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这一要求,因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既要抓住校园文化的特点,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讲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璀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体现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三个方面论述“两手硬”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如果作不到两手硬,而是一手硬,一手软,忽视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建设就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甚至会走向蜕化变质的邪路。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扬弃与吸取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看做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有机构成部分,这说明了党对文化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将达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会义及其相互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同中国当代文学现实活动相结合 ,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精要内容 ,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的科学内涵 ,坚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基本方向 ,按社会主义原则要求构建和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在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并规定了党在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方针。这是正确地认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证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更是对这种实践的指导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括和综述,把它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并列,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完整、丰富的内容体系。由于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全新的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因此,它是一种新型文明。建设这种新型文明,关键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在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奋斗的一生中,非常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不仅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思想,善于将这些方法论思想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战略决策中,制定出许多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难题的战略方针.实践已经证明,这些务实的战略决策和方针,解决了建国以来几十年均未能解决的难题,切切实实地给全中国人民带来了、而且还将继续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因此,认真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的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把握现在,又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关键是要做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吸收和融化。文化上的狭隘民族主义,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或行为,有碍于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念,树立全球意识,才能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毛泽东思想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