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发电机蒸发冷却过程冷凝器失流的问题进行热力分析,建立了物理模型。并以R113为工质求得冷凝器失流情况下冷却腔的温度、压力和液体下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发电机耗损功率和液体初始装载量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在冷凝器失流情况下,腔内的温度、压力随时间迅速增加,蒸汽比容随时间迅速减少,但液体下降高度不大;随散热功率的增加,将使腔内的温度、压力、液体下降高度随时间增加以及蒸汽比容随时间减少更快.这些结果,能够对发电机蒸发冷却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常压下298 353 K温度范围内分别测定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的粘度和电导率,研究温度、乳酸、水对其粘度、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离子液体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较好的导电性,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粘度、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均符合Arrhenius经验公式和VTF方程,由此计算得到粘滞活化能、电导活化能,且粘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符合Walden规则.乳酸、水的加入使离子液体的粘度减小、电导率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对粘度的影响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3.
液体体积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采用超声光栅效应测量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基本原理,设计组装了实验测量装置,并设计了在同一矿化度时体积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在同一油水比时体积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液体体积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都是线性的,只是斜率不同.  相似文献   

4.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分割光波振幅的方法实现干涉的光学仪器,本文介绍了通过迈克尔逊测出三种液体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得出了液体折射率随温度呈线性变化,且溶剂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精确获得某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质量,研究二甲醚静态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行为,对273K至323K温度区间二甲醚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二甲醚静态介电常数大小随温度存在反相关的变化规律,利用获得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在不同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介电常数变化曲线。二甲醚饱和蒸汽在温度区间277.5K~318K下,介电常数较大且几乎无变化。在圆柱形电容式传感器模型中进行二甲醚液体液位测量的实验验证,实验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分布在3.7%~6.5%。应用实验结果,借鉴二甲醚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数据,便可精确求出在某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质量。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二甲醚工业燃料的应用与控制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特殊情况下利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对液体温度进行检测的方法,该传感器在进行温度检测,其敏感元件部分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而光能量流发生改变。经过光纤传输及光电变换,可以判断液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以2-乙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室温水溶性离子液体(氯化1,3-二丙烯基-2-乙基咪唑),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该离子液体在25℃~55℃的黏度与电导率随温度及溶剂摩尔分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及溶剂量的增加而减小;电导率随温度及溶剂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氯化1,3-二丙烯基-2-乙基咪唑离子液体的黏度与温度的拟合关系为η=7.61777-0.20409 t+0.0017 t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表面能的角度来解释液体的汽化热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用卡诺定理导出了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的方法,并利用势能曲面(potential energy landscape简称PEL)理论对玻璃形成液体进行研究.在模拟中,键角分布序参数(An)被首先应用于描述二元玻璃形成液体其内在结构(Inherent Structure简称IS)中的结构序.通过计算An,得出了一般液体和IS液体中六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在IS液体中二十面体序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一般液体.在IS液体中,六面体、八面体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二十面体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得出了二十面体是IS的主要变化的结构.玻璃转变是一般液体接近IS的过程,同时也是二十面体增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298.15~323.15 K的温度范围内,分别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脯氨酸盐[C4mim][L-Pro]、1-己基-3-甲基咪唑脯氨酸盐[C6mim][L-Pro]和1-辛基-3-甲基咪唑脯氨酸盐[C8mim][L-Pro]这3种咪唑类脯氨酸离子液体与水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密度,计算了混合溶液的过量摩尔体积和无限稀释偏摩尔体积,并用相关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密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减小;当温度和组成一定时,混合溶液的密度随离子液体阳离子上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3种混合溶液的过量摩尔体积均为负值;在相同温度下,3种离子液体和水的无限稀释偏摩尔体积均小于纯离子液体和纯水的摩尔体积,并且下降幅度随离子液体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旋转法测定吐温80纯液体及其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吐温80纯液体的动力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达到45℃以上时,下降趋缓;少量柠檬酸钠等无机电解质对吐温80水溶液的粘温行为没有明显影响;少量极性有机物无水乙醇使吐温80水溶液的动力粘度相应地下降;吐温80与吐温20纯液体混合后,体系的粘温行为介于2种纯液体之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给出了表面张力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在临界温度附近与半经验公式一致,解释了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浸没燃烧蒸发过程单个气泡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没燃烧蒸发器是一种利用高温气体与低温液体直接接触传热的高效蒸发设备,其现有传热传质模型较为繁琐。该文从传质推动力角度出发建立了高温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利用该模型计算可得出,浸没燃烧蒸发过程中,液体平衡温度随气体初始温度的升高或气泡内初始水蒸汽含量的增大而升高,接触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使得液体平衡温度随之降低,超出1 s后对液体平衡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在乱堆θ环不锈钢填料的自制填料塔中,使用单乙醇胺(MEA)作为吸收剂,研究MEA脱除CO2的去除率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v,考察了贫液中CO2负载量、吸收剂浓度、液体流量、吸收温度等不同参数对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Gav随贫液中CO2负载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吸收剂浓度、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进料温度在3...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拉脱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和酒精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芘(Py)为荧光探针,二甲苯酮(DPK)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长链咪唑离子液体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长链离子液体胶束聚集数(Nagg).结果表明,胶束聚集数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胶束聚集数与浓度的实验曲线得到临界胶束聚集数N0.  相似文献   

17.
采用MDY-2型密度仪在常压、一定温度范围内对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简写为[C2mim]NO3)和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甲酯盐(简写为[C2mim][MetSO4])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由离子液体的密度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C2mim]NO3和[C2m...  相似文献   

18.
液体体积弹性模量与油水比关系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超声光栅效应测量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基本原理,设计组装了实验测量装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液体体积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内容包括在同一温度时油水混合液体积弹性模量随油水比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随着油水比的增大,液体的体积模量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强润湿性液体起沸状态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浸泡在强润湿性液体中的光滑传热表面的沸腾起始状态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用以起沸的活化胚胎的生成、长大及脱离均是在壁面孔穴内完成的,且沸腾起始对应的孔穴尺寸及最小平衡汽泡半径均随液体与壁面接触角增大和液体温度降低而增大,但都保持在微米量级。最后就各因素对沸腾起始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盐湖副产物六水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一种无色、透明、均一的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初步确定了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中存在的氢键种类。利用电导率仪、数字式黏度计和密度仪分别测定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的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对类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温度、组成关系进行拟合,获得其随温度和组成的变化规律。根据黏度、电导率、密度和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吉布斯自由能(ΔG*)、焓变(ΔH*)和熵变(ΔS*)等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