,合肥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认定背景与发展现状。通过检索CNKI及相关蓝皮书文献,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对基地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路径等方面研究相对偏多,对于基地效能、基地评估(评价)、基地金融支持、政策创新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综述了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取得的经验,从基地的案例研究、定量化研究、文化品牌研究、审核评估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未来基地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