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诸多媒体上频频见到“生物反应器”一词。那么,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它会引起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被称做“绿色药物工厂”的生物反应器,一起去领略它的神奇魅力吧!  相似文献   

2.
听说过“武装到牙齿”这句话吧?过不了多久,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就可以让你真正“武装到牙齿”——把移动电话装到你的牙齿里去。这种新款手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科学家吉米·洛伊兹和詹姆斯·阿格设计的,它可以用来接受电台和移动电话发出的数字信号。据悉,它已从6月21日开始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出,与之一起展出的还有其他一些“未来派展品”。  相似文献   

3.
“不走进森林也知道树木病害。”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卫星地图的一个新用途。科学家们发现借助于440英哩高空上的卫星去观察森林中所发生的病害比通常的方法要简捷得多。卫星上的仪器通过测定病树腐烂物所释放的能量来作出诊断;而这些病树光凭肉眼看来可能是健  相似文献   

4.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5,(12):29-30
加州,莫斯海滩,清晨6:30。今天,我将与来自蒙特雷湾水族研究所(MBARI)的科学家和技术员一起对深海生物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其中的帕特里克·惠林(PatrickWhaling)是一位资深的海洋生物学家,也是这次考察工作的首席科学家。我们这艘名为“Point Lobos”的考察船在晨雾中静静地等待着。今天的出海人员包括惠林先生、一位海洋科学家、一些技术人员和实习生。船员们早已上船待命。7时整,Point Lobos缓缓地驶向大海。启航时,一群海豹在港口用吼声向我们送行。Point Lobos是蒙特雷湾水族研究所的一艘考察船。在它的甲板上有一个专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5.
<正>1至关重要的联系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制定出一些重大行动计划和优先发展领域,从而在全球植物科学家群体与不断变化的社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环境退化、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以及生物多样性流失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综合的手段,通过合作而加以解决.2正在变化的世界作为植物科学家,面对我们这个星球和社会不断发生的变化,我们越来越感到关切和担忧.在有生之年,我们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最近得出结论,以往研究认为的“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使生物寿命延长”的传统说法已被突破,科学家们如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即对我们人类来说,似乎不经过饥饿状态也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据称,只要通过一种药物,就可以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8.
驴的大脑     
狮子和狐狸一起去打猎,狮子按照狐狸的建议,发了写有建议关于两个家庭之间结为联盟的信息给驴。驴特别高兴,它期待着和王室的联盟,去了开会的地方。可是,当塔吊到达那里的时候,狮子上去一把抓住了驴,然后对狐狸说:“这是我们今天的晚餐。我去打个盹,你在这里看着,如果你想先尝为快,有你好瞧的。”狮子走了,狐狸在那儿等着。然而狐狸知道他的头儿还没有回来,于是冒着危险把驴的大脑挖出来吃掉了。狮子回来后马上发现驴缺少了大脑,于是用恐怖的声音问狐狸:“你把大脑弄哪儿去了?…大脑?大王,它没有大脑,否则它就不会掉进您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森林疗法 前苏联专家预言:下一个世纪医生开给病人的处方不再是药物,而是“到森林里去和树木打几个小时交道”。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法国的塞帕斯坦·库乃普就提出森林疗法的设想。现在,“森林医院”、“森林诊所”等新型医院遍及欧美、日本诸国。人体和大自然原本就是和谐而相互联系的,树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疾病发挥积极影响,如减少  相似文献   

10.
<正>长久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被"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命题困扰。随着我们逐渐了解了过往的岁月,未来的道路反而显得越发模糊。地球自转的同时会跟随太阳系一起运动,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它会毫无保留地听从召唤,跟随银河系一起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之快,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银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让人体皮肤细胞大大变年轻。证据表明少吃和锻炼有助长寿。2022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成功让一名53岁女士的皮肤细胞年轻了30岁!科学家认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返老还童”的希望。逆转衰老早期研究细胞命运可逆转要逆转衰老,就要逆转细胞的生命周期,让细胞从“老年”回到“幼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格登就通过“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复制出了一只蛙,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成熟的细胞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逆转为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信息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维导体液晶最近,一个法国科学家研究组鉴别了他们认为是一维导体液晶的第一个样品.法国施特拉斯堡大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雅克·西蒙(Jaques Simon)带领下合成出的这一新型液晶相样品.我们知道液晶分子有“长形的”和“盘状的”两种.长形分子可以形成盘状分子所  相似文献   

13.
据考证,古老的玛雅文化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发源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并在公元250年繁盛一时。聪明的玛雅人在种植、编织和建筑等方面留下了丰厚的财产。在今天的墨西哥,考古学家们开始探索尤卡坦半岛的灰岩坑。这些灰岩坑曾是玛雅人的用水来源,也曾是古代玛雅人供奉神灵,用活人和珍宝进行祭祀的“神潭”。那么,这个传说中的古玛雅人神秘的“神潭”是个什么样子?“神潭”里面又会有些什么呢?让我们随科学家一起去探个险吧!  相似文献   

14.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  相似文献   

15.
鸟儿在空中飞,鱼儿在水中游,它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人类少去的地方。然而,空气和水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不少科学家想到用动物(尤其是鸟和鱼)来检测我们的环境。美国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打算利用鸽子来完成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工作。这群背驮着特殊装置的鸽子将于2006年8月被放飞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空中。想出这个方法的是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研人员比阿特莉丝·达·科斯塔和她的两名学生。该研究小组计划将上述各种仪器统统“塞”进一个足够小的盒子里,以便让那些鸽子可以背着它们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中。每只鸽子…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17.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西部,有一个“神秘地带”,是一块被森林包围着的弹丸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变矮,也可以长高,树林和房屋都向一个方向倾斜,高尔夫球会沿着斜面自动向上滚动,人们可以在墙壁上散步……这种种奇异现象,使得科学家们瞠目相视,莫知所以。  相似文献   

19.
当那些长期不为人所知或被认为早已灭绝的生物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被发现时,难道我们不能希冀:或许有一天会有未亡的“海怪”被发现,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经接受“鸟类是恐龙的后裔”这个观点一样。  相似文献   

20.
<正>会通过声音交流的阿尔斯通唱歌鼠将成为科学家研究人类语言交流机制的良好模型,甚至为人类自闭症研究带来可能。在中美洲的高山地区生活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物种——阿尔斯通唱歌鼠。这种啮齿类生物终年在云雾缭绕的森林中繁衍生息,看起来好像并没有太多信息传达给我们,但是这种老鼠却能够创作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