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介绍了纤维液膜接触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使用该反应器做汽油脱硫醇实验,结果证明,采用纤维液膜脱硫技术后,分离效果好,碱洗脱硫效率高,从而证明该技术在汽油脱硫醇工艺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厂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醇装置改造,文章讨论了两种脱硫工艺,并对其工艺原理、工业应用及经济效益进行简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忠军  司海娟  吕冲  徐明辉  孙振 《甘肃科技》2011,27(19):48-49,47
介绍了两种国内常用的汽油脱硫醇技术。通过对比发现,纤维液膜汽油脱硫醇技术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装置的长期运行,且其具有操作费用低、工艺简单灵活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汽油脱硫醇技术。  相似文献   

4.
两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FCC汽油硫含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减少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主要有:FCC原料油加氢脱硫、FCC汽油加氢脱硫、催化裂化原位脱硫、生物脱硫和吸附脱硫等.其中,催化裂化脱硫技术和吸附脱硫技术因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综述了催化裂化脱硫技术和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汽油萃取-光化学反应深度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工艺入手,研究光化学反应降解含硫化合物技术并探讨其动力学规律,同时还对光处理后的汽油烃族组成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光-磷钨酸-双氧水体系是催化汽油最佳的脱硫体系。1#、2#催化汽油含硫量分别降低了70%和80%,同时收率可达98%以上。光-甲酸(双氧水)-催化汽油体系中硫化物转化为水溶性砜和亚砜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化公司2号催化裂化装置汽油脱臭工艺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油品的质量,本项目采用北京石油大学汽油无碱脱硫醇工艺技术,保证汽油脱硫醇后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消除预碱洗产生的废碱液所带来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7.
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脱硫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可脱除50%以上的硫化物,此外,汽油经裂化脱硫化,烯烃含量降低,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增1.2以上。  相似文献   

8.
硫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是一种将FCC汽油中的硫吸附脱离出来,从而降低其硫含量的技术.目前,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都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就资源来说,世界上硫含量大于0.5%的原油占原油总量的75%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硫含量低的清洁油品,从源头解决汽车尾气污染显得尤为重要,而吸附脱硫法是FCC汽油脱硫工艺中成本较低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清洁油品的技术.笔者总结前人的成果,简要介绍了几种吸附脱硫工艺的工作流程及其优缺点,并借此说明了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催化液化气脱硫醇工采用纤维液膜脱硫醇LiFT-HR工艺,脱硫醇后液化气作为气分原料,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能脱除催化液化气中的大部分硫醇和硫化氢,产品质量稳定、碱液消耗量低、碱渣排放远低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0.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l2O3,Ag-Y,Cu(Ⅱ)-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Ⅱ)-Y和Cu(Ⅱ)-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Ⅱ)-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Ⅱ)-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Ⅱ)-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Ⅱ)-Y;Cu(Ⅱ)-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含苯1%)时,每100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g。  相似文献   

11.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12O3,Ag-Y,Cu(Ⅰ)-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Ⅰ)-Y和Cu(Ⅰ)-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 000 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Ⅰ)-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Ⅰ)-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Ⅰ)-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Ⅰ)-Y;Cu(Ⅰ)-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 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 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 μg/g、含苯1%)时,每100 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 g.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 ,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 ,可脱除 5 0 %以上的硫化物。此外 ,汽油经裂化脱硫后 ,烯烃含量降低 ,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 ,汽油的辛烷值增加 1.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汽油行业在生产和检验直到排放的流程中,在传统的技术容易出现废碱污染环境并且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环保新技术——汽油固定床无碱脱硫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在某些汽油行业兴起使用达到无碱液废渣排放,减少了苛性钠废碱液处理不当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处理废碱液的费用,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4.
程诚 《科技信息》2013,(22):437-437
大气污染是目前人类急需解决的难题。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FCC汽油脱硫技术已经成为各炼油企业的关键技术。因此本文综合叙述了我国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现状。目前减少FCC汽油硫含量的主要技术有: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过程直接脱硫和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脱硫。  相似文献   

15.
史俊梅 《科技信息》2012,(13):219-219,187
以董志炼油厂汽油脱硫醇工艺为例,分析了有效降低汽油对环境污染的对策: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汽油脱硫醇新工艺,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减少脱硫醇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生产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机动车硫化物的排放;打击非法小炼油厂和汽车加油站。  相似文献   

16.
组合逻辑是一个新兴的逻辑研究领域,是当前国际逻辑研究的重点。在国外对它的研究非常重视,但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基于此,对组合逻辑的定义、组合逻辑产生的背景以及组合逻辑的方法加以介绍,借此希望我国逻辑学界重视并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二氧化钛负载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纤维膜在熔融状态下,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喷洒和热压在聚丙烯纤维的表面,形成一种新的二氧化钛负载膜,对二氧化钛负载膜进行光催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在聚丙烯纤维表面上的负载量为0.025 8 mg/cm2,二氧化钛对聚丙烯纤维的比负载量为0.005 3 g/g,通过对甲基橙色素的光催化降解和连续长时间的振荡研究,证明该膜负载的二氧化钛不易脱落,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将脱硫剂CD-1与Amberlyst-15酸性树脂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将汽油中的噻吩类硫化物经缩合反应转化为沸点超出汽油流程的产品,从而通过蒸馏的方法脱除。模型汽油缩合法脱硫获得的优化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min,脱硫剂与模型汽油质量剂油比为1∶100,催化剂与模型汽油质量剂油比为1∶10,油品中噻吩硫化物的转化率可达100%。汽油中的碱氮类化合物对Amberlyst-15的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会造成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固体磷酸催化剂,以汽油氧化脱硫反应为催化模型,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时间及载体对所制备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磷酸催化剂在汽油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活性炭磷酸催化剂在汽油氧化脱硫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酸量为5.613 mmol/g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交联反应,在72℃下将丙烯酸酯单体和羟乙基纤维素聚合物合成交联羟乙基纤维素膜,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交联羟乙基纤维素膜的膜结构.采用模拟汽油和催化裂化汽油评价了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交联羟乙基纤维素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1,6-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3种单体和羟乙基纤维素反应后,生成的特征峰(3749 cm-1)相同,但是交联度和对噻吩的相互作用参数不同,对噻吩的富集能力亦不同;交联剂含量增加,红外谱图中特征峰值增加,交联度增加,对噻吩的选择性增加而渗透性降低;进料为1.20×10-3的模拟汽油时,该膜对噻吩的富集因子达到26,通量为0.13 kg/(m2·h),进料为催化裂化汽油时,富集因子3.6,通量3.0 kg/(m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