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针,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讨,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研究了线热源探针和它的测试条件与理想线热源的求解边界条件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后,提出了利用实验所得数据回归的近似式进行自身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使探针测定导热系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扩大了探针的适用范围。所测定的水和甲苯等介质的导热系数与近期发表的据认为是最准确的数据相比,不确定度在±0.72%以内。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等诸多领域,其等效导热系数是预测复合材料温度分布的关键参数。现有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模型的分析对象大多不含内热源,对于核反应堆燃料等含分布式内热源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该文针对含分布式内热源两相复合平板的导热问题,推导了预测其平均温度的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通过与无内热源情况对比,分析了内热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将内热源随机分布对平均温度的影响分解为均匀分布加扰动的形式,分析了内热源偏离均匀分布时对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内热源分布较分散),内热源非均匀分布对平均温度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核反应堆燃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导热性,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将聚酰亚胺模塑粉、胶体石墨和炭纤维作为原料,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搭建复杂环境下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平台,通过稳态法对理论上单一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计算。把填料转换成体积含量,研究热塑性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发现填充石墨和炭纤维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有很大的不同,需研究一种通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测定方法。生成等效结构,在此基础上,依据常物性、无内热源与稳态热传导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进行测定,利用从底向上的计算方式求出等效导热系数。通过实验测试平台测量炭纤维填充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石墨填充热塑性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提测定结果基本分布于实测数据周围。通过人为添加满足正态分布的实验误差当成实验测量值对等效导热系数进行测定,所提方法可在测量误差情况下给出准确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系数测定结果。可见所提方法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测试人造板导热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测试人造板导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讨论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人造板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具有稳定时间短、测试方便等优点,可用于测定固体材料、纤维材料和多孔隙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7.
微珠状热敏电阻作为球形热源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较宽温区生物组织导热系数测量的方法,同时为解决小尺度生物组织的测量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标准样品在233—313K温度范围导热系数测量的最大误差为5.1%。在233—293K温度范围内对家兔新鲜离体器官心脏、肝脏、肾脏和颈动脉血管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组织在低温下的导热系数与冰的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一个测量食品材料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的方法。用一个加热的探针和一个热电偶探针。同时插入要测物质的内部,根据加热的功率及热电偶测得的温升值,即可计算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这种方法快速方便,适用于现场测试。与公认两种较准确的方法实测比较,偏差在±2%左右,在二种较准确方法误差范围之内,所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王伟 《科技信息》2012,(36):I0067-I0068
本次试验采用热线法和热流计法分别对冻土导热系数进行测定,通过对比两种试验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并与相关规范进行比较,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测试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线法和热流计法分别对粉质黏土的冻土试样和融土试样进行了导热系数的测定。两种试验结果均反映出导热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导热系数受含水率的影响明显大于干密度的影响。将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两种试验方法中,热线法所得导热系数更大,而试验方法的不同对导热系数的数值影响十分显著。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温度场模拟和热工计算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获取数据,以避免分析结果严重偏离实际。  相似文献   

11.
食品冷冻干燥过程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胡萝卜和土豆的冷冻干燥实验研究,探讨了加热方式、热源温度、系统真空度等过程参数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导出了所需参数较少的数学模型,且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的机理,从干燥层的冻结层的微元能量衡算着手,提出了水汽仅从速溶茶上表面逸出时的冷冻干燥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了解到速溶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任一时刻和任一截面上的温度,为制定速溶茶冷冻干燥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超速铁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瓶装物料冷冻干燥的机理及二维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冷冻干燥机理分析,提出了瓶装物料冷冻干燥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变换将移动界面条件固定(CMI法)后,采用二循环对称分裂法及Godunov差分法的组合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此解可以获得物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及冷冻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14.
对循环压强法和最佳压强法冷冻干燥作了分析,建立了一套求取其最佳参数的简易方法.此法可用于冻干方法的选择与冻干操作方案的初步确定.同时也对这两种冻干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瓶装物料冷冻干燥的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值与模型的模拟值比较发现,模型对升华干燥阶段模拟较好。通过模型分析,研究了物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升华界面与时间的关系、侧面输入热量对过程的影响、物料厚度与瓶径之比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蜂王浆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获得蜂王浆冻干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干燥特性曲线;研究了样品厚度、电场强度和真空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干燥质量高的优点,可在干燥行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返流法氦质谱检漏仪在真空冷冻干燥机检漏工作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其检漏原理、检漏方程式及测试结果,该法对大型真空设备检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对纯水和NaCl溶液在砂床中冷冻干燥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冻干过程中砂床温度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在不同颗粒尺寸砂床中,溶液浓度对干燥时间的影响和干燥后非挥发性质砂床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冷冻干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质量和能量衡算,建立了描述冷冻干燥过程的非稳态耦合热质传递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可以从物理过程中区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2 个阶段,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较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采用变时间步长和步进的算法求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干燥室压力的降低使升华干燥时间略有增加,却减少了解析干燥时间,有利于减少总干燥时间;尽管强化冻结层的传热可使升华干燥时间显著地减少,却增加了解析干燥时间,但总干燥时间并未由此明显减少.因而,增加冻结层的热通量对于总干燥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有的一维问题精确解直接构造某些二维问题的近似解。以角域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构造某些二维问题的近似解形式简单,又有足够的精确度,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