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用微波法方便有效地合成5.氟烷基-2-嗯唑烷酮的方法。以芳基胺为起始原料,通过与氯甲酸苄酯反应以57.8%~99.7%的高收率得到芳基氨基甲酸苄酯。芳基氨基甲酸苄酯在氢化钠存在下,与烯丙基溴反应以96.3%~99.9%的收率得到芳基烯丙基氨基甲酸酯。芳基烯丙基氨基甲酸酯与氟烷基碘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中由连二亚硫酸钠引发在室温下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得到氟烷基化的加成产物。加成产物在微波加热下发生分子内的O-环合反应,以67.7%~90.3%的收率得到5-氟烷基-2-嗯唑烷酮。  相似文献   

2.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能有效地促进硫代乙酸和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在30 min内可以取得定量收益率的2-甲基-3-乙酰硫基丙酸乙烯酯.以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为起始原料,提出了一种合成卡托普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DHR)催化2-甲基丁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几种2-甲基丁酸酯,并获得了合成2-甲基丁酸丁酯的最适宜反应条件。在DHR存在下由2-甲基丁酸与正丁醇合成2-甲基丁酸丁酯,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高,反应6h之内就可获得最好酯产率93.7%。此法具有操作方便,反应温和,容易分离,酯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从芳甲酸出发,经二步反应得到了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再和吗啉反应得到了芳酰基硫脲.在碘化钠作用下,芳酰基硫脲与氯乙酸甲酯发生成环反应,一步合成了2-吗啉基-4-芳基噻唑-5-甲酸甲酯.该方法产率高、操作简便.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MS数据确证.  相似文献   

5.
固体超强酸S2O2-8 /ZrO2-Al2O3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固体超强酸S2O8^2-/ZrO2-Al2O3催化苯甲醇与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丙酸苄酯,实验结果表明,S2O8^2-/ZrO2-Al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甲醇与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下(苯甲醇与丙酸摩尔比=1.2:1,1.0g催化剂/0.33mol丙酸、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0h和10ml环己烷),丙酸苄酯的收率可以达到86.6%,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温和的酯化反应,由3-羟基取代喹诺酮开始,首次合成了3个新的取代喹诺酮类衍生物,分别为乙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月桂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山梨酸(3-)7,8二-甲氧基-2(1氢)喹-诺酮酯,通过光谱学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并用MTT法进行了初步的抗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手性醇衍生的α-重氮苯乙酸酯与N-(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的反应,能够以高度的化学产率制备手性的4-氧代-2,4-二苯基-丁酸酯,产物中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达到2:1.  相似文献   

8.
利奈唑酮是新上市的一种口恶唑烷酮类全合成抗菌药,本研究对其关键中间体(R)-N-[[-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醇(1)的合成方法做了改进.合成3氟一4一吗啉基硝基苯时,用价廉易得的三乙胺代替二异丙基乙胺,反应时间由72h缩短到6h;合成3-氟-4-吗啉基苯胺时,将溶媒改为丙酮,采用Pd/C(10%)还原,反应液直接与氯甲酸苄酯反应制得N-苄氧羰基-3-氟-4-吗啉基苯胺,实现了两步合一,收率提高到93.2%;合成(1)时,反应温度提高到-50℃左右,实验条件较文献方法相对温和.  相似文献   

9.
通过2-氨基-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与芳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9个新的芳氧乙酰基硫脲,其结构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3b、3e、3i的生长素活性优良,3d、3e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较好.三氟甲基增进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Ce2O3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苯甲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乙酸苄酯,实验结果表明:S2O^2-8/ZrO2-Ce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甲醇与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在适宜反应条件下乙酸苄酯的收率可以达到89.3%,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Al2O3粉体,以片状Al2O3粉体为基材,TiCl4为钛源,尿素为缓冲剂,用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Al2O3珠光颜料.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初始pH值、反应时间、钛盐质量分数和尿素加入量对包覆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TiO2/Al2O3珠光颜料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影响前驱...  相似文献   

12.
仲丁醇在Cu-ZnO-Cr2O3/SiO2催化剂上的脱 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Cu-ZnO-Cr2O3/Si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 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XRD, TPD, TPR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 还原温度、 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 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 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反应和催化剂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关能校正自洽场分子轨道MP2/6-311G**从头计算法,结合能量梯度法研究了CH2(X3B1)+O2→CH2O+O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采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IRC)计算了该反应的反应途径,得出该反应为一历经中间体的分步反应,支持了实验工作者提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CS2与O(3P)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 G(d,p)水平上研究了基态氧原子O(3P)与CS2的反应机理.优化了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构型,频率分析表明所有过渡态有且仅有一个虚频率,并用IRC进一步确认了过渡态.为了得到更可靠的能量值,在G3B3水平下进行了各驻点的能量校正.研究表明,该反应有4条反应通道,其中有两条是主要反应通道,它们均得到能量最低产物SC和SO.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稀土掺杂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SnO2-Eu2 O3催化剂对合成十六烷酸乙酯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方法 利用溶胶-凝胶法及改性技术制备稀土掺杂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SnO2-Eu2O3催化剂,并用单因素法研究催化剂的最适宜制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来确定十六烷酸乙酯催化合成的最佳条件.同时利用熔点、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品进行物性和结构表征.结果 Eu2O3的添加量为1.5%(指Eu2O3占SO42--/SnO2的摩尔分数),硫酸浸渍液的浓度为2.0 mol/L,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2.5h条件下,制备出的SO42--/SnO2-Eu2O3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酯化反应优化条件是:在80~85℃的回流反应温度下,醇酸摩尔比为5.0: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0%,反应时间4.0h,十六烷酸乙酯的酯化率可达97.0%以上.各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催化合成所得之物与十六烷酸乙酯标准相符合.结论 该催化刑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酯化率高,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MK/6-311+G(d,p)和组合能量算法BMC-CCSD,研究了CH_3CCl_2与NO_2的反应机理,得到了体系的势能面信息和详细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发生碰撞后,其中NO_2中的N原子和O原子可以分别进攻CH_3CCl_2中-CCl_2基团上的C原子而首先形成络合物,然后从络合物开始经历一个或者多个过渡态生成产物或者直接分解成产物.共找到了11条反应通道,计算结果表明CH_3CClO和CH_3CCl_2O是反应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7.
甲酰胺热分解反应机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甲酰胺的热分解反应进行了精确理论研究,在CAS(6,6)/6-21G优化构型的基础上,用CASPT2法做了单点能量校准,推测反应有2种途径:反应I经三元环过渡态形成NH3和CO产物,反应II经四元环过渡态形成H2和HNCO产物,这2个反应为一对竞争反应,并且有B3LYP,MP2和HF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并辅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合成微/纳米 Gd2O3及其前驱体Gd2-(CO3)3· H2O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晶形、形貌、尺寸和荧光性质等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法合成的Gd2O3前驱体Gd2(CO3)3· H2 O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分别形成细捆束状、羽毛状和树状,经煅烧后制得的微/纳米Gd2 O3的形貌与其前驱体Gd2(CO3)3· H2O相一致,其荧光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2-溴-丙酸与2-溴-3-甲基-丁酸的气相热消除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同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α-溴代酸气相热消除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溴代酸气相热消除反应的机理均为2步反应,具有五元环过渡态的第一步过程是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这与实验工作者的预测一致,计算的取代基效应与有机电子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反应物加入量、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加入体积分数为20%,反应时间为20 min,较大搅拌强度条件下原位生成的增强颗粒明显增多,晶粒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