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子量这一概念是道尔顿原子学说的核心。道尔顿在提出原子学说的同时就提出了测定原子量和化合物组成的历史任务,而原子量的测定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原子量的测定计算必须依据化合量和化合物正确的分子式。化合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分析得到,而要得到正确的分子式却有一系列困难。计算原子量需要分子式,而确定分子式又需要原子量,这使当时的化学家进退维谷。道尔顿本人首先从事原子量的测定工作,但当时他的科学实验数据只有化合物的重量组成,至于在化合物AmBn中m和n的数值还无法判断。他采用了最简单原则,为复杂原子做了如下命名:  相似文献   

3.
有些化学史书认为道尔顿在其原子论中提出的“最简规则”是人为的、武断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文通过对近代科学原子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分析了道尔顿、贝齐里乌斯、康尼查罗等测定原子量的科学方法,阐述了道尔顿提出“最简规则”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它对测定原子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创造思维按其创造性的高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级化学创造思维,它是指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验与反复的研究和探索所产生的非凡的创造。这种创造的产生开创了某一领域,或形成了某种划时代的新理论。例如,道尔顿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子学说,恩格斯对道尔顿在化学发展中的作用这样评价:“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探索自然界万物的结构及运动规律。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什么?物质由哪些基本成分构成?物质的结构是否无限可分?物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学家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最好可以囊括所有的基本现象,解释自然界的本质规律。从古希腊的“原子说”、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再到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都是基于追求“统一”的愿望。追求统一也就是追求完美,这种愿望促使人们努力奋斗,孜孜以求,推动科学革命,产生新理论,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道尔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被认为是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奠基者, 这是由于他提出著名的“道尔顿原子论”。由于家里很穷,道尔顿13岁就辍学了。不过少年道尔顿并没有放弃学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元素是构成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基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乃至宇宙万物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物质的组成。从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古原子论,到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论,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逐渐明晰。道尔顿的原子论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单质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不同。19世纪中期,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东方弧菌SOD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方弧菌518菌株的细胞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取得粗酶,再经DE-52,DEAE-纤维素柱层析,并以5-500mmol/L磷酸钾缓冲液作线性梯度洗脱,再次分级沉淀而获纯化的SOD,呈棕黄色,其分子量为38000道尔顿,为二聚体,亚基分子量为18500道尔顿,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其金属辅基为Fe^+++。该酶反应最适温度为25℃,室温下溶液中很易失活。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测  相似文献   

9.
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或者数个原子组成的小分子.因为研究对象结构简单,所以要求研究的实验手段能够尽可能全面的从多个角度测量研究对象的新特性,最好能够实时跟踪这些特性的演化.这种科学需求让我们不停地提升仪器的技术指标和灵活性.本文回顾了常常使用的几种符合测量装置,它们分别基于:源区无场电子飞行谱仪、电子能量分析器、磁瓶谱仪、反应谱仪、速度成像谱仪,它们用于基于超快激光、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的原子分子实验.在此我们介绍它们的原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重点描述最近的科学需求和技术突破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物理学的每一条定律都产生于以下两个来源中的一个:理论家的头脑或实验者的实验室.后者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与所有电磁现象有关的一组4条定律,这一组定律是用19世纪实验家麦克斯韦(J.C.MaxWell)的名子命名以表示崇敬的. 在狄喇克科学讨论会上,衣阿华州立大学的道尔顿(Bill J.Dalton)声称他终于在现代理论语言中为库仑定律找到了根据,即麦克斯韦专门涉及电荷的方程式之一.道尔  相似文献   

