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方 《科学之友》2004,(12):78-85
人都想自由,但有些不自由却是注定的.比如说,你生在何时,是男是女,父母是谁,属何民族,你说了统统不算,只有认命.  相似文献   

2.
正"谁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将来谁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称为有知识",物理学家惠勒曾如此去赞美分形.所谓分形,指的是具有以非整数维形式充填空间的形态特征.略显抽象的概念并不能阻挡我们和分形之间的距离.美丽的分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中.不管是曲折蜿蜒的海岸线,旁逸斜出的树枝,还是俊俏叠嶂的山峰,变幻万千的云彩,亦或是我们自身体内的血管和肺气管树,都是分形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分形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股市震荡和经济衰退的警告中,美国当局和总统候选人提出了无数个振兴经济的方案.这些提议往往非常复杂,并且存有争议,而且几乎都是基于推测,谁也不知道这些方案是否会带来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迁改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要使迁改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迁改工程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线路迁改人员的安全责任和工作标准.做到管理有标准,技术有准则,工作走流程,评估有准绳,考核有依据;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准可依.  相似文献   

5.
一个被卢瑟福誉为足与居里夫人媲美的杰出女物理学家,在历史上被埋没了大半个世纪.这里用披露的现代书信勾勒出她不平坦的一生.反映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在有关科学发现的记述中,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谁获得声誉而不是谁做了实际工作.然而那些在工作台前埋头苦干的人中有不少成绩卓著的科学家,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海里德·布鲁克丝(Harriet Brooks)就是这些被遗忘的科学家中的一个.她是卢瑟福在麦克吉尔大学的最早的研究生,后来又同汤姆生与居里夫人一起工作过.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科学家谁是第一个科学家呢?虽然牛顿是众所公认的名垂不朽的最伟大科学家,但他不是第一个科学家.牛顿也从未把他自己看作是科学家,这是因为,他不可能使用他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雨花     
姹紫嫣红的百花谁不喜爱?可我最爱的花只有两种:一种是经历了几度磨难,却从不凋零的心花;另一种就是瞬间即逝,却留下了永恒美丽的雨花.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谁?     
"我是谁?"这是一个常被问及但却很少得到回答的问题.但正如相关几篇文章所建议的那样,这个问题本身需要重新界定.微生物学家发现其中包含着更多的信息,问题应当如下——"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9.
谁说爱穿高跟鞋、爱喝咖啡、爱吃辣、不吃早餐就是不健康?这些观点过时了!苦行僧也未必都长寿.有些看起来不健康的习惯不用费力改掉它们,发现"坏习惯"的好用途,将生活过得随意一点,或许反而能让你更健康.  相似文献   

10.
如果谁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喜爱的花瓶,用不着过于懊恼:可借此机会验证一下丹麦物理学家雅可伯·鲍尔的一个有趣定律.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12.
在北极,没有谁敢偷觑北极熊的王者之位.海豹、北极狐、海象,包括生活在那里的爱斯基摩人,谁都不愿去招惹这些庞大的家伙.但王者却注定要与孤独为伍,它们不相信同伴,甚至自己的爱人,在那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它们选择了独来独往.  相似文献   

13.
经营人生     
心不囚 不幸,就像一场每个人都极力躲避的瘟疫.然而不幸却在不知疲倦地寻找、追随我们.有时,人们不幸遭到了"不幸"的袭击,世人都知道它带来的巨大痛苦,但有谁了解它却给一些人带来"福音"呢.  相似文献   

14.
谁是毒王     
动物具毒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已,只是当人类无意或有意侵犯它们时,那种毒性对人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人类常把动物分成有毒的或无毒的.动物具毒的程度当然也不一样,有的强,有的弱,强的能使人刹那间毙命,弱的只是让人记住一点教训.那么,谁是毒中之王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对图坦卡蒙陵墓进行修复后,考古学家发布了他的木乃伊新图像。1.为什么科学家不处理墓室壁画暗斑?2.为什么清理墓中宝藏竟然花了10年?3.图坦卡蒙是谁?4.少年法老为什么治国有方?5.图坦卡蒙为什么早亡?6.对图坦卡蒙死因有什么争议?7.为什么图坦卡蒙陵墓那么小?8.图坦卡蒙墓室隔壁是女法老墓室?  相似文献   

16.
第三,要多一点智慧.在信息短缺时代,媒介竞争的是信息资源本身,谁能够比较快捷地、迅速地、客观地、全面地把相关信息报道出来,谁就能获得市场青睐.但是在信息过剩的时候,什么样的媒介更令人关注呢? 这就需要智慧性的融入.  相似文献   

17.
大家好!我是去年刚刚考入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年级本科生。说起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我以前是一个绝对不喜欢语文的男生。我以前之所以非常不喜欢学习语文,你可别笑话我懒,其实我想谁都不愿意背那些“老掉牙”的古怪东西。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好,虽然谁都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是,我对语文就是没有兴趣,也学不进去。这就好像“赶驴上架”一样,我不知有多难受!  相似文献   

18.
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而展开的涉及全球的产业革命,正在调整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局势.面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大潮,谁抢先拥有一个高速的信息网络系统,谁就可以抢占未来社会竞争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切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的.但是,一定的气象条件,对交战者来说,既是敌人,又是朋友.如果谁能摸透它,利用它,谁就能够避其害,趋其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就是巧妙地利用气象条件的一个杰作.  相似文献   

20.
不朽之谜     
戒牒和铁头枪,揭示死者身份 死者是谁呢?专家在尸体穿的衣服上找到了一个戒牒.戒牒是佛教界颁发给佛家子弟云游四方时使用的一种身份证明.从戒牒上看,死者名叫杨福信,颁发戒牒的时间是明代正统四年,即公元1439年,距今500多年.那么,这个叫杨福信的人是何许人也,他的尸体为什么能保存数百年而不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