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隶属于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足在1981年成立的物理系,以及2003年成立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基础上于2010年组建而成。经过30余年的办学,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借助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对口援建,学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拥有“自治区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物理学硕士点”和“自治区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等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碳化硅复合陶瓷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教学、科技刨新和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健的科技平台,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教学教研与科技创新并重、苯础研究与应用了开发相结合,在新疆高校物理学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院系。  相似文献   

2.
汤建钢,男,教授,波兰科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四川大学理学博士,伊犁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原伊犁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现任伊犁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自治区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学科带头人、伊犁师范学院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物理学硕士点始于1984年招收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1995年获得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硕士授予权,2005年建立光学硕士点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硕士点。同年,这些硕士点与凝聚态物理硕士点整合,建立了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经近30年来物理学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4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名,博士生导师2名。  相似文献   

4.
张乃军 《科技潮》2005,(4):32-32
王自东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电子信息材料和铁合金连铸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近年来,共发表论文102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25篇,主编、合编及合著教材和专著8本,并获得发明专利2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我校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之一,在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任学科负责人是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教授。学科在致力于师范教育的同时,也始终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该学科目前拥有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研究所、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点、材料物理本科  相似文献   

6.
曲园学人     
正刘晓兵,男,1983年10月出生,山东淄博人,现任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理研究,山东省激光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省留学人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2006年6月毕业于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6-2011年期间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2009年9月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提前毕业,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2月至2016年9月,在美国西北大学地球与星球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BGI高压中心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7.
凝聚态物理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由吴锋民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该学科拥有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科研人员25名,其中教授15人,  相似文献   

8.
顾牡 ,男 ,1 961年 9月生 ,上海市人。 1 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 ,获理学博士学位。 1 996年晋升为教授 ,1 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助研、副教授 ,先后多次赴加拿大Univ·ofManitoba和美国MichiganTech .Univ .开展合作研究。现任同济大学教授、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上海市核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会员和教育委员会委员兼高工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物理与工程》和《物理通报》杂志编委。顾牡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于1984年成立,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面向量子调控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6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和伊犁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洛合达尔汗在伊宁市为两校共建的"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揭牌。  相似文献   

11.
<正>凝聚态物理学科在2005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以来,科学研究、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负责人为吴锋民教授。学科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固态光电器件,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新型固态光电器件与技术,校级研发机构——LED芯片研发中心,校级重点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3个物理  相似文献   

12.
<正>谭新玉,女,土家族,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最大的分支,也是物理学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凝聚态物理内涵丰富,基础性、应用性和交叉性强,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物理学与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交叉融合的关键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回顾2011–2021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布局,与美国科学基金数据对比,并结合物理学科发展规划,分析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发展态势,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现有的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以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于2005年申报成功的,研究范围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场论、凝聚态理论、介观物理、纳米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物理、量子光学、信息光学和分子动力学,2005年,物理学学科被列入烟台大学“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的5个优势学科(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省高校"凝聚态物理"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2012年获得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编号:12TD008)。团队骨干成员为四川师范大学14名教授和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小尺度物质的磁学和光学性质,覆盖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和原子分子物理等多个领域。团队负责人赵国平教授为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近年来,团队获得各类项目资助40余项,经费6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被SCI检  相似文献   

16.
师院学者     
黄国华教授黄国华,男,汉族,1965年生,湖北仙桃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主任,广西师范学院科协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黄国华教授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新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将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融合在一起,运用新的软化学原理,在组成复杂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改性机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并从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原理上对其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刘俊明 教授  刘俊明博士 196 4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县 ,l989年底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 ,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后来南京大学师承闵乃本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现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介电体物理和钙钛矿氧化物物理学方面研究工作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先后参与和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一般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铁电压电薄膜制备及相关物理效应、非线性光学薄膜制备、集成铁电学与微电力系统原型器件、庞磁电阻锰氧化物薄膜制备及低场磁电阻增强、自…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建立了“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2010年前瞻”委员会,对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进行评估与展望,以研究未来10年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份篇幅较短的中期报告里,委员会总结了未来10年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并提供了对国际前景的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建民教授     
张建民教授.男.生于1959年7月.陕西省淳化县人。1982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6月获云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其间曾被评为三好博士研究生并获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年先后在法国国家高等工业技术学院和特鲁瓦技术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分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李卫东教授     
李卫东,男,汉族,1957年12月生,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带头人。1982年1月延安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基础物理学教学和物理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受聘为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