11.
江云华 《科技资讯》2007,(21):133-133
曾经有这样一则典故,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物理学家。有一天,他买了一双袜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母亲,他母亲接过去一看,就愣住了,说:“孩子,你买生日礼物,妈妈很开心,美中不足的是颜色太嫩了。”道尔顿很奇怪,说:“明明是蓝色的袜子,你怎么说太嫩了?”母亲说:“哪里是蓝色,是樱桃红色啊!”道尔顿把弟弟叫过来作证,弟弟也说是蓝色的,妈妈又叫婶婶大娘来看,却都说是樱桃红色,这是怎么回事?道尔顿经过深思,悟出自己和弟弟的视觉有缺陷。从此,他“俯而学,仰而思”,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这是一种眼病,取名为“色盲”。在他的论文发表之后,人们才注意到“色盲”病的存在,故也称“道尔顿症”。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膜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0000,350000,500000,680000道尔顿的壳聚糖以及脱乙酰度分别为90%,94%,95%,97%的680000道尔顿壳聚糖制备壳聚糖膜,研究各膜的结晶性、力学特性、溶胀性、纯水通量及截流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膜的各种特性大多与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关,高分子量的壳聚糖膜力学特性、截流率较好;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膜力学特性及截留率较差.在本研究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对壳聚糖膜的影响相对于脱乙酰度对膜性质的影响要大.膜的结晶性和超微结构决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膜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李宁 《科技信息》2010,(26):302-30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认识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现代生物学及相关自然学科等科学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分析了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物理学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进展。从潜科学角度上探讨原子生物学产生的科学背景和科学思想,从而阐述原子生物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在地势变化剧烈、影响因素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高山深谷地区,蒸发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造成了空间分布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拉萨河流域蒸发力与水汽压差、水-气温差、气温、风速等实测气象因子相关性的基础上,检验了基于水-气温差修正的道尔顿模型结构(全国通用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水-气温差和气温修正的道尔顿模型.残差分析和模型验证表明,新模型满足回归模型充分性假设,适用于拉萨河流域,从而为测站稀疏的拉萨河流域蒸发力的空间分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约翰·道尔顿是英国一位自学成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由于家庭贫困,1778年,12岁的道尔顿便参加工作,成为一位小学教师。他拿着微薄的薪水,一有空就去别的地方兼职,以贴补家用。有一次,道尔顿的朋友帮他找了一项木匠活——为一位盲人做一张桌子。道尔顿发现盲人在家里生活自如,可以如普通人那般取容器、装满水,并且做到滴水不漏。盲人娴熟的动作与自信的神情让道尔顿感到惊讶,他问:"您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盲人笑了笑,说:"如  相似文献   

17.
从污染环境中分离出一株抗100μM HgCl_2的假单胞菌B-33.经试验证实,假单胞菌B-33具有汞盐抗性质粒,定名为pBH33质粒,其分子量约为7.24×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18.
一六月三十日,苏联部长会议发表了关于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开始发电的公报.这对全世界人民说来,是一个大喜讯!对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说来,是一个大胜利! 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一方面向那些迷信自己“原子优势”的好战分子们证明了苏联在发展原子科学上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又在全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9.
文蛤凝集素(MML)经实验证明是一种唾液酸专一性结合的凝集素,MML的活力表现依赖于Ca~(2 )。MML对高于40℃以上的温度敏感,其活力在?pH5.0~8.5的范围内稳定。等电聚焦电泳测出MML的等电点是5.6.在12%胶浓度的SDS-PAGE上,用含或不含-S-S-还原剂的样品处理液进行电泳,以及用4%~30%线性梯度胶浓度的PAGE分析,所得结果推测MML分子是由分子量为29000和30000道尔顿的2条肽链组成,肚链间经-S-S-共价联系形成约59000道尔顿的大亚基,再由约18个这种大亚基聚合成1060000道尔顿的MML大分子。氨基酸组成及共价结合糖含量测定表明,MML分子是一种含5%的糖类的糖蛋白。初步观察到MML对人体癌变淋巴母细胞株(Raji细胞)的生长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突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科学突破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中也呈现有章可循的简单性:最早的科学突破口只能三者居其一:实验、哲学或数学,也即存在三条不同的突破路径.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创新始于实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创新始于哲学;狄拉克的正电子创新始于数学.科学史表明,大多数科学创新过程都是三种创新路径的竞争过程,事先极难预测哪条路径会首先突破.科学探索者可以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突破路径,谁都可能在科学竞争中捷足先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