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省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作物,全省常年种植面积700多万亩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位居第三位。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较多,加之施肥不足,导致马铃薯病害、早衰问题突出,严重限制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沼肥具有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养分吸收,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良好作用。为此,我们选用了不同浓度的沼液施用试验,研究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马铃薯产量提高15%实用技术。以克服病害和早衰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4%以上。我省种植面积约8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河西、陇南地区。水稻在我省的最高产量达1400多斤。平均亩产比小麦高。单从水稻的产量来看,在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早日实现我省粮食上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  相似文献   

3.
王超  王建明  黄新友 《汉中科技》2010,(2):23-23,27
简述了宁强县2009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全县发生面积0.667万公顷,防治达标面积0.63万公顷,占发生面积的95%,病田率100%,病叶率89.2%,严重度59.2%,病指52.8,为2002年以来大流行年份。发病特点:秋茁发病早,扩展蔓延陕,早播麦田重于晚播麦田,绵阳系统品种发病重,发病区域差异大。大流行原凶是:绵阳系列小麦品种丧失抗性,早春降雨多影响防效,防治不够彻底。今后防控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减少菌源入侵,及时发布防治信息,指导大田防治,突出“早”字,及早安排防治工作,加强投入引导力度,落实防治责任,抓好防治示范,带动引导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野燕麦是危害我区小麦等作物的恶性杂草,在兵团垦区广为发生,尤以在四、五、六、九、十师和哈密管理局等地发生严重,初步调查统计,发生面积在一百万亩以上,危害面积近七十万亩。危害严重的田块野燕麦密度一般达20万株/亩,少数田块每亩密度高达3~4百万株。一般田块可减少20~30%,严重田块造成“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兵团垦区田野燕麦的危害就减产小麦6千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5.
常勇 《榆林科技》2004,(2):17-17
我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据2003年统计,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163万亩,鲜薯总产151万吨,(据1998年调查,全市马铃薯秋种面积280万亩,总产280万吨,即全市农业人口人均1亩、1吨鲜薯产量)。马铃薯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是我市第一大宗农作物,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膜小麦做为一项促使我国北方小麦产量上台阶的突破性栽培技术,已受到国家和北方各省(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1997年全国已种植地膜小麦(穴播)250多万亩,我省的推广面积也由1996年的43万亩,迅速扩大到178万多亩。但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我省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作物,全省常年种植面积700多万亩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位居第三。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增多,加之施肥不足,导致马铃薯病害、早衰问题突出,严重限制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稀土肥料具有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养分吸收,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良好作用。为此。我们选用了稀土磷肥、全元稀土微肥和生物活性稀土微肥3种肥料,  相似文献   

8.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小麦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其中优质麦年产量为200万吨左右,而全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在2000万吨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虽然国内小麦供略大于求,但优质小麦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10%左右,这就表明我国小麦质量(品种)是低水平过剩,低品质产品滞销。我区优质小麦生产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种植面积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省  相似文献   

10.
沙永秀  封秀芹 《汉中科技》2006,(6):33-33,35
油菜是陕南的主要油料作物,在秋播中占主导地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仅汉中市油菜种植面积就达110多万亩。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受到了挑战,省力、省工、轻简、节本的免耕环保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关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我县2002年引进半免耕盖草栽培技术,经过3年多的试验、示范,2005年秋播推广面积达5.2万亩,平均亩产达165公斤,较常规栽培方式亩均增产5%-10%,节约投资50元-60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全市油菜面积101.3万亩,总产13.41万吨,平均亩产132.3kg,单产创历史新高。汉中是我国长江上游冬油菜的高产区,据科学试验和生产调查,我市油菜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50Kg左右,中产田块亩产在180-200kg。百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30Kg与中产田平均亩产相差50-60kg,提高我市百万亩双低油菜生产整体水平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是滁州市常年发生的重要病害,90年代中期,发病面积达6万hm~2,1998年发病面积超过8万hm~2,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41%,而且发病程度也明显加重,造成枯孕穗、枯白穗的面积已占发病面积的20%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发病规律及特点 小麦纹枯病菌以菌核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病菌侵入小麦叶鞘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逐渐形成尖眼状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14.
当前春粮产量在全年三熟制产量中,表现为不稳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播种季节不能适时,春季雨水多、倒伏、早衰、病虫害多所造成的,如杭州市1975年初步统计,在小雪左右的迟播麦面积约在30万亩左右,一般与适期播种相比要减产15%左右,再从历史上分析,那年春季4、5月份雨水多,小麦就发病重、霉根、早衰、造成减产,据统计2~3年就有一年灾。如何解决?除从育种上着手外,还应从栽培上研究它的生长规律,发挥其现有品种的丰  相似文献   

15.
裴刚 《汉中科技》2006,(6):26-27
勉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46万亩,常年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豆类、薯类等农作物面积较大。丰富的粮食作物,和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农田鼠害发生,每年的鼠害发生面积达到农田面积的35%左右,一般产量损失5%-10%,危害严重的可达20%以上,已成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重大自然灾害。为此,1989年以来,勉县植保站在全县组织开展统一的灭鼠工作,至2005年,累计开展灭鼠11次,使用0.5%溴敌隆母液4880kg,0.005%溴敌隆毒饵21.5t,配制毒铒48.8万kg,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不结实的现象,在我省过去就不断发生。1957年“甘肃96”小麦品种就出现过不结实问题。1959年原八五四农场种植八千亩“甘肃96”因不实而绝产,故群众又称该品种为“甘死96”。兵团四师1959年以来的十四年间,就有七年发生,而且1970年以后的四年每年都有。严重的1973年竟达近十八万亩,占其小麦面积的17.6%,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障碍(见表)。  相似文献   

17.
陈青 《大理科技》1998,(1):26-29
本文就1997年大理州小麦条锈病回升危害趋势,从大理州小麦条锈病发生危害历史,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与发病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阐明重视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性,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临沧市橡胶树蚧壳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蚧壳虫为害橡胶树的报道,我省最早于1993年黄雅志等人报道了1989年发生在大渡岗蚧壳虫为害橡胶树的情况,为害面积7.5亩;1996年和1998年我市耿马县及西双版纳黎明农场报道了蚧壳虫为害橡胶树,多集中于中、幼龄胶树;2002年橡胶蚧壳虫在西双版纳大面积发生,仍以为害中、幼龄胶树为主,面积约1万亩;2003年以为害开割胶树为主,面积约5万亩、2004达到61万亩,为害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为害远远超过现在其它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甜菜潜叶蝇是甜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乃门莫墩乡和协比乃尔布呼乡是和静县以种植甜菜为主的两个乡,亩产量能达到4—5吨,含糖量高。2003年在我县此虫中度发生,主要品种以华丹2号和德国KWS--5075品种为主。在KWS--5075品种上危害较重,尤其是在协比乃尔布呼乡协米尔村7组甜菜田块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大。合计发生面积达1860亩,种植偏晚的田块危害严重,有的田块甚至绝收,从而制约着甜菜的产量和品质,对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略阳县主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总产的丰欠和群众的生活。2000年以来主栽品种绵阳19号严重感病(主要指小麦条锈病),而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面积极少,致使小麦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实现小麦高产,生产上采用以药剂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为手段,延长小麦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引进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试图筛选出取代绵阳品系的高产抗病品种,通过儿年的工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