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形成了科技型人才的聚集,其聚集现象则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本文主要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其优化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朝永  师永志 《太原科技》2010,194(3):37-39
科技人才是人才资源中重要的宝贵资源,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流动的结果,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通过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支持系统研究,可知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实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聚集产生的聚集效应能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分析人才聚集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和谐管理的思想,对国有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过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仿真检验.模型仿真结果显示:①学习惯性和经验惯性影响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②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有抑制作用;③知识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基于此,提升知识惯性下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应持续强化科技型人才跨学科交流和经验学习;积极破除科技型人才知识惯性;不断优化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供应链及人才聚集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人才聚集环境下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模式,认为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创新、知识共享是供应链中聚集效应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技型人才区域分布差异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晨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9):103-109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计算了影响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科技型人才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数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显示,区域差异马太效应明显,虹吸效应影响持续存在,木桶短板危险性增加。建议东部地区调整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间科技型人才相互融通补充。  相似文献   

7.
钟定国  毕小溪 《科技信息》2011,(7):I0111-I0112
以延长石油集团为例,探讨了石油企业领导行为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用近年来在领导领域颇受关注的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理论,论证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差异化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延长石油企业的科室主管改善领导行为的工作投入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比较研究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对345份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并不一定比交易型领导更有效,这两种领导风格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优劣互现,各具影响力,并能相互补充。因此,应该用权变的观点来看待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因人、因时、因地灵活地选用不同风格的领导行为,取长补短,以取得领导有效性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现状入手,分析了在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流动以及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长远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了未来中国科技创新战略管理蓝图及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研究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科技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之路有效的且不可替代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变革型领导的理论与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革型领导理论是最近20多年来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成为领导学研究的新范式。首先简要介绍了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及结构;然后从相关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接下来总结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最后,指出该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宁波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实证了行业人才集聚度与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宁波市的行业人才集聚度提高了对行业的贡献率,但是,人才集聚度还不高,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不同种类和层次的人才组合效应还没有显现。因此,笔者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快宁波市行业人才集聚形成集聚效应,要重视保持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比例产生组合效应,从而促使宁波市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314家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均提升企业绩效;技术能力的内部匹配中,只有调节作用提升企业绩效,平衡关系对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技术能力与领导风格之间存在匹配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与交易型领导风格相匹配,技术创新能力与变革型领导风格相匹配。环境竞争性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绩效,而不利于技术吸收能力产生绩效。  相似文献   

13.
 面向未来10~1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为影响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分析和认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Solow余值模型,对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又有利于持续提高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概念、意义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概念,论述了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对策建议:加强统筹领导,成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协调机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现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品牌;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各地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研究与推广;建立人才信息库,开发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与预测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是“事业造就人才,人才牵引事业”的紧密关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人的能力建设,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治理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入手,实证检验中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领导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的影响;